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大機車》連載一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鶴蜚  2016年11月17日10:15

8、 “東風”萬里:“國寶”進入黃金時代

掌握自己命運的大機車人乘勢而上,抓住機遇,以機車人的成熟與執著,修煉內功,外展宏圖,確立了“技術立廠、滾動開發”的治廠方針,演繹了新中國機車跨越萬道雄關的拼搏創新之路。

如今,一提到大機車,人們自然會想到聞名遐邇的“東風型”系列機車。在中國大地上,哪里有鐵路,哪里就有“東風”。大機車人不斷完善和改進“東風型”系列機車,始終引領著中國內燃機車發展潮流,成就了中國最大的內燃機車生產基地和中國機車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

而為使“東風”在中國機車行業獨領風騷,大機車人走的是一條不懈的奮斗之路。

了不起的“東風4 型”

“東風4 型”內燃機車是中國研制的第二代內燃機車中首先定型的機車,可以媲美進口機車,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是中國鐵路牽引的主力車型……

“東風4 型”——單機4000 馬力的交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經過10 多萬公里的各種條件的牽引試驗,性能良好,運行可靠,牽引旅客列車可以每小時120 公里的速度平穩運行,牽引貨物列車能夠在大坡道和隧道多的路段行駛, 比以前我國牽引力最大的“前進型”蒸汽機車的運行速度和起步加速度要快。

1974 年下半年,大機車開始批量生產“東風4 型”內燃機車,成為我國第一個生產第二代內燃機車的企業

同大機車生產的2000 馬力的內燃機車相比,它一臺可以頂兩臺用,每馬力的耗油量和每馬力的重量比2000 馬力車型分別下降了10% 和40%。同時這種車型操作容易,修造方便。

1974 年下半年,大機車開始批量生產“東風4 型”內燃機車,結束了我國不能自行設計制造大功率內燃機車的歷史。工廠由制造中等功率內燃機車轉為制造大功率內燃機車,成為第二代內燃機車的骨干企業,標志著大機車開始了一個新的里程。

“東風4 型”內燃機車從1973 年正式投入運行后,同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進口機車進行了多項比較。長城腳下的八達嶺地段的鐵路線,是全國坡度最大的線路,以往火車經過這里時,要靠兩個車頭前拉后推。進口的一臺4300 馬力的內燃機車帶著一列客車在此處做爬坡性能試驗時,火車頭十分吃力, 而且不能在這樣大的坡路上做剎車和起步試驗。大機車研制的“東風4 型”內燃機車比進口的這臺內燃機車小300 馬力,它拉著同樣的列車能在此處輕松而過,并且在斜坡上做了突然剎車和迅速起步這樣高難度的試驗。這兩種機車還分別拉著一列火車,來到和長城平行的興臺至沙城路段進行牽引力比較。這條線路坡多、洞多、轉彎多,進口車在接近爬坡時,柴油機的排氣筒燒得發紅,

被跟在后面的機車推了一把,才涉險過關。而我國自行設計的“東風4 型”內燃機車,拉著同樣的一列火車,接連爬坡、穿洞、轉彎,繼續前行,安然自如。

“東風4 型”內燃機車還與進口機車在北方地區進行過行駛速度的比較。進口機車設計時速為100 公里,開到每小時90 公里時,機車就出現較大的蛇形搖擺。“東風4 型”機車設計時速為120 公里,開到每小時130 公里時,列車仍飛速行駛,平穩自如。

“東風4 型”內燃機車在炎熱地帶與進口機車也做過高溫環境行車的比較, 在耗油和熱力方面,都展示了優良的性能,各種性能都達到或者超過了進口機車的技術指標,成為20 世紀70 年代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機車。

“東風4 型”內燃機車各項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樣的機車不是靠現代化的大工廠生產出來的,而是由大機車這樣的老廠制造出來的。同時,大機車貨車產量也已經超過設計能力的3 倍。

50 多條生產線稱霸行業

經過20 年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20 年艱難的技術攀登,大機車不但掌握了制造大功率內燃機車的技術,工廠的現代化水平也上了新臺階,為企業的騰飛創造了條件。

