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人才的培養是久久為功的過程
近日,由《中國文化報》主辦,以“青年藝術人才成長的空間與途徑”為主題的“藝海問道”系列文化論壇在京舉辦。
2019-08-19
-
時代變革與發展的視覺呈現
潮(油畫)詹建?。ㄖ袊佬g館藏) 開荒牛——獻給深圳特區(雕塑) 潘 鶴(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史,既是美術變革與發展的藝術史,更是反映中國社會變革與發展、人的精神觀念變化的社會變革史。
2019-08-04
-
堅定文化自信創作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
7月16日,紀念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19-07-31
-
從分眾到聚眾: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文藝生產與消費?
憑借超高口碑成為爆款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社交媒體兼具“分眾”與“聚眾”的屬性,正在為我國文藝作品的生產與消費帶來新氣象與新機制。
2019-07-31
-
通向“三個無愧于”的藝術境界
電影《流浪地球》劇照 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生長于特定的時代、人民或民族的沃土之中的,從中才能獲得力量,也才可能產生更加久遠的傳世乃至不朽的藝術魅力。
2019-07-30
-
木汀談劉尊:傳承有道
無從考證,也無需考證這樣一個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的事實:一個生命尚在孕育之中,接受的“胎教“最初一定是詩歌和音樂——這是中華民族不約而同的選擇。
-
網絡文藝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
近年來,包括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網絡動漫、網絡直播等不同形態的網絡文藝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我國當代文藝建設的主力軍和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并逐漸被納入國家頂層設計和文化發展戰略。
2019-07-24
-
發揮“迷”與熱愛的正向作用
要理性認識粉絲文化,借助粉絲文化展開對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引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獲取前進動力 從“粉絲”(英文fans音譯)的詞義上說,所謂對明星、對某事某物的極度喜愛早已有之:美男子潘安每逢出行,必然引得街上老嫗擲果盈車,“全民偶像”蘇東坡在宋代就遭遇“東坡肉”“東坡餅”“子瞻帽”的明星產品開發。
2019-07-16
-
豐富藝術創作實踐 推動藝術理論發展
核心閱讀 近幾年來,層出不窮的新作品、新形式、新現象,紛繁復雜的新生產關系和傳播生態,常常超出既有藝術理論的邊界,藝術創作實踐正不斷向現有藝術理論發起挑戰 從藝術創作實踐到藝術理論,需要以問題為中介。
2019-07-16
-
回望對美的追逐的民族史
“戲里乾坤”這個名字來源于這個系列中的一篇:《戲里乾坤大》,當初發表于《北京文學》,后來被《散文選刊》轉載。
2019-07-15
-
警惕“無意義文本”書寫
不久前,在“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暨“紹興論壇”上,與會學者思想交鋒,觀念碰撞,氣氛活躍,出現頗多值得深思之處。
2019-07-14
-
弘揚革命精神的視覺史詩
新中國美術史中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經典作品,已經深深鐫刻在民族記憶和時光長廊中。
2019-07-14
-
百花競放七十載 培根鑄魂譜華章
圖左起依次為電影《英雄兒女》劇照、版畫《烏蘭牧騎之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照、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2019-07-12
-
中國文聯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關于舉辦第四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的通知
為切實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關于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中關于“做好文藝評論工作激勵”的要求,根據《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管理辦法(修訂稿)》和中國文聯十屆二次全委會的相關工作部署,為有效激勵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充分發揮文藝評論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決定舉辦第四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
2019-07-04
-
用影視作品描繪美好時代
對于影視文化行業,“初心”就是要用作品描繪美好新時代,傳遞愛與正能量,傳承生生不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藝工作的根本是培民族之根,鑄中華之魂。
2019-07-02
-
文藝創作要樹立正確歷史觀
歷史題材創作要求創作者校準價值觀,葆有歷史正義,該抨擊的抨擊,該謳歌的謳歌,該同情的同情 面對歷史時,創作者的虛構和想象必須遵循歷史法度的規約。
2019-06-28
-
戲曲研究公共性的思考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院對學術公眾化的興趣與日俱增。
2019-06-24
-
“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
戲劇是一種獨特的舞臺表演藝術,包含了話劇、歌劇、戲曲、舞劇、音樂劇等多種表現形式,具有情感表達、提升審美、豐富精神生活以及文化傳承等功能。
2019-06-23
-
在沃土中耕耘(逐夢70年)
慈母手中線(中國畫) 王迎春 正午(油畫) 周思聰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始終把促進婦女事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女性的社會地位獲得廣泛認可,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女性不斷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撐起“半邊天”。
2019-06-09
-
國際視域下的中國方式 為當下的藝術創作供給動力
◆當代藝術更與當代社會背景、事物或事件的存在和發生引發自我的精神感受有關,也與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審美習慣、精神價值有著深層的聯系。
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