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中的古典知識體系
《十竹齋箋譜》之鳳子 十竹齋箋譜箋畫 十竹齋箋譜饾版雕版 一 萬歷二十年前后,徽州墨商方于魯和程君房分別出版了《方氏墨譜》和《程氏墨苑》。
-
新發現的山東民間寶卷孤本
原標題:新發現的山東孤本 《草墩寶卷》《嫌貧愛富寶卷》是山東地區新發現的兩部孤本民間寶卷,尚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
藏書家讀書看“顏值”
梁實秋曾言,“以一般人而言,最簡便的修養方法是讀書。
-
《蕭乾致李輝信札》出版
1月10日,由浙江聯合出版集團主辦、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承辦的《蕭乾致李輝信札》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辦。
-
許明龍:也談“中國小說西譯之嚆矢”
“梵蒂岡遠東收藏品13”扉頁及內頁 《明清小說研究》2019年第3期刊登了陳藝璇、王燕撰寫的《中國小說西譯之嚆矢:梵蒂岡〈玉嬌梨〉手寫本的發現》。
-
《域外小說集》:作為方法的“東西甌脫間”
摘要:《域外小說集》并非既往認識的談論“古怪偏僻”的“弱國模式”,實則具有“評騭文明”的獨特維度,它體現了周氏兄弟的“否定性”文明史觀,即一種有別于直線進化的,通過越軌、偏離等“否定形式”帶動的文明發展狀態。
-
近現代私人日記與中國現代文學文獻研究
所謂“私人日記”是指歷史上存在的私人書寫的生活記錄,區別于以“日記”命名的虛構的純文學創作;“近現代私人日記”指的是晚晴民國時期中國所存在的私人書寫的日記著作,此時正值中國社會歷史天翻地覆的“千年巨變”,私人生活記錄(日記)反映的就是這一歷史巨變的個人細節,它們的存在形態與此前此后有明顯差異,亟待我們加以深入考察,也有望成為中國現代文學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陳漱渝:校勘·魯迅校勘·校勘魯迅
正確評價一位作家,當然要“知人論世”,了解其生活的時代,其人際關系網絡,以及其創作歷程和心靈歷程,但最根本的依據還是其留存的文本。
-
馬若瑟譯《趙氏孤兒》
《中華帝國全志》(1735)《趙氏孤兒》譯文首圖和《經傳議論·自序》(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抄本) 大文豪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在他根據《趙氏孤兒》改編而成的《中國孤兒》(L’O rphelin de la Chine)的《獻詞》(Epitre)中這樣評價這篇譯文:“《趙氏孤兒》是一部珍貴的大作,它使人了解中國精神,勝過人們已經做過的以及將來要做的關于這個大帝國所有之陳述。
-
“史料”與“定本”
近讀2019年11月8日《文匯報·筆會》陳學勇致止庵函《從川端康成說回陸小曼》,談日記的改動問題。
-
《小王子》的由來
本文選自黃葒譯《小王子插圖百科全書》(克里斯多夫·吉利安著),經出版方授權,交由《文匯報·筆會》首發。
-
解志熙:探尋文學行為的意義
中國現代文學的文獻研究,似可分為常規性的文獻整理和基于文獻的校讀批評兩個層面。
-
陳平原:學術史視野中的“述學文體”
陳平原教授的新著《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追述這項課題發端與展開的經過,勾勒出二十多年來學術史研究的軌跡,從中也可見出作者對學術選擇與人生體驗和時代變革之間關系的深入思考。
-
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陳寅恪文集》紀念版
陳寅恪致古典文學出版社信。
-
《贅箋唐詩絕句》源流
日本流傳的唐詩文獻中,選本是極為重要的一種類型。
-
《冰心年譜長編》出版
由冰心文學館、冰心研究會、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冰心年譜長編》出版座談會近日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召開。
-
魯迅校勘《瘞鶴銘》
魯迅酷愛收藏,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可謂不遺余力,他造詣精深,大凡古籍、碑帖、造像、墓志、古磚、畫像、封泥、古泉等等,無不涉獵。
-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70年:回顧與前瞻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研究,自五四新文學誕生未久即已展開。
-
林紓《左傳擷華》:這本古文教材好在哪里?
《左傳擷華》初版曾于1921年由商務印書館印行 “春秋三傳”之一的《左傳》為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如林紓所言,是“萬世古文之祖也”。
-
回望新文化運動的長夜燈火
《新文化運動史料叢編》,孫郁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對于歷史研究來說,只有經歷不斷地回望與跋涉,時代的參照系和坐標點才會逐漸清晰,只有反復梳理和鉤沉漫漫長夜中的星星燈火,才能更確切地為社會發展問診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