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夢瑋:用寫作為日常賦予精神性意義
2025年初,賈夢瑋的新散文集《往日情感》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5-05-11
-
敖運濤:從“少年之詩”到“閱歷者之詩”
說起來,敖運濤算是我最早的“詩歌搭子”。
2025-05-11
-
莊凌:重塑感知
莊凌的詩,可以區分為“詩性”和“詩意”兩個時刻,前者帶有即興的特征,猶如廢名說新詩“一定要這個詩是詩的內容,而寫這個詩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詩的內容”即是“詩性”,類似于古典詩學所謂“興”。
2025-05-11
-
童作焉:尋找自我,發現詩意
1995年出生的童作焉,在2019年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失眠術》,且是作為《詩刊》社第35屆青春詩會的詩叢而推出的,這一年他才不到25歲,由此看在詩歌這條漫長的賽道上,童作焉是早起而早慧的,將他放到浙江省作協的新荷人才來考量,他也早就嶄露出了詩歌的尖尖角。
2025-05-11
-
詩為大眾而作——趙康琪詩集《傾聽江河》讀后
讀趙康琪詩集《傾聽江河》,首先讀到的是他的大愛之心。
2025-05-11
-
文學課,以及“圍爐夜話”
《文學仍然在場》《只為內心寫作》張英 著浙江文藝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文學仍然在場》《只為內心寫作》是上下兩冊對談錄,是非虛構寫作者張英和當代作家們深入對話的成果,有近五十萬字。
2025-05-10
-
山城別傳,烏金史記——曹海英長篇報告文學《烏金時代》讀后
有句話說,每一個老人,都是一座紀念館;每一個老人的去世,都是一座紀念館的倒塌。
2025-05-09
-
《書信》(第三輯):埋藏在書簡中的珍貴記憶
《書信》第三輯終于要與廣大讀者見面了,我們得以再次透過一封封承載著歷史豐富信息的書簡,觸摸前人超越時空的情感與智慧。
2025-05-09
-
《低頭思故鄉》:故鄉是情感的修理廠
童年故鄉是文學創作最重要的母題。
2025-05-09
-
黃丹丹《花窗》:關于剽竊與原創的討論
翻開黃丹丹的小說《花窗》,隨著一字一句在眼前鋪陳開來,一幅集歷史、藝術與人性于一體的宏大畫卷在我面前緩緩展開,讓我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心中感觸萬千。
2025-05-09
-
吳克敬《周原紀》:一曲民族記憶與文化尋根的雅樂
《周原紀》是作家吳克敬“周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2025-05-09
-
鄭小驢《南方巴赫》:南方文學的青春書寫與創作實驗
鄭小驢的中短篇小說集?《南方巴赫》包括9個中篇。
2025-05-09
-
余退:在遼闊大海上造一個詩夢
“成群海鷗浮在洋面上/像出水的白塔,我知道我/和它們一樣是通靈的”。
2025-05-09
-
從“小說家”到“批評家”的余華
閱讀余華的意義就在于,他告訴我們“活著的力量不是進攻而是忍受”。
2025-05-09
-
重讀《白鹿原》:歷史褶皺里的人性叩問
陳忠實的《白鹿原》自問世以來,便以其宏大的敘事架構與深刻的人性挖掘,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2025-05-09
-
《奇葩奇葩處處哀》:歲月深處的生命交響
《奇葩奇葩處處哀》是王蒙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電視劇《我的半生》的原著小說。
2025-05-09
-
《超低空飛行:同時代人的寫作》:文字長河中的心靈交匯
文學創作宛如一場孤獨的苦旅,作家們在各自的精神世界里踽踽獨行,用文字構筑起一方屬于自己的天地。
2025-05-09
-
【聚焦】魯院學員進行《人民文學》作品品讀會
2025年五一節前夕,魯迅文學院第47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二十五位作家朋友來到《人民文學》雜志社,圍繞湯成難《江水蒼蒼》(2025年第1期)、駱平《這世間所有的飛禽走獸》(2025年第3期)、金暉《先生》(2025年第3期)三個作品展開深入細致的剖析解讀。
2025-05-08
-
古典文學的一次創新表達——譚鳳嬛彩繪《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我所喜歡的一本書。
2025-05-08
-
一次深情的回顧——談“新青年叢書”再版
今年是《新青年》雜志創刊110周年暨“新青年叢書”誕生105周年。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