在不斷改進和完善“東風4 型”內燃機車的同時,大機車的技術改造也同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978 年,第三次技術改造基本完成,國家僅投資308 萬元,工廠自籌資金2473 萬元。大機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新建、擴建、改建廠房,擴大了作業面積,對工藝進行調整,安裝了新設備。工廠僅購置了48 臺新設備,自制專用設備1300 多臺,改造老設備400 多臺,建成生產流水線、聯動線和半自動線620 多條,自制改造的設備占全廠設備總數的一半以上。全廠共實現技術革新、科研成果2 萬多項,試驗成功“四新”成果700 多項,使175

冷熱加工、機車和柴油機組裝以及輔助生產系統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技術裝備由風動技術到液壓技術,進入程控技術階段。機械加工、鑄造生產、鉚焊生產等都采用了新工藝……此次技術改造歷時6 年,改造后共有50 多條生產線, 累計實現利稅26742 萬元,是國家投資加自籌資金的9.6 倍,實現了由生產中等功率內燃機車到生產大功率內燃機車的轉變,為新型機車的開發研制和轉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廠轉產的“東風4 型”內燃機車,是中國研制的第二代內燃機車中首先定型的機車,與“東風型”內燃機車相比,功率和速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很快成為中國鐵路內燃牽引的主型機車之一。

這次技術改造是在“文革”的困難條件下進行的,全廠職工用智慧和勇氣, 為工廠的發展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毛澤東號”機車組的期待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波折,一個全新的產品必將經歷市場的檢驗才能最終成熟。“東風4 型”機車曾被形象地比喻為“國寶”,而“國寶”的成熟卻經過了千錘百煉……

20 世紀70 年代末期,最初生產“東風4 型”內燃機車時,由于國家急需大量的機車產品,機車生產速度過快,部分機車在運行中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 致使一些人對這種國產大馬力機車的前途產生了懷疑。

我在大機車采訪時了解到,在最困難的時期,最早使用“東風4 型”內燃機車的“毛澤東號”機車組,曾經給大機車送來了一面繡著“東風萬里,為國爭光”的錦旗。“毛澤東號”是從1977 年才開始由蒸汽機車改用“東風4 型” 內燃機車的。“毛澤東號”機車組的工作人員對“東風4 型”最有發言權。這種功率大、性能好的機車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勞動強度,這種機車最受火車司機的歡迎。他們相信,大機車人一定會制造出最好的機車,中國的內燃機車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大機車人追夢的步伐從未停止過,他們就是要制造中國最好的機車。他們開始全面改進“東風4 型”內燃機車。

鐵道部也對大機車的內燃機車改進寄予期望,要求大機車在不斷提高質量的同時,迅速把“東風4 型”的產量搞上去。這份對大機車人的信任和支持, 鼓舞著大機車人。面對機車出現的一些問題,全廠上下齊心協力,堅定地走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道路,實行攻關和創優并舉,制造出適應中國國情的大馬力內燃機車。

內燃機車是20 世紀20 年代發展起來的,30 年代內燃機車技術得到了大發展。1938 年,美國GM 公司的易安信公司(EMC)開發出了567 型柴油機,一年后推出了采用該柴油機的新型貨運內燃機車,從此,鐵路干線上的客貨運輸開始批量使用內燃機車。二戰結束后,1945 年至1956 年間,美、英、法、德、日、蘇等國家相繼開始大規模實行鐵路技術裝備現代化,即大量采用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代替蒸汽機車。縱觀國內外機車發展,每一個新車型的研制都是在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中前進的。美國的ALCO251 型柴油機,由A 型發展到K 型,先后進行了13 次大的改進;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7FDL 柴油機是從7FAL 型柴油機經過多次改進才成熟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的柴油機不僅從結構性能上進行過大量改進,缸徑尺寸也做了兩次變更。美、英、日、德、法等工業發達國家研制新車型,過性能關需要兩年多的時間,過結構、材料和工藝技術關也要經過5 至7 年。

“東風4 型”內燃機車是大機車,也是中國第一次自行設計的大型精密、單功率大、材料和制造工藝要求極嚴的產品,大機車力奪內燃機車設計制造的制高點,開始走上了加快產品升級換代速度、提高產品開發水平的科學發展道路,在激烈的產品競爭面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開發路徑和產品優勢。

