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與想象交相輝映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總第43期已面世。
2024-01-30
-
在科幻中感受科技的溫度
《宇宙工程師之歌》:劉慈欣主編;新星出版社出版 我越來越清晰地體會到,科技是有溫度的,當它融入人性和理想時,就成了推動人類前進的溫暖之力。
2024-01-26
-
高概念科幻如何有料又有趣
《罪物獵手》,付強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3年1月 閱讀一本小說的過程,就是一次與作者的促膝長談。
2024-01-19
-
看見“大國重器”背后的“中國力量”
科幻文學理論家達科·蘇恩文認為,科學層面的“認知性”,也就是科幻故事與科技發展的密切關聯,是科幻小說足以成為一個獨立文類的本質屬性之一。
2024-01-19
-
“導中國人群以進行 必自科學小說始”
“索子”(魯迅)譯《造人術》 魯迅對“科學小說”,早就有他自己獨到的跨時代見解、個性化的精神追求及其形象表達。
2024-01-19
-
以敞開的姿態建構科幻文學理論體系
隨著科幻熱的持續升溫,中國科幻理論資源的來源更為廣闊。
2024-01-19
-
以敞開的姿態建構科幻文學理論體系
隨著科幻熱的持續升溫,中國科幻理論資源的來源更為廣闊。
2024-01-19
-
文類融合趨勢下,科幻應保持自身類型特征
今年5月,第14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揭曉。
2023-12-25
-
漫談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
從古到今,人類對于成為造物者都有一種極致的渴望。
2023-12-25
-
“后人”如何成為科幻文學的“新人”
新人形象向來是文學研究的焦點問題。
2023-12-25
-
科幻文學作為一種符號的意義
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文學愛好者、科幻粉絲群體,中國作家海涯憑借《時空畫師》獲得最佳短中篇小說;由中國科幻粉絲河流、零始真創辦的《零重力報》獲得最佳粉絲雜志;為《科幻世界》繪制大量插畫、封面的數字藝術家趙恩哲榮獲最佳職業藝術家。
2023-12-10
-
在荒涼與熱烈之間吶喊
青年作家夏桑的短篇小說集《月海電臺》,單從書名而言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曠野荒涼的浪漫之感。
2023-12-08
-
建立本土科幻的審美體系
圖為具有中國審美意蘊的科幻插圖,①③為著名科幻插畫師趙恩哲所繪制的《紅岸基地日落》《云嵐山》;②為青年科幻插畫師繪制的《三日凌空》 一 繼劉慈欣、郝景芳之后,深圳作家海漄憑借《時空畫師》成為第三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2023-12-08
-
中國科幻文學中的“新人類”書寫略觀
《小靈通漫游未來》,葉永烈著/杜建國插圖,少年兒童出版社,1978年 《豹人》,王晉康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1月 《荒潮》,陳楸帆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8月 《機器之門》,江波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3月 科幻小說不僅是人類發揮自身想象的場所,也是不斷“建構”人類自身、形塑新人類的一個重要領域。
2023-12-08
-
在虛構世界中形成新的城市理念
城市歷史學家卡爾·阿博特曾在《未來之城:科幻小說中的城市》中感嘆,構想城市這件事在科幻書寫中難度極大。
2023-12-08
-
把美好想象變為現實創造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科幻產業的重要生命線 當代中國科幻小說暢銷全球,本土科幻影片連連收獲好口碑,科幻主題公園受到游客青睞……近年來,我國科幻產業邁入發展快車道。
2023-11-28
-
《時空畫師》需要科學之核
備受矚目的2023雨果獎頒獎典禮于10月21日晚在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雨果獎17個獎項和驚奇獎、北極星獎一一揭曉,劉慈欣、羅伯特·索耶等眾多嘉賓與全球科幻迷們,在線上線下共同見證了這一“科幻文學界諾貝爾獎”的產生。
2023-11-22
-
發展科幻產業需要形成合力
對我來說,“科幻+傳統文化”并不是刻意的組合,而是在“兩創”大潮中的順勢而為。
2023-11-14
-
近兩年中國長篇科幻小說創作觀察
本文的討論范圍是近兩年在中國大陸以紙質書刊形式出版、總字數在8萬字以上,以中文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
2023-11-05
-
《時空畫師》:以時空為背景設定的科幻小說
近日,2023雨果獎揭曉,將最佳短中篇小說獎頒發給了中國科幻作家海漄的《時空畫師》。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