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和冰瑩的“一面緣”
冰心和冰瑩都是筆名,冰心的原名是謝婉瑩,冰瑩的原名是謝鳴崗。
2024-10-30
-
以文學銘記時代:“當代百家小說精品集成”的選編往事
20世紀80~90年代,是中國社會蓬勃發展的年代。
2024-10-30
-
延安戲劇的經驗與傳統
延安戲劇作為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其價值不應該僅僅框定在某一歷史階段。
2024-10-30
-
束沛德:我的兩個引路人
中國作家協會成立75周年了。
2024-10-30
-
渡過父親的河:“問題中人”梁漱溟的“答案”
1942年10月18日重陽,梁漱溟五十歲生日時留影于桂林。
2024-10-29
-
舒國治:憶那些逝去的武俠年月
圖為姜云行先生(筆名云君)為金庸武俠作品繪制的插畫 一、初邂逅金庸 時光飛馳,轉眼今年已是金庸一百年。
2024-10-29
-
南懷瑾改對聯
抗戰時期,南懷瑾曾在部隊任教官。
2024-10-29
-
王賡:何處望家園
王賡,看到這個名字,瞬即能想起他是誰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
2024-10-28
-
最欣同氣與同舟——葉圣陶誕辰130周年紀事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民進在京舉行七屆二中全會。
2024-10-28
-
藏書印:朱痕上的文脈守護
藏書家惜書,多鈐藏書印。
2024-10-28
-
韋泱:聽黃可談藏書票
如果說,作家葉靈鳳1933年在《現代》雜志上發表的《藏書票之話》一文,是第一次向國人介紹源自西方的藏書票藝術的話,那么新時期初韌,上海美術史論家黃可1980年在《讀書》雜志發表的《藏書票》一文,使沉寂了近半個世紀的藏書票藝術重新進入了我國讀者視野。
2024-10-28
-
陳志澤:我與柯藍先生
柯藍,作家,1958年出版了散文詩集《早霞短笛》,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散文詩集,20世紀80年代,他與郭風創建了中國散文詩學會,創辦《中國散文詩》《散文詩報》,并培養了眾多散文詩寫作者。
2024-10-25
-
抗戰中的西南劇展
1944年2月至5月間,一群追求進步的戲劇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和愛國戲劇家的號召下,沖破反動勢力的重重阻撓,以抗日救亡為主題,在廣西桂林舉辦了聲勢浩大的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以下簡稱西南劇展),轟動了全中國,為全國人民投入抗戰斗爭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成為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
2024-10-25
-
陳寅恪與中古史研究
今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熊存瑞教授編校的《陳寅恪六朝隋唐史論》。
2024-10-25
-
以情制勝:上海方型周報中的情感世界
抗日戰爭結束后,上海書報市場涌現出一類形似正方形,規格為八開或十二開本的通俗讀本,因其形制特別,既不像期刊又不似報紙,一時之間吸引了眾多讀者注意,被時人喚作“方型周報”。
2024-10-24
-
清末民初現代“記者”的多元演進
“記者”是近世興起的一種全新職業,也是推動新聞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2024-10-24
-
1987,那一年的青春詩會
三十七年,彈指一揮間。
2024-10-24
-
梅蘭芳義演“贖罪”
1922年春,梅蘭芳邀請肅紫亭、齊如山、王幼卿、李釋戡等4位摯友赴北京西郊香山踏青,尋幽覽勝。
2024-10-24
-
在苦難中崛起的女作家
1988年夏,肖鳳(右)在冰心先生家中 一段時間以來,我多次撥打肖鳳老師的手機,都處于關機狀態。
2024-10-23
-
魯迅寫催眠曲:“小紅,小象,小紅象……”
魯迅不僅寫過雜文、散文、隨筆、小說等體裁的作品,還曾經懷著滿腔的父愛為他的兒子海嬰寫過催眠曲。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