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品化創作迎接數智時代 中國作協發布2024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和《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
6月17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在江蘇鹽城發布。這是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推出的第11屆榜單,包括網絡小說榜、IP影響榜、海外傳播榜、新人榜4個榜單。當天,中國作協還發布了《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從行業整體發展、創作隊伍建設、理論評論等方面對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狀況作了全面總結和梳理。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文學作家、省區市作協和網絡作協負責人、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評論家、網絡文學愛好者等近200人參加發布儀式。
影響力榜發布——
強化創作導向,提升精品意識
2024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從354項有效申報項目中選出。在網絡小說榜的10部上榜作品中,《下一站,彭城廣場》《雙程記》等突破爽文敘事法則,細膩展現新時代生活和獨特地域風情;《十日終焉》《深海余燼》以現實主義品格書寫“人的境況”,以獨特世界觀承載文明寓言,打破網絡文學的類型固化。IP影響榜的10部上榜作品中,有改編成影視劇的《慶余年》《九重紫》,有改編成動漫的《劍來》《道詭異仙》,還有改編成微短劇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展示出網絡文學視聽轉化的強勁動力?!堕L公主》《龍之召喚:無限進化!》《河清海晏》等10部海外傳播榜上榜作品,以新穎的通俗敘事手法與濃厚的中國美學魅力,引發全世界讀者的廣泛共鳴。季越人、核融爐、紙老虎等10位30歲以下的青年網絡作家,以突出的創作成績登上新人榜。
本屆影響力榜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小說創作的精品意識和文學自覺顯著增強,網絡文學的內容結構更加優化;二是網絡文學IP改編持續火爆,“破圈”發展的勢頭強勁;三是AI助力之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效能進一步提高;四是青年網絡作家主動面向時代,追求敘事突破,品質意識顯著增強。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中國作協發布“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榜單的發布旨在強化創作導向,優化題材結構,提升精品意識;推動網絡文學向影視、游戲、動漫轉化,完善IP開發產業鏈,實現網絡文學“破圈”發展;助力網絡文學成為數智時代世界文化的先行者,推動中華文明闊步走向世界;打破人才的圈層壁壘,讓更多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打造新時代中國文學的新力量。
發布儀式上還舉行了上榜網絡文學作品入藏中國國家版本館儀式。2024年度影響力榜的30部上榜作品以數字典藏的形式入藏國家版本館,將有力推動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
藍皮書顯示——
精品化趨勢顯著,中短篇創作強勢崛起
2024年,網絡文學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創造了一系列成果。
藍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創作精品化趨勢顯著,中短篇創作強勢崛起,全年新增作品200萬部,同比增長7%,其中現實題材作品總量達180萬部,年新增17萬部;科幻題材作品年新增18萬部,總量約210萬部,歷史題材創作為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注入新活力,幻想題材創作呈現出現實主義品格。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75億,占網民規模的51.9%。2024年主要網絡文學平臺營收規模約440億,網絡文學年度新增各類改編授權數量總計約3萬項。
記者觀察到,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新增注冊用戶3000萬人,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萬人,新增海外本土創作作品50萬部,海外本土生態逐漸形成。該年度《詭秘之主》《我們生活在南京》等10部作品再度入藏大英圖書館。中國網絡文學正從單純的內容輸出轉向構建全球化IP生態體系,呈現出技術驅動、生態重構、文化共創的新特征。
藍皮書還顯示,2024年,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捕捉最新創作趨勢,研究更具時代關切,研究在場性有所增強,理論評論人才隊伍與陣地建設邁出新步伐,對作品推介表彰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青年網絡作家文學自覺與使命意識顯著增強,作家隊伍更趨年輕化。組織建設下沉基層,工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多區域尋求建立協同發展機制。
藍皮書也指出,網絡文學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依舊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仍存在創作均質化、概念化、“三俗”等痼疾;IP產業鏈協同效能、版權流動性、精細化運營動力與版權保護力度不足;網絡文學國際傳播應加強統籌,形成合力,增強應對海外競爭的意識和能力;網絡文學研究、人才和組織建設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強;中腰部作者面臨AI“替代焦慮”,AI輔助創作版權歸屬待規范等。
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自2017年開始連續發布。與往年相比,今年發布的藍皮書更加堅持客觀性、突出權威性、強化引導性:用最新行業數據和事實性信息,客觀準確反映行業動態;聚焦“國之大者”,以中國作協的政治站位,體現國家報告的權威性;報告聚焦行業新現象、新問題,研判新趨勢,充分發揮導向作用,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面對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網絡文學以其龐大的創作群體、作品數量和受眾人數等優勢,將繼續站在時代的潮頭,堅守文學底色,積極應對數智時代的新變,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與會者熱議——
在機遇與挑戰中探尋經典化與全球化
與會專家學者、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地方作協負責人和網絡作家圍繞藍皮書,從不同角度對網絡文學的發展狀況作了闡述。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表示,網絡文學消費市場正在倒逼創作突圍,人工智能給作家帶來更大的挑戰?!熬W文IP產業鏈的增長不僅要看長度,還要看每一個鏈環的寬度和厚度”。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機器和人相互博弈的現實,也要有行業洗牌的技術和思想準備。
“網絡文學在今天呈現出場景化和現實化的雙向爆發,這標志著網絡文學經典化寫作時段的到來。”南開大學教授周志強說,幻想型網絡文學越來越多地將文學基因植入到架空幻想中,網絡文學從提供故事的模型、IP創意轉向了生產文化空間和美學場景。“今天的網絡文學把新的寫作方式植入到創作中,使其正在成為新世紀當代中國文學經典迭出的場域?!?/p>
中文在線集團常務副總裁謝廣才認為,AI是破解行業痼疾的新質生產力。面對AI發展與全球化浪潮,要進一步呼吁強化技術倫理治理,打通IP跨境通道,培養跨文化創作力。正如藍皮書所展望的,網絡文學正成為新媒介時代的文學新表達,我們需要以技術為舟、以內容為江,在全球化文化中共同駛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前方。
上海市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畢勝談到,上海網絡文學界在中國作協的指導下,聚焦新時代文化使命,致力于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通過引領創作方向,組織凝聚網絡作家,引導其關注現實題材,圍繞重大歷史節點開展創作;創新組織載體,推動網絡文學評論和國際化發展;深化專業服務,開展培訓項目,培養領軍人才,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在現實題材持續深耕的當下,類型化創作仍然是網絡文學的廣闊土壤。網絡作家三九音域說,網絡作家要更用心地處理人物的真實、情感的厚度、表達的分寸。面對AI浪潮、短劇風潮等,網絡作家既要堅持對文學語言的打磨,也要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的表達方式?!皞鹘y寫作與新媒介更像是并行的路,只要作家愿意深入文本,認真對待每一個人物,它們總能在不同的場景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p>
回首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在時代的浪潮中砥礪前行,作家隊伍更加壯大,創作精品迭出,讀者覆蓋面更廣,IP轉化保持良好勢頭,海外傳播成效喜人,產業多元化發展成績顯著,成為新媒介時代的代表性文學樣式和新大眾文藝的重要表現形式。期待網絡文學以更加獨特的姿態和強大生命力,在數智時代的廣闊舞臺上綻放光彩,把更多精彩的中國故事分享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