-
詩人和他的時代
德國詩人諾瓦利斯說:“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含有其先驗的理想和存在的必然性”。
-
加強現實題材創作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以“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為著力點,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關鍵詞:  現實題材創作2021-03-26
-
莊子“渾沌”寓言故事解析 ——兼及文與思之關系
文學語言與思慮或者思想之關系的問題,既是個寫作實踐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個玄學問題,很難說清楚。
-
於可訓:當代文學創作經驗亟待進行系統總結
內容提要: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尤其是近40多年來的創作,大膽突破,不斷探索,迭經變化,積累了豐富的也是寶貴的創作經驗,需要進行系統總結。
-
鄉村題材創作:拿出反映時代巨變的文學表達
學習經典,更要打破寫作慣性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其文化根基具有鮮明的鄉土屬性。
關鍵詞:  鄉村題材創作2021-03-25
-
“人間的車”與“非人間的馬”
卡夫卡在短篇小說《鄉村醫生》中,寫過一架人間的車和兩匹非人間的馬。
-
為了歡愉的徽章——論“梗文化”中的身份意識
“梗文化”是當今中國網絡生活最奇異的文化現象。
-
《文城》一個月,讀者怎么看?
從2月22日開始預售、3月3日正式銷售至今,《文城》已經面世一個月整。
-
內蒙古作家暢談“自然寫作”
原標題:當春乃發聲——內蒙古作家“自然寫作”策劃會 3月20日,上午,綠意蔥蘢,墨香氤氳。
-
胡曉明:發現人類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
摘要:在“后五四”時代,中國文論不僅要在文獻整理、史實梳理、體系建構等方面超越“五四”,還應在文明傳承觀、文學史觀、文學思想范式等方面更上一層樓。
-
東君:小說·新聞·歷史
我有一個朋友,是美食家,記憶力驚人。
關鍵詞:  東君2021-03-19
-
文學與類型電影改編
“只要相信,就能實現”。
-
《刺殺小說家》,減法比加法更難
減法比加法更難,這是看完《刺殺小說家》后想起的第一句話。
-
“高概念”敘事與想象的方法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電影《刺殺小說家》原著的核心,就是“如果寫小說能改變世界,將會怎樣?”這來自于作者的創作感悟,是一個典型的推想,或者說“假如”(What If)式問題,而這也是電影的主要宣傳點之一。
-
類型的改編與構建:從文字到視聽語言
談及影視改編,尤其是商業化的改編,首先遭遇的問題或許不是“故事”或“文學性”,而是如何“分類”。
-
年微漾:新時代詩歌的廣闊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關鍵詞:  新時代詩歌2021-03-19
-
潘凱雄:找到文藝評論與時代社會的交匯點
今天探討文藝評論問題,有一個位置要找準,即我們現在是在一個什么背景下或者說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下來研究這個問題。
-
何平:有時寫作者出的圈,可能只是文學的“朋友圈”
談中國新文學自然要談近代的印刷技術革命,談現代發表出版和稿酬制度,談文學期刊和圖書等所創造的公共空間,談公共空間對現代作者和讀者的發明。
關鍵詞:  破圈2021-03-17
-
小說革命,遇到“文學不革命”的時代?
主持人 張 莉(評論家) 觀察者(排名不分先后) 東 西(小說家) 路 內(小說家) 馮 唐(小說家) 阿 乙(小說家) 胡性能(小說家) 黃詠梅(小說家) 曹 寇(小說家) 朱文穎(小說家) 沈 念(小說家) 郭冰茹(評論家) 張曉琴(評論家) 翟文鋮(評論家) 孔亞雷(小說家) 張怡微(小說家) 林 森(小說家) 桫 欏(評論家) 徐 剛(評論家) 房 偉(評論家) 徐晨亮(評論家) 李 振(評論家) 王晴飛(評論家) 周明全(評論家) 方 巖(評論家) 陳崇正(小說家) 淡 豹(小說家) 劉 汀(小說家) 張 菁(評論家) 葉 子(評論家) 韓松剛(評論家) 程 旸(評論家) 姜 肖(評論家) 劉詩宇(評論家) 李 壯(評論家) 背 景 《江南》雜志今年第一期推出“今天,小說如何革命”議題后,在文學界引起諸多反響。
-
文學研究的可視化趨勢
可視化來源于英語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形象化顯示,也有人譯為顯像化或圖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