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雪林撰文賦詩贊瓊瑤
1965年蘇雪林(右)與瓊瑤在新加坡 蘇雪林與瓊瑤這張合影拍攝于1965年。
2024-12-18
-
葛濤:不應忽略的錢谷融集外文
錢谷融(1919年~2017年)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執教期間(1951年10月~1997年9月)培養了許子東、王曉明、格非等一大批知名學者和作家,主編或聯合主編了《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代文學史指要》《中國現代文學精解》《文藝心理學教程》等多部全國高校通用的中文學科教材,可以說,他主編的教材影響了全國高校中文專業的一大批學生。
2024-12-18
-
陳越:向達金庸“交游”考
金庸曾回憶說,他所寫的《袁崇煥評傳》發表后,史學家向達曾去信指正。
2024-12-17
-
蔣子龍:賢亮往事
張賢亮兄在病逝前一個月,或許還要更早一些,記不太準確了——他來到北京,想見幾個老朋友。
2024-12-17
-
孫犁:循著魯迅讀書
以《荷花淀》等作品聞名的作家孫犁,晚年仍不斷有作品刊布。
2024-12-17
-
終生難忘的教益——憶與季羨林先生的一次對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2024-12-17
-
代明:我記憶中的葛翠琳
葛翠琳(左三)與作者母親陳彬(左一)攝于學生療養院時 很多年前,北京西郊有一個叫火道溝什坊院的地方,過去是一個軍官的別墅。
2024-12-16
-
九十年前的“語文運動年”
1934年,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以語文運動的形式開展思想文化戰線上的“反圍剿”斗爭。
2024-12-16
-
不是“更正”的“訂正”——從陶然紀念卞之琳文章中的信談起
2019年3月12日,《羊城晚報》發表香港作家陶然辭世前一個月寄來的紀念詩人卞之琳的文章《當年詩人二三事》,其中提及卞之琳1992年9月15日來信中抄錄的“八月二十七日寫了而沒有給你寄出的信”: 1980年香港一晤,匆匆已十有二年,老來事繁心煩,久疏致候,諒能見諒。
2024-12-16
-
在畈田蔣村尋找艾青
詩人艾青窮其一生都在尋找。
2024-12-16
-
秦景棉:在作協的日子
我曾在中國作協臨時工作過約兩年時間。
2024-12-16
-
袁一丹:迫近的詩意——與王瑤先生晤對
王瑤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奠基人,但其人生經驗的意義更要大于這個學科本身。
2024-12-13
-
尋找北京“隱藏的文脈”
解璽璋是一位非常全面的學者和評論家。
2024-12-13
-
文心溫潤話泰昌
作家是沒有退休年齡的,生命不息,創作不止。
2024-12-13
-
沈尹默“缺”了啥
有一個王獻之小時候練字的故事,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卻出自正史《晉書》第八十卷、第五十列傳:“(獻之)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密從后掣其筆不得,嘆曰:‘此兒后當復有大名。
2024-12-13
-
曹谷溪:我的摯友路遙
1970年,路遙(左)與曹谷溪在延水關古渡前 從我認識路遙到他去世的20多年里,路遙在我家里生活的時間比他在自己家生活的時間還多。
2024-12-13
-
朱航滿:我與《開卷》
年初,南京董寧文先生來京城舉辦畫展。
2024-12-12
-
瓊瑤的北京往事
“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
2024-12-12
-
彭國翔:夏威夷的海天寥廓
初出國門抵檀島 二〇〇三至二〇〇四學年,經安樂哲(Roger T. Ames)教授提名,夏威夷大學一個專門委員會投票,我獲得了夏威夷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開啟了我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和地區擔任客座教授、訪問學者和研究員的經歷。
2024-12-12
-
葉嘉瑩“中體西用”學術思想對我的啟示
葉嘉瑩先生離世,學界同仁同悲。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