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過九十歲生日,所以要休息半天”
蕭乾和文潔若 與文潔若先生初識是在2015年,當時受內蒙古大學蕭乾文學館的委派,我與幾位老師到文先生家辦理圖書和資料的接收事宜。
關鍵詞:  文潔若2019-08-09
-
諾獎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馬嚼子和爵士樂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5日晚,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在紐約去世,享年88歲。
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2019-08-08
-
塞納河上的東方映象
《塞納河畔》電影劇照 荷蘭電影藝術家伊文思拍攝的影片《塞納河畔》中,法國民眾詩人普萊維爾曾經歌吟: 在那塞納河, 我體驗過, 體驗過愛情 和苦難的折磨, 而這一切又在忘鄉湮沒。
關鍵詞:  梁源法2019-08-07
-
理查德·耶茨《革命之路》:當激情既溫順又瘋狂
《革命之路》電影劇照 “唉,當激情既溫順又瘋狂”——濟慈的詩作出現在理查德·耶茨著作的扉頁上,似乎并不是偶然。
-
理查德·沃林:阿多諾百年誕辰——否定辯證法的巔峰
歌頌否定 2003年,德國發生了一件引人矚目的事情。
關鍵詞:  阿多諾2019-08-07
-
從諜戰特工跨界文學的作家,讓人生閃光的是想象力與觀察力
世界文學史里,有這樣一群有著各種奇怪職業打掩護的作家,他們曾親自扮演過這些角色,之后在寫作中游刃有余地構建起具有說服力的人物形象,事實上,很大程度上他們就是在寫自己。
-
艾申堡與屠格涅夫的《父與子》
偏遠的外省小鎮或是農莊,生活周而復始,平淡無奇,靜如止水,不起一點漣漪。
2019-08-03
-
從被遺忘的卡爾·拉赫曼談起
羅蘭·巴特(RolandBarthes)“作者之死”的觀點,一言以蔽之,是終結作者對文本意義理解的專斷性權威,主張文本的意義并不是在文本創造之初由其作者決定的。
-
約翰·勒卡雷:我從來沒覺得自己太過用力
【編者按】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原名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國。
關鍵詞:  約翰·勒卡雷2019-07-31
-
作家怪癖多:有人聞著臭蘋果才有靈感,有人喜歡在浴缸里寫作
七八年前,還在南京讀書的時候,一次約作家黃梵在茶吧聊天。
-
1983年嚴文井的家宴上來了日本作家,餐巾還是他的妻子親手做的
1983年8月,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發來信函,說著名作家水上勉將于1983年9月中旬率領日本文壇最活躍的中青年作家中野孝次、黑井千次、井出孫六、宮本輝及協會秘書長佐藤純子訪華,希望屆時能到周揚、巴金、冰心、老舍、嚴文井等作家的家中拜訪。
關鍵詞:  陳喜儒2019-07-29
-
做,還是不做?這不是問題
《杜尚訪談錄》皮埃爾·卡巴納 著 王瑞蕓 譯 廣西師大出版社 2013年第2版 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給藝術提出了一個可疑而又可信的定義: “藝術”這個詞……就我所知它是從梵文來的,它的意思是“做”。
關鍵詞:  朱生堅2019-07-29
-
《守護者》作者:知曉社會的靈魂,看這個社會對待孩子的方式
今年7月,杭州女孩章子欣的遭遇讓無數人深感悲憤。
-
他筆下的主角,都是被命運撥弄和催促的普通人
藤澤周平作品集十二本,首批《黃昏清兵衛》《蟬時雨》《隱劍孤影抄》《隱劍秋風抄》《小說周邊》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包括了作家的長短篇小說代表作和記錄寫作生活的散文集。
-
愛麗絲·凱斯勒-哈里斯:“我們對于兩性有雙重標準”
《女性一直在工作》(1981年初版,圖為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對于女學者而言,我相信我那一代要比現在容易得多。
關鍵詞:  愛麗絲·凱斯勒-哈里斯兩性2019-07-26
-
別了,道明老友!
童道明(右)為讀者簽名 上個世紀末我在整理父親馮至的書信時,一封寫于1988年的短信引起我的注意。
關鍵詞:  童道明2019-07-25
-
青年譯者陸大鵬:學好英語,多讀原著
擁有8萬余粉絲的微博大V、讀者口中的“金牌翻譯”、“地中海三部曲”譯者……盡管“出道”不算久,陸大鵬在翻譯圈內已經是頗有曝光度的紅人。
-
效果至上:愛倫·坡的創作觀
美國19世紀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埃德加·愛倫·坡(以下簡稱“坡”),卓爾不群,與美國文學的主流格格不入。
2019-07-23
-
令和“文學先鋒”平野啟一郎的成長故事
▲2017年上海書展上,平野啟一郎帶著《日蝕》《一月物語》來滬,首次與中國大陸讀者見面。
-
齊奧朗:孤獨不是教你踽踽獨行
【編者按】埃米爾·齊奧朗,羅馬尼亞當代作家和哲學家,一九一一年出生于羅馬尼亞西北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錫比烏城的一個鄉村神父家庭,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于布加勒斯特大學攻讀哲學。
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