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展中國當代城市的影像地圖
借由影像去感知城市空間,一直是一個有趣的研究課題。
-
爆款的秘密
《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之后迅速成為今年以來最為火爆的現象級綜藝節目,第一期點擊量高達4.5億;6月19日第二期播出后,盡管因為更多呈現的是幕后花絮導致儀式感比第一期有所降低,但熱度不減,三小時內播放量已超1800萬。
-
短視頻超前劇透誰是推手
“每周二至周四20點更新2集,VIP搶先看;VIP超前點播,星鉆會員免費解鎖,更新至6集/共12集……”6月21日愛奇藝網站上這樣介紹著熱播劇《隱秘的角落》的播出方式。
2020-06-22
-
理論研究助力網絡影視健康發展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50億,占網民整體的94.1%……”這是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4月28日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一組數據。
-
線上演出帶來古典音樂新氣象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的北京古典音樂演出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
新時代大學校園音樂作品創作的思考
大學校園音樂作品,是圍繞大學校園生活并以此為題材靈感創作的一種音樂藝術作品。
2020-06-19
-
美顏之下的審美敗筆
《秋菊打官司》劇照 近年來,“盛世美顏”成為影視行業的硬通貨。
-
戲劇批評:向質樸回歸
沒有優秀的劇本,再有才華的導演和演員都無從施展;沒有真正的批評,戲劇舞臺就是一潭死水,戲劇事業就不會進步。
-
疫情過后,中國電影一定能再創輝煌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取得不錯的進展,電影行業也在政府各種財稅優惠疊加幫扶支持政策下,有序開展復工復產,我國電影行業有望逐步復蘇。
-
影視行業:直面危機,化“危”為“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大行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2019年已經陷入“寒冬”的影視行業再次面臨重創,全面陷入停滯狀態——影片撤檔、劇組停工、部分娛樂性節目檔期取消或順延……加之外部經濟環境的壓力,招商難度加大,部分中小公司的資金狀況持續緊張。
-
融媒體背景下文學作品的聲音傳播思路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載體逐漸從紙質書遷移到數字閱讀平臺。
-
萬物之生意最可觀:人與萬物一體之美
中國美學在自然美的觀賞上也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體現了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
-
大歷史觀下的戲劇考察
梅蘭芳與齊白石 在中國戲曲研究界,向來有三家路徑:一是王國維的戲曲文獻研究。
-
王小魯:被懸置的電影院精神
一 “重建電影院運動”被按了暫停鍵,出現了長達數月的中斷和休止,從表面上來看,這是由疫情帶來的。
-
八百多件上海“抗疫”作品展背后的故事與思考
“疫情中上海有1649名援鄂勇士,鏖戰江漢78天。
關鍵詞:  抗疫文藝2020-05-09
-
祖父徐悲鴻的南洋遺光:奇妙非常的神來之筆
南洋時期在徐悲鴻的一生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也是他最快樂、精力最旺盛的時光。
-
“非接觸式”藝術界,及其后
新冠病毒以指數級規模和速度穿越物理邊界的同時,它的次生災難也刺激了社會各界的末日想象。
-
快手:用短視頻+直播服務復工復產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都很自然地成了線上直播的忠實擁護者。
-
動輒怒打一分?網絡評分不該成為“泄洪區”
“控評”,一個原本只存在于粉絲群體的詞,指代為了某明星的網絡風評,粉絲們在各社交媒體上搶占熱評位置,以覆蓋、壓制不同的聲音。
-
尹正和張國榮之間,差了十個黃曉明?
眼下,有一部講述一代京劇名伶商細蕊與愛國商人程鳳臺因戲結緣相識相知的電視劇火了,劇情和兩位主演頻上熱搜。
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