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楸帆:亂彈元宇宙,科幻?騙局?還是未來?
近兩年元宇宙概念風起,大有席卷全球、改天換地的氣勢。
-
楊慶祥:信元宇宙,何所得?
一 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里,作者尼爾·斯蒂芬森描述了一個虛擬世界,在此人類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控制未來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秩序,這個虛擬世界被稱之為“metaverse”——這被認定為元宇宙最初的雛形。
-
王瑾:科幻的飯與暖
2022年3月和4月,“倫敦中國科幻協會”的兩次研討將一些散佚于世界各地的科幻愛好者匯聚在網絡會議中,共同討論潘海天的短篇小說《餓塔》以及王諾諾《春天來臨的方式》,并由此展開,聊身體和氣候,吃與春天。
-
嚴鋒:從文學到元宇宙
在過去的一年中,元宇宙這個概念突然火起來了。
-
《造星主》:重溫科幻經典的意義
《造星主》,[英]威廉·奧拉夫·斯特普爾頓著,寶樹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64.00元 江曉原:小說《造星主》被圈內人視為科幻經典。
-
想寫科幻小說該從哪里開始?
Q:想嘗試科幻寫作,但總是創意不足,腦中只有角色和片段,編不出一個具體的故事,怎么辦? 宇鐳:創作沖動是非常寶貴的,不要輕易錯過它,腦子里有片段的話,就先把這些段落寫下來。
-
寶樹:中國科幻“國際化”的憂思
長期以來,中國科幻文學無論是在國內文學界,還是在國際科幻界,更不用說國際文學界,都是可有可無的邊緣存在。
-
科幻與科技的融合、推進與區別
科幻對科學最大的促進作用還是在于對閱讀者的影響 記者:您曾就讀凝聚態物理專業,也長期進行強關聯電子體系的數值模擬研究和物理類課程的教學工作。
-
《引路人》中“科幻”的效用、 限度與可能性
李宏偉實在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一個嚴肅的“純文學”作家。
-
古人的“科幻”世界
我國最近不少航天科技的命名都與傳統文化符號有關。
2022-04-15
-
從摹仿到塑造,元宇宙藝術何以可能?
“元宇宙”是2021年以來關注度極高的一個詞。
-
元宇宙視閾下的創意寫作
“元宇宙”話題大概是近期最為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了。
-
透視“科幻熱”:理解世界與自我
這兩天,一正一反兩條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
-
以音樂承載科幻中的人性
科幻小說以后人類視角在現當代文學中獨樹一幟。
-
透過虛無之境,你我終將彼此相視
《奧德賽博》是青年小說家糖匪的第二部短篇科幻小說集。
-
一樣的童年,不一樣的真相
“中二”,也稱“中二病”,是一個來自日本的網絡流行語,泛指一種自我認知心態,形容一些經常自以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做出自我滿足的特別言行,或賦予自己一些自認為帥氣的特性但同時稚氣未脫的人。
-
“四勿準則”與“三定律”
在科幻圈里,雙翅目的創作是個相當異質的存在,有點小眾,卻又篇篇都是與眾不同的精品佳作。
-
科幻引領未來
科幻是科學與文學融合的產物,它不僅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更能給人們以深刻的科學啟示,喚起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人們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  《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科幻歷史科幻小說2022-03-28
-
幻想與通感,為庸常的世界書寫新奇
這是一個“小冰”繼續寫著詩,而人卻不一定能體會詩情畫意的時代。
-
科幻以人工智能之名
科幻人工智能主要是一種圖像志式的研究,通過確定科幻人工智能的一些相對穩定的類型元素和主題元素,解開反復出現的類型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