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沙漠變成綠洲
一直很佩服像《鼠疫》《白鯨》或是《失明癥漫記》那樣的小說,用一個城市或一種地貌去象征人類的某種生存困境,探析人類在此困境中的精神生活。
2018-10-10
-
少數民族文學類期刊的社會責任擔當
近年來,少數民族文學類期刊在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2018-10-10
-
恩重如山 情長似江
我讀過白庚勝先生的一些著作,又在魯院當過他的學生。
2018-10-10
-
不同抉擇中的命運變遷——評蘇蘭朵小說《雪鳳圖》
滿族女作家蘇蘭朵最近發表的中篇小說《雪鳳圖》(《北京文學》,2018年7期),有著嚴謹而又曼妙的藝術構思。
2018-09-05
-
空靈清新 明澈靜美——讀綠蒂詩集《北港溪的黃昏》
我第一次見到綠蒂先生,是1991年8月在北京。
2018-09-05
-
扎根腳下的土地 書寫靈魂的天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
2018-09-05
-
胡可:我國民族題材戲劇創作漫談(節選)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2018-08-28
-
少數民族與重新發現“世界文學”
《域外小說集》 《福樂智慧》 《突厥語大詞典》 《世界文學》雜志 《譯文》雜志 在文化傳播、交往、接受、融合之中,這些由少數民族所帶來的視角轉換,激活了一度沉寂的文學遺產,敞亮了被遮蔽的文學地理,讓“世界”的圖景更加完整,也成為建構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一種有效途徑。
2018-08-27
-
詩情在蒼茫中飛奔
胡建文詩集《天空高遠,生命蒼茫》廣闊遼遠、恢弘大氣,富有抒情性,充滿對遼闊空間的暢想、對生命的感悟、對故鄉的摯愛、對世間萬物的悲憫和痛惜。
2018-08-03
-
嶺上那溫暖的陽光
昆明進入了雨季,進入了汪曾祺先生筆下的雨季了——“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2018-08-03
-
駿馬奔馳在草原
作為當下哈薩克族頗具代表性的作家,1938年出生的烏拉孜汗·阿合買提,其文學創作歷程已經超過了60年。
2018-08-03
-
命運的輪回與身份的焦慮
《伊敏河靜靜地流》是達斡爾作家額爾敦扎布先生的漢語長篇小說。
2018-08-03
-
《上嶺村編年史》:對自我心靈的再一次救贖
從桂西北都安瑤族自治縣往東13公里,再沿紅水河順流而下40公里,在三級公路的對岸,有一個被竹林和青山環抱的村莊,就是上嶺。
2018-08-03
-
朝鮮族“60后”作家的傾情書寫
一 改革開放以來,朝鮮族作家以“50后”、“60后”作家為中流砥柱,攜手“30后”、“40后”、“70后”、“80后”作家,以飽含深情的創作,書寫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的延邊各族人民,以及生活在全國各地的朝鮮族、海外務工的朝鮮族人的多彩生活、命運浮沉,掀起了朝鮮族文學的持續繁榮。
2018-08-03
-
筆尖上的人性對決 ——讀反腐小說《黑色星辰》隨感
當下的現實生活中,反腐成果累累,人們拍手稱快,也不乏“一聲嘆息”。
2018-08-02
-
《英雄格薩爾》:編纂法度與史詩風采
藏族史詩《格薩爾》被先后列入中國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纂與傳播,即成當務之急。
2018-08-01
-
男人的還鄉——評彝族詩人李軍的詩集《蒙自筆記》
現代詩的寫作,我一直認為首先是詩人自己的感動。
2018-06-20
-
強化民族藝術學主體性
中華民族戲曲表演藝術歷經數百年的創造和積累,極為豐富深邃,它留下大量“談文論藝”的著述,這些著述缺乏系統、集中的整理研究和理論總結,亟須從事理論工作的后輩通過進一步探索加以理論深化,整理出一套中華民族戲曲表演創造和訓練體系 在“西學東漸”之前,我們的民族藝術學應該說比較純粹和自成體系。
2018-06-19
-
性別視域下的女性主體建構與邊緣文化書寫:嚴英秀小說論
對于偏居邊陲的西部文學而言,嚴英秀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2018-06-12
-
趙興紅 : 行走在山野的大地之歌
《民族文學》2018年第6期魯院少數民族作者詩歌,帶著一股清新的山野之風,撲面而來,清新脫俗。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