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作家網文史頻道哪些文章最受歡迎?
2021年,中國作家網文史頻道哪些文章最受歡迎?
2021年,中國作家網文史頻道繼續探索人文內容傳播的數字方向,在欄目設置、選題策劃、內容選擇、版式美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進一步的充實與創新。時逢歲末年初,我們發現其中的部分嘗試已經初見成效,取得了越來越多的讀者關注,頻道閱讀量與影響力不斷提升。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的一百年,也是中國文學事業在黨的關懷下不斷繁榮發展的一百年,百年來文學制度與政策的變化、黨史中的文藝名家、黨史中的出版與期刊狀況、黨的領導與百年文藝發展等相關內容,成為了文史頻道讀者聚焦的核心;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無疑是本年度中國思想文化界與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的一件大事,我們特設紀念專題,圖解先生生平故事、歸納學術最新成果、重溫先生各類作品、匯聚各方評說聲音,與廣大讀者一同緬懷魯迅先生的卓越成就、偉大精神和崇高品格;《覺醒年代》的熱播與廣泛討論刷新了大眾對那一時期文化狀態的感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文化巨匠再次回到公共閱讀的視野中,我們及時刊布相關人物與事件的作品、解讀、輯佚、交往文章,向新文學和新文化最初的火炬致以崇高敬意;文壇名家往事與文史名家新作仍在閱讀期待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現代文學大家與當代文學以來的孫犁、路遙、汪曾祺等知名作家受到持續性關注,本年度出版的陳思廣《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季紅真《蕭紅大傳》、徐可《仁者啟功》等新著也是讀者期待的佳作;此外,我們還發現有部分關于古典文學的雅趣短章或研究長文備受喜愛,無論記述風物的一啄一飲還是高屋建瓴的理論闡述都各有受眾,從中亦可見我們讀者的趣味多元、視野開闊。
衷心感謝長期以來不吝賜稿的作者和提供建議、認真指謬的師友們,更要感謝無數默默關注、未曾謀面的新老讀者,您珍貴的文學情誼,是我們工作的不竭動力。祝所有的朋友2022年諸事順遂、身康筆健。過去的一年里,余英時、李澤厚、吳福輝、舒乙、何兆武、許淵沖、葉廷芳、費振剛、郭漢城、沈昌文、錢伯城等前輩大家相繼辭世,也讓我們為他們默哀,并在新的一年里攜手堅毅向前。
中國作家網文史頻道編輯 陳澤宇
2021年12月31日
2021年中國作家網文史頻道最受讀者歡迎的新發布文章20篇
(以閱讀量高低為序)
二十軍前鋒文工團在毛森公館前的合影
這是一張攝于72年前上海解放時的照片,地點是高安路25號原國民黨上海警察局局長毛森公館門前。在黑暗與光明、邪惡與正義、滅亡與新生的交替和轉換中,鏡頭定格的11個意氣風發的文工團員,臉上掩不住對大上海獲得新生發自內心的喜悅,照片背后則是革命文藝搶灘上海的壯麗畫卷。今天回顧那一歷史時刻,仍壯懷激烈,令人感慨。【詳細】
陳思廣《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內頁
2021年,四川大學教授陳思廣新著《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在武漢出版社付梓。長期以來,陳思廣精研于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在史料整理方面用力頗深?!熬幠晔贰闭亲髡叨嗄隄撔倪@一領域的最新成果,該書字數逾130萬,圖近750幅,圖文互證、資料詳實,對1922年至1949年間的中國現代長篇小說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經作者授權,中國作家網特遴選該書“代后記”《二十年漫漫艱辛路》一文發布,以饗讀者。【詳細】
中國作家網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專題圖
2021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中國作家網紀念專題中特設“圖說魯迅”欄目,整理百余張照片、圖片、印譜、書影等影像資料,從“童年舊憶”“先生相冊”“親友合照”“文墨雅趣”“初版掠影”“筆名識小”六個方面回顧魯迅先生的人與文,以表紀念。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譽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學大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魯迅先生是新文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他在小說、雜文、詩歌、翻譯、文學評論與研究等領域都成就非凡。魯迅先生的文學始終與人民血脈相連,屬于人民、服務人民,一代代作家學者沿著魯迅先生的腳步,走上文學創作與研究的道路。魯迅先生的卓越成就、偉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值得每一位后來人深切緬懷。【詳細】
魯迅在廈門的墳地中。1927年1月2日攝。
1926年10月,魯迅在廈門大學將1907年到1925年所寫的文章,編成了一本雜文集,并取名為《墳》;1927年1月,他又坐在廈門大學后山的墳冢中照了一張相,據俞念遠回憶,他準備把“這張照片要寄到上海,趕印在那本《墳》上”[1]。這就為我們研究者出了一道難題:雜文之《墳》與照片之“墳”,究竟有沒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如果有,這種邏輯關系又在暗示著什么?魯迅自己說,“倘是掘坑,那就當然不過是埋掉自己?!盵2]而“埋掉自己”,即意味著告別過去。但問題是,魯迅為什么要告別過去,他要告別過去的“什么”?【詳細】
