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梵澄的精神哲學
徐梵澄(1909—2000)學究天人、淹貫古今、覃思孤詣,對于中國、西方和印度的學術思想皆有極其深湛的造詣、極其透辟的了解;其學術成就和思想遺產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睿見洞識、最有建設性、最耐人尋味、最值得注意的則是其精神哲學的研究旨趣。
關鍵詞:  徐梵澄2022-01-10
-
汪曾祺:你們都對我好點啊,我以后可是要進文學史的
父親會武術,汪曾祺卻體育成績差 張英:汪曾祺先生出身書香門第,似乎他的祖父便多才多藝? 汪朗:他寫過一些關于父親的東西,很少提到祖父,只說他是一個科舉時代最后的貢生,有個小功名,屬于秀才中的優秀分子,但沒有到舉人那一級,他沒參加舉人考試。
關鍵詞:  汪曾祺2022-01-10
-
在史料叢林中尋找接近魯迅的小徑
導語:2020年9月九州出版社推出《桃花樹下的魯迅》一書,在學界內外引起反響。
-
戴燕:屈原死后,楚國喪失了講真話的精神
原標題:屈原和《離騷》 一 漢代初年,有一個年輕學者賈誼(前200-前168),因為才華出眾,又提出一系列維護朝廷利益的政治主張,得到漢文帝重視。
-
90歲謝冕先生與當代詩歌
謝冕先生長期耕耘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領域,他的勞作始終與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步伐:他于1980年發表《在新的崛起面前》,做“朦朧詩”的辯護師和開拓者,為當代詩歌史的發展寫下重要一筆;他對百年中國文學和百年中國新詩整體研究,并引領諸多青年走上中國新詩創作與研究的道路;他的評論文章于新詩評論話語建設貢獻卓著,凸顯了文學評論家的主體意識;他創辦并主編《詩探索》雜志,堅持自由、開放、多元的辦刊理念,為當代詩歌開辟了一塊生機勃勃的園地……詩歌是他一生的核心。
-
孫犁:書衣文錄中赤子
我和孫犁先生沒有過交往,這對我來說,是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
王彬彬:魯迅與現代漢語文學表達
一、問題的提起 魯迅與現代漢語的關系,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總體上,仍然是一個并未受到應有重視和深入探討的問題。
-
吳思敬:懷念詩壇的世紀之樹鄭敏
1月3日清晨,當鄭敏先生的女弟子章燕,通知我鄭敏先生仙逝的消息,我瞬時驚呆了。
-
王得后:研究者要“把自己燒進去”
王得后1975年在天津 1933年1月出生的王得后先生,是享譽學界的魯迅研究專家。
-
王力:力創中國語言學的輝煌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縣人。
-
“祖國之愛”·時間·空間:東北作家群再考察
對東北作家群這個文學史概念的闡釋,無法繞開“民族”這個關鍵詞。
-
葛曉音:如何成為唐詩宋詞的知音?
12月16日,葛曉音老師做客“博雅大學堂”云課程,為大家闡說唐詩宋詞的藝術魅力,以九首詩詞為例,講解如何深入領會詩詞的妙處,如何真正成為詩詞作者的知音。
-
劉江濱:徐光耀的真率
上次見到光耀老,還是兩年前春天《韓羽集》出版座談會上。
-
旗語殷殷——論舒群抗戰創作中的認同書寫
在馳名中國現代文壇的“東北作家群”當中,最受學術界乃至文化界關注的當屬蕭紅、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
關鍵詞:  舒群2021-12-24
-
“王安石之學”的符號化與去符號化
惑亂神祖之聰明,而變移其心術,使不得遂其大有為之志,而反為一世禍敗之原者……出此真跡以暴其惡於天下,便當摭其肆情反理之實,以正其迷國誤朝之罪。
-
水流云在——汪曾祺的昆明情結
汪曾祺與夫人施松卿相識于中國建設中學。
關鍵詞:  汪曾祺2021-12-24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在《中國共產黨簡史》中,陶行知的名字出現過一次,在第69頁:(1936年)5月,愛國人士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等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關鍵詞:  陶行知2021-12-24
-
“老延安”的文壇往事
最近,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第十次全國作代會在京舉行。
關鍵詞:  賀敬之2021-12-23
-
賀敬之:為人民寫詩 為時代放歌
97歲的他是一位充滿革命激情和生活熱情的浪漫主義詩人,20歲時與丁毅合作執筆寫出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白毛女》,并通過《南泥灣》《回延安》《雷鋒之歌》等經典作品,實現了“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
關鍵詞:  賀敬之2021-12-22
-
錢理群:關于“20 世紀中國文學經驗”的思考
錢理群先生近照 通過對于歷史的梳理與總結,大概可以作出這樣的論斷 :中國現代文學以五四為起端,到第三個十年就趨于成熟,1940 年代的文學達到了第一個高峰 ;而此后又經過種種曲折,到 1980 年代達到第二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