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嘯:我的1977年高考準考證
復旦大學120周年校慶前夕,校檔案館在特藏館舉行了隆重的“特藏陳列展”開展儀式,當場向每位有紀念意義的歷史文物捐贈者頒發(fā)了紀念證書。
2025-07-01
-
陳喜儒:求序記
本文作者與劉德有的合影 攝于2002年10月 本文作者與古川萬太郎在內蒙古考察 攝于1999年8月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與“再教育”的部隊農場告別,從盤錦來到北京,加入中日文化交流的行列。
2025-07-01
-
陳思和:一瓣心香傳文脈
葉周先生的父親是三十年代左翼戰(zhàn)士、著名文藝理論家葉以群。
2025-07-01
-
啟功先生寫墓碑——紀念啟功先生逝世20周年
啟功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整整20年了。
2025-06-30
-
與詩人鄭愁予的一面之緣
在鼓浪嶼小院與鄭愁予聊天 陳夢溪 攝 一晚睡前,我刷到了“2025年6月13日下午4時,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因心臟衰竭在美國去世,終年92歲”的新聞,不覺手中一滯,陷入了回憶中。
2025-06-30
-
永遠的朝內166:一座文學圣殿的遷徙與新生
2025年6月中旬一個尋常午后,北京朝陽門內大街車流如織。
2025-06-30
-
從文人到戰(zhàn)士:郁達夫的筆尖抗戰(zhàn)
美麗的富春江畔,郁達夫故居靜靜矗立,而那位曾在這里眺望江景的文人,早已獻身民族解放事業(yè)。
2025-06-28
-
鄭律成筆下的烽火旋律
《八路軍進行曲》手稿。
2025-06-27
-
李鏡池在北平來去匆匆的一年
李鏡池 一 一九三五年三月,時任燕京大學校務長的司徒雷登受邀南下廣州,在中山大學做了演講。
2025-06-27
-
收藏一本書,也是收藏一段記憶,一段情誼
書上有題詞的,按《藏書ABC》的分類,至少可分為三種,一種叫“饋贈本”:“如果未加說明,該詞通常被認為是來自作者的饋贈。
2025-06-27
-
一個書店的抗戰(zhàn)史——記鄒韜奮創(chuàng)辦的上海生活書店
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文獻中心,珍藏有180余冊生活書店出版的紅色文獻,其中一部《近代經濟學說史》還是館藏24冊毛澤東藏書之一。
2025-06-27
-
葉靈鳳短篇集《紫丁香》的前世今生
1930年代的葉靈鳳。
2025-06-26
-
構造“記憶之場”:《革命烈士詩抄》出版史
《革命烈士詩抄》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影響非常大的一部詩歌選集,因詩歌作者和詩歌內容的特殊性,其內涵已經超出了詩歌本身,具有多重的價值和意義。
2025-06-26
-
以維護中華典籍為己任——顧廷龍與圖書館
顧廷龍(1904——1998年)是我國著名圖書館事業(yè)家、版本目錄學家。
2025-06-26
-
茅盾的《游蘇日記》: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文學之旅
為紀念茅盾先生代表作《子夜》出版90周年,2023年8月29日,由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主辦、浙江文學館協(xié)辦的“一個自覺的時代書寫者——紀念茅盾先生《子夜》出版90周年特展”在浙江文學館開幕。
2025-06-25
-
郭根:穿行在文學與新聞之間的“抗戰(zhàn)作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震驚世界。
2025-06-25
-
茅盾《鍛煉》:大后方的工業(yè)抗戰(zhàn)
茅盾《鍛煉》手稿,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藏。
2025-06-25
-
于葵:我的外婆林徽因
一九二零年,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在倫敦 1929年,林徽因深情凝望襁褓中的女兒梁再冰 她生于6月。
2025-06-25
-
“汪曾祺先生”見過施蟄存嗎?
近讀沈建中君所著《施蟄存年譜》,略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施家在滬居住情況。
2025-06-24
-
錢鍾書探書圣之“起伏”
晉代王羲之,以一幅《蘭亭集序》領軍書壇,冠蓋群倫,被人們推崇為“書圣”。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