瞿秋白譯《國際歌》,發表于《新青年》季刊第1期
1935年2月,中央蘇區陷落前夕,瞿秋白在突圍途中被俘,后來由于叛徒出賣而暴露了真實身份。同年6月18日清晨,在福建長汀羅漢嶺下,36歲的瞿秋白神態自若地走到一處綠草坪盤腿坐下,向劊子手微笑著說:“此地甚好?!睜柡螅约悍g成中文的《國際歌》,英勇就義。瞿秋白翻譯《國際歌》始于1920年8月。當時,他被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采訪。【詳細】
陳獨秀
“岱宗巔峰蒼松勁,獨秀山上頑石堅?!标惇毿阕种俑?,譜名慶同,安徽懷寧人,因家鄉有獨秀山,曾自稱獨秀山民,后又以此為筆名,從此叫響。凝望陳獨秀的照片,我們依稀看到,那張血氣方剛的面孔上張揚著“新青年”的蓬勃與勇猛,一雙深邃的眼睛透著思想者的銳利與執著。——這雙眼睛,似乎也正穿透歷史的塵煙凝望著我們,凝望著他參與創建的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人民邁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詳細】
《蕭紅大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
季紅真的蕭紅研究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她寫作的《蕭紅傳》就作為十月文藝出版社著名的“中國現代作家傳記叢書” 之一出版,影響甚廣。進入新世紀以來,她用更豐富詳實的歷史細節與斑駁交響的時代回聲不斷完善研究成果,陸續修訂了多個版本的《蕭紅全傳》,并編選《蕭蕭落紅》一書,漫憶蕭紅一生的傳奇經歷與精神風貌。今年,適逢蕭紅誕辰110周年,季紅真50余萬字新著《蕭紅大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裝發行,“呼蘭河女兒”一生的堅強與掙扎更加鮮活。【詳細】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的胡適(上)與辜鴻銘(下)形象
辜鴻銘盡管是個保守派,但他卻為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和胡適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國學大師,常常因為思想、學術爭得面紅耳赤,針鋒相對,但是卻沒有影響二人的友誼。胡適曾在《每周評論》發表的《隨感錄》中說:“我看了這篇妙文,心靈很感動。辜鴻銘真肯說老實話,他真是一個難得的老實人!”辜鴻銘去世后,胡適多次寫文提到他,對他念念不忘……【詳細】
丁曉平 | “主義譬如一面旗,旗立起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的出版工作
1920年11月7日《共產黨》月刊在上海創刊
近年來,丁曉平在進行黨史研究和寫作中發現,中共黨的出版工作其實在黨組織成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在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在上海建立時,共產國際在中國設立的最早的機構中,出版部就是其中之一。黨的出版事業在奠定建黨的階級基礎、理論基礎、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等四個方面都有其特殊作用、文化經驗和歷史成就。【詳細】
《大刀記》(第一卷),郭澄清著
19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郭澄清所在的渤??v隊編入東攻城集團序列,他跟隨部隊從東(現在的解放閣處)打進了濟南。由于郭澄清畢業于渤海區青年干部學校,有文化,組織上就分配他到了山東省教育廳工作。從此,郭澄清終其一生的命運,似乎與濟南這座省會城市結下了生生死死的緣分。戰友的血和心中火燃燒在郭澄清的心靈與筆下,為他創作《大刀記》埋下了伏筆。【詳細】
孫犁
《白洋淀紀事》的出版,尤其是對文學青年產生了極為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有許多人熟讀它而走上文學創作之路。早在1950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青年學生讀了孫犁的《荷花淀》《采蒲臺》《囑咐》《村歌》等小說散文集(皆收入了《白洋淀紀事》),就非常喜愛,對他那充滿抒情韻味的語言風格,格外衷情。于是,紛紛學習孫犁、追隨孫犁,描寫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的新人新事、新的精神風貌。【詳細】
《朝花夕拾》,魯迅著,1928年9月由北平未名社初版
作為整本書的《朝花夕拾》,可以讓我們讀到許多從單篇散文里很難讀出來的新元素。其貫穿始終的教育成長主題、童年記憶為核心的散文連綴形式以及典型化的創作手法所帶來的細節虛構,都成就了一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流的藝術作品。它不是一部僅供研究者研究參考的文獻資料匯編,也不是一部散漫隨意的回憶性散文結集,《朝花夕拾》在原創藝術上有著不容忽視的獨立完整的價值。【詳細】
《仁者啟功》,徐可著,黃山書社2021年4月出版
著名學者啟功先生,是一位“不世出”的文化大家。他博學多才,在書畫創作、書畫理論、詩詞創作、詩詞理論、文物鑒定、學術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卓有建樹,成就斐然。他博師古人,自成體格,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境界,成為彪炳書史的書壇領袖;他的書學思想被學術界命名為“啟功書法學”,成為澤被后人的權威理論。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曠達樂觀、淡泊名利的忠厚長者……【詳細】
