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之下,命運分野——評《嶺上多白云》
葛安榮的中篇小說《嶺上多白云》(首發于《鐘山》2024年第4期)以故土鄉村為原型,虛構了一個“嶺上村”,將目光投向多年前親身經歷的農村戶籍制度變遷。
2025-02-19
-
鄢莉:打撈時光深處的物象和暖意
李澤厚曾經說過:“血緣基礎是中國傳統思想在根基方面的本源。
2025-02-19
-
王法艇詩歌創作的藝術探索與時代擔當
在當代中國詩壇,王法艇的詩歌創作無疑具有獨特的標識性。
2025-02-19
-
城市敘事的古代溯源和當代啟迪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速,當代城市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蔚為大觀。
2025-02-19
-
“文學生態史”的開端——關于王堯《“新時期文學”口述史》
王堯教授《“新時期文學”口述史》(下文簡稱《口述史》)的發想始于1990年代末,2002年展開訪談,歷經二十年終于大功告成。
2025-02-18
-
亞熱帶的西緒福斯——讀森目小說
通讀森目出道以來的幾乎所有作品,穿透潮濕燠熱的南方意象、雅潔的詩性表達、有節制的敘事技法與無涯涘的青春幻想,看到他在碎片化的心靈圖景或謂精神亂碼大背景下進行自身意義坐標建構的全部努力,是向著自然深處、歷史深處、家庭深處、人性與人情深處的一次次頭破血流的開掘,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后現代的幽靈籠罩,當中蘊含的悲情英雄主義足以令人動容。
2025-02-18
-
新北京感知與書寫
摘要:新北京作家群是近年來在北京文學界崛起的一個重要群體。
2025-02-18
-
一蟲一國為一蟈,一蟈之中有一國
幾年前,讀過畢飛宇的《小說課》,開篇就是《讀促織》,真是感慨。
2025-02-18
-
走進春天里——讀《繁花深處》
去年11月我就從微信群里獲悉,文瑞先生又將出一本書,書名叫《繁花深處》。
2025-02-18
-
在“形象”或“概念”外,言說秦的肌骨表理
2025年《鐘山》雜志第一期,推出作家、學者李潔非的專欄“識秦錄”,對于這個我們看似并不陌生的朝代,他暫拋舊念、由“識”入手、重新看秦。
2025-02-18
-
林森:《天涯》開年的深度求索
從“深度求索”到深度焦慮 2025年春節前,人工智能助手深度求索(DeepSeek)橫空出世,它的推理模型性能卓越,被媒體、科技界人士譽為全球科技領域的“現象級事件”。
2025-02-18
-
悲劇的日常性與永恒性——評王玉玨《白腰雨燕》
遲至《白腰雨燕》的故事行將結束之際,本篇小說標題的真實內涵才最終被揭露。
2025-02-17
-
命運交響中的個體悲歡與覺醒——讀羅偉章五卷本中短篇小說集
此前讀過羅偉章的長篇小說《誰在敲門》以及散文集《風和微風》,為作家的筆觸和洞察力所折服。
2025-02-17
-
一個人的文學史——讀陳引馳《文脈的演進——中國古代文學史講錄》
復旦大學教授陳引馳提到朱東潤先生的意見特別有意思:“有的地方如果講不通,可能就是無法講通的,上千年前傳下來的東西,倘若句句都講得通,肯定就是不對的。
2025-02-17
-
文體“變法”與思辨回歸——讀蔣藍《寸鐵筆記》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讀女思想家萌萌的隨感錄作品《升騰與墜落》,對她寫于《歐根·奧涅金》一書上的題記印象深刻:生活得匆忙,來不及感受。
2025-02-17
-
智慧如水,綿延入心——讀丁啟豹詩詞有感
在中國當代詩壇,有不少以寫作古體詩詞為創作方向的詩人,他們用自己真摯的人生感悟和詩詞智慧,書寫守正創新的藝術真諦,傳遞人世間純真質樸的閱讀享受和生活啟迪。
2025-02-17
-
城鄉互動激發文學新活力
如果不對城市做限定,不對城市文學的內涵做限定,城市文學不僅歷史悠久,也包羅廣泛。
2025-02-17
-
尹學蕓《太和》:命運的抗爭與和解
尹學蕓的長篇小說《太和》第一次鄭重其事地將“囤子媳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童養媳”的故事如此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2025-02-17
-
王計兵的詩, 就像他手中的一束光
外賣詩人王計兵破圈出名之后,很多朋友和媒體都很好奇我當初是如何發現并把他“推”紅的。
2025-02-17
-
《地下的森林》:在地下森林尋找光明
這些年來,作家孫頻一直在中篇小說這一文體領域持續發力,新作《地下的森林》較之于她此前的作品,不僅在生存經驗的諦視與表達上有所精進,富含形而上的哲學意蘊,而且藝術表達方式也愈加成熟老到。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