圍繞“國寶”,大機車人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攻關。1979 年,圍繞“東風4 型” 存在的機體、曲軸、連桿、氣閥、齒輪等方面的6 大關鍵性問題,工廠改進了74 處設計,實現了攻關措施60 多項。1980 年,圍繞曲軸、連桿、排氣總管等60 個關鍵件和17 個部件,實現攻關改進措施173 項,解決了15 個關鍵性的課題, 并將所有的改進成果運用在一臺柴油機上,進行了2000 小時的耐久性臺機試驗, 以比正常工作運行條件更為惡劣苛刻的工況,通過了超負荷、多交變的考驗。1981 年,又實現攻關措施139 項,使攻關改進由單一發展到綜合,由部件發展到整機,取得設計改進試驗成果28 項、工藝改進成果23 項……

此時的大機車羽翼漸豐,不僅擁有了一支在不斷實踐和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過硬的職工隊伍,還擁有了由500 多名工程師組成的技術人員隊伍。再加上建廠80 年來積累下的豐富的機車制造經驗和雄厚的物質基礎,以及國家對大機車大量投資進行的三次大規模技術改造,大機車已經具備了年產百臺大馬力內燃機車的能力。

1981 年3 月,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到大機車視察,對全廠職工提出了“完善B 型,研制C 型,搞好系列化”的戰略決策。根據鐵道部建議,大機車確定與國外技術合作,改進產品,提出了“以我為主,取長補短,改進產品,培養人才” 的指導思想,并在合作中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堅定了“生產一代產品,試制一代產品,研究一代產品”的滾動開發方針,加速了產品的升級換代。

經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東風4 型”機車經過改進,質量不斷提高,技術不斷完善,各項指標已經完全達到了進口機車的水平。

經過連續多年的攻關改進,“東風4 型”機車40 多個慣性質量問題基本

上得到了解決。1982 年12 月,大機車又在不斷改進和完善“ 東風4 型” 內燃機車的基礎上, 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東風4B 型” 內燃機車。經過嚴格性、耐久性試驗和實際運行的考驗, “東風4B 型”機車在經濟性、可靠性和牽引性能等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適應了中國鐵路苛刻的運行條件,機破事故逐年下降,成為真正的名牌優質產品,一等品率達到了100%,各項技術水平達到了工業發達國家同時期的同等水平。

當時在中國最繁忙的北京機務段,使用的全部都是法國進口的“ND4 型” 內燃機車,而從這一年起,北京機務段全部線路都換上了中國制造的“東風4 型” 內燃機車。

“國寶”“東風4 型”百煉成金。

中國機車告別大批進口的歷史

歷經三次技術改造后,大機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現了由修車到制造蒸汽機車、到制造小馬力內燃機車、到制造大馬力內燃機車的三次質的飛躍,大機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內燃機車生產基地。

為加速鐵路牽引力革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中共“十二大”以后,

1982 年12 月,大機車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東風4B 型”內燃機車。1984 年9 月批量生產

大機車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和措施:為提高“東風4 型”內燃機車的質量,擴大生產能力,計劃通過三年的技術改造,將“東風4 型”內燃機車年生產能力提高一半以上。

1983 年6 月8 日,鐵道部正式批復大機車第四次技術改造規劃申請,此次改造總概算5213.9 萬元,大機車第四次技術改造拉開了帷幕。

這次技術改造圍繞新產品開發、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等關鍵環節,對自制設備堅持高效化、專用化,在保證提高產品質量、產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柔性裝置,以適應產品換代和多品種生產的要求;由一臺微機控制單臺機床發展到控制多臺機床,由控制一臺金屬切割設備發展到控制生產線,再到一機多用、一地多用、一人多用,為實現高效率、高功能、高性能、高精度的設備改造, 推進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柔性化和機電一體化開辟道路。工廠自制設備中,有30 多臺是全國一流設備。引進設備抓住選型、技術座談、商務談判、簽訂合同、試切削預驗收、安裝調試正式驗收等六個環節,堅持貨比三家,優中選優,并處理好進口設備的國內配套問題。土建工程也進行了發包改革,為工廠擴建增產創造了條件。

此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國家建設開始需要大量的機車產品。

為解決鐵路運力不足的燃眉之急,1984 年至1985 年兩年時間里,國家以每臺100 萬美元的價格,從美國進口了“ND5 型”內燃機車421 臺。而大機車加速改造的步伐,努力向國際標準看齊。1986 年,大機車開始批量制造“東風4B 型”內燃機車。此后“東風4 型”內燃機車和“東風4B 型”內燃機車不斷完善,榮獲國優金獎的“東風4B 型”內燃機車已經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被國家指定為替代進口產品。大機車人靠勤奮和智慧,結束了中國大批進口機車的歷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一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44|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自拍三级综合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