劉勇 湯晶 | 文學的革命與革命的文學——從五四話語到左翼話語的延續
《文學的革命與革命的文學》一文見2021年3月15日文藝報“黨的領導與百年文藝”專題
文學革命至少發端于1917年,同年以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文章為標志,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拉開了文學革命的大幕,這比1919年五四運動的發生要早。但事實同樣是,新文學是以五四來命名的,這么多年來,我們都是用五四新文學來稱呼、概括1917年開始的文學革命的。這就衍生出了一系列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什么用五四來命名新文學呢?這種命名方式對新文學的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呢?五四是窄化了新文學的范圍,還是豐富了新文學的內涵?是限制了新文學的意蘊,還是提升了新文學的境界?【詳細】
魯迅《吶喊》版權頁
1921年,魯迅原在紹興初級師范學堂的學生孫伏園從北大畢業,因他在北大《新潮》當過編輯,所以一下就找到了在《晨報》編副刊的工作。這年11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孫伏園來到北京西城八道灣11號魯迅的家,魯迅熱情地把他讓進自己的小屋……孫伏園向魯迅說出了來意,他到《晨報》編副刊已有幾個月了,最近他們在副刊上開辟了一個“開心話”的新欄目,每周一次,想請魯迅先生為欄目寫點東西。經孫伏園一提,魯迅忽然想起沉浮在他腦海里好幾年的阿Q的影像,于是便答應了孫伏園的請求,當夜就執筆寫起來,1921年12月4日,魯迅的又一篇力作小說《阿Q正傳》開始在《晨報副刊》連載。【詳細】
吳福輝
……我們就這樣越走越近。特別是研究生畢業,我留北大當王瑤先生助手,老吳任職于現代文學館,都處于學科研究的中心。王瑤先生特地關照,應該利用有利的環境、條件,集中精力做最想做的事。當時,我和老吳兩人最感興趣的,就兩件事,一是做好自己的學問,二是做點學科組織工作。這也是王瑤先生的期待:我和老吳在他的學生中年齡最大,正好為他守住現代文學研究這個攤子。這也就決定了此后我們一生的發展道路,就是要當一個“現代文學史家”——我到了晚年另有所選,老吳卻終其一生都堅守在現代文學學科領域,終于成就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現代文學史家,這是極為難得的?!?strong>【詳細】
山大作家班畢業時師生合影(圖片轉載自“趙德發”微信公眾號)
1988年的濟南秋景,讓我的生命染上了別樣色彩。9月16日這天早上我從莒南火車站上車,到達濟南站時已是下午。提箱子背包走了一段,在經二路坐上1路公交車往東去時,路邊滿是凋零的法國梧桐葉子??粗粩嘌诱沟穆淙~黃,我心情激動,也忐忑不安。我知道,在我老家,父親還在生氣。他認為我在縣委組織部干得好好的,突然轉行去學寫作,一定是“神鬼撥亂”。我認可他說的“神鬼撥亂”,因為我從24歲那年秋天莫名其妙地萌生了當作家的念頭,在公社、縣委工作了八年還是賊心不死,33歲這年春天得知山東大學招收作家班,不假思索決定報考。【詳細】
張勝友
印象中的勝友先生總是目光平視,神情冷峻,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不過,他的嚴肅與活潑一旦形成反差,尤其有趣。某次會議間隙,勝友先生不知提及何事,無意中翹起蘭花指,一著急,說話有點兒結巴。一位極富表演才能的同事學著他的樣子和說話的腔調,面對眾人說了一句俏皮話,頓時哄堂大笑。勝友先生像沒聽見一樣,不急不惱,依然按部就班發表完演說,然后坐下,嫣然一笑百媚生。他不在意自己的尊嚴是否被冒犯,格局很是不俗?!褪沁@樣一個人,真誠、大度、坦蕩,行事出于公心。他有缺點,有毛病,但是飛得再低,也是藍天上一只翱翔的鷹。【詳細】
1917年11月6日,偉大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了
十月革命爆發后第三天,上海《民國日報》就以《突如其來的俄國大政變》對其加以介紹。之后,《時報》《申報》《晨鐘報》《太平洋》《勞動》《東方雜志》等紛紛對十月革命過程、勞工政權、反地主反資本主義基本方針及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等進行報道。十月革命的勝利有力啟發了李大釗。他在《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陣地上奮筆疾書,陸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詳細】
近年來,路遙的作品受到來自學界的更多關注
為什么《平凡的世界》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并未引起文壇足夠關注,卻在二三十年后,越來越引起了青年讀者(也包括專業評論家)的關注?我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中國文學讀者群體的變化。1985年前后,程德培講過一句非常精辟的話:當代小說不是城里人下鄉,就是鄉下人進城?!俺抢锶讼锣l”即指知青小說,韓少功、王安憶、阿城、張承志、史鐵生等,其作品中的鄉村其實只是知識分子考驗、歷練自己靈魂的背景。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比如史鐵生,會關注農民的生活狀態,但作品底色還是知青的心態。所謂“鄉下人進城”,指的是莫言、賈平凹、路遙等的創作。莫言像沈從文一樣美化鄉村,批判城市;賈平凹是努力發掘鄉土傳統當中的善惡;大概只有路遙,真正從字面上來描寫“鄉下人進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