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這個時代中國青年看待世界的方法
疫情之前,劉子超過著令幾乎所有當代小資青年艷羨的生活。
2022-08-31
-
愛國主義與文學
關于“愛國主義”這個名詞,我不知它具體出現于何時,但它的含義與“國家”的產生同步則是沒有疑義的。
2022-08-28
-
丁帆:當代作家應該如何書寫自然
倘若需要厘清文學中對自然描寫的歷史邏輯,首要的問題可能就在于作家和批評家必須搞清楚自身所處的歷史現場是什么,以及面對復雜而巨大的人類生存悖論,我們應該站在什么樣的價值立場來書寫自然。
關鍵詞:  自然文學2022-08-28
-
李靜:“文化”為何“苦旅”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最早在《收獲》雜志以專欄形式連載,而如果從1992年由上海知識出版社正式出版算起,迄今已面世整整三十年。
2022-08-26
-
羅雅琳:回想“跨世紀”
在近年來的網絡空間里,流傳著一則叫做“1999年地球保衛戰”的神話。
2022-08-23
-
構建新時代文藝理論的空間維度
當下,文學研究中的空間或地理詞匯越來越多,各種形式的制圖被用來展現文學狀貌、繪制敘事軌跡、呈現地方文化。
關鍵詞:  文藝理論2022-08-18
-
新詩的“身份”與1990年代歷史意識——以“世界詩歌”爭論為起點
● 內容提要 1990年底開始的“世界詩歌”論爭第一次將全球文化政治中的話語權力問題提請到中國詩人面前。
關鍵詞:  世界詩歌2022-08-17
-
文化人的“元宇宙”
▲主持人 叢治辰(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觀察者 星 河(科幻作家) 陳楸帆(科幻作家) 走 走(作家、收獲App運營總監、里程文學院執行院長) 王威廉(作家、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大先(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琰嬌(學者、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楊丹丹(學者、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劉詩宇(中國作協創研部助理研究員、遼寧作協特聘簽約作家) 王姝蘄(青年作家、媒體人、數字人梅澀甜項目負責人) 梅澀甜(新國潮智慧型數字人、騰訊新聞數智知識官) 背 景 在近期的金融和科技界,“元宇宙”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關鍵詞:  元宇宙2022-08-16
-
張莉:新的女性散文寫作時代正在來臨
《我們在不同的溫度沸騰》,張莉 主編,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7月出版 《我們在不同的溫度沸騰》收錄了我們時代的女作家近二十年來寫下的優秀散文作品,主要是對女性生活的呈現,對女性精神的理解,可以說是我們時代女性散文的珍貴收獲。
2022-08-10
-
人工智能寫作仍處于輔助階段
近年來,由人工智能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已經能撰寫新聞、創作詩歌、編輯劇本,同時,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記者、作家等話題,也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并形成兩種不同的觀點。
關鍵詞:  人工智能2022-08-09
-
許曉雯:讓詩歌文化滋養城市內涵
城市里的詩歌與詩意,到底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我們擁有五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蘊,詩——曾經是我們的日常和生活之本身;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后人留下的生活的意蘊和情致。
2022-08-08
-
洪治綱:如何行動,怎樣文學?
非虛構寫作一直被視為“行動的文學”,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作家對敘事內容的選擇、篩選和組織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創作主體自始至終參與其中,使敘事帶著明確的親歷性;二是作家在敘事策略上頻頻使用口述實錄、史料勘察、回憶錄、現身說法、對話訪談以及田野調查等手法,讓敘事體現出鮮明的現場性;三是所敘之事,無論是聚焦現實還是探尋歷史,作家都會在敘述過程中充當解說、分析和評判的角色,且以自身鮮明的公共性情感取向和價值立場,召喚讀者的共同關注。
關鍵詞:  非虛構文學2022-07-29
-
李少君:長江與中國詩歌精神
我到過長江的源頭、上游、中游和下游,也幾乎去過長江沿岸大部分的大中城市,所以,我一直有一個夢想,發動詩歌界去重新認識長江、探訪長江和書寫長江,這一愿望,經過努力,終于在2022年6月底實現了,一場“從源頭到大海”的詩歌之旅在青藏高原上正式啟動。
關鍵詞:  李少君2022-07-24
-
盧山:新媒體語境下詩歌破圈傳播的路徑探析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關鍵詞:  詩歌2022-07-20
-
梅喻禮:詩歌“破圈”難,“出圈”更難
融媒體時代,文學創作尋求“破圈”與“出圈”已成常態,“破圈”和“出圈”也成為時下熱詞。
關鍵詞:  詩歌破圈2022-07-20
-
南帆:文學的潛能
對于中國現有的文學,我聽到了兩種矛盾的評價。
2022-07-18
-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散文)大賽評審觀察
散文是最具大眾審美的一種創作方式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征文(散文)大賽閱稿手記 趙 瑜 這兩年讀散文頗多,才知道中國文學最基礎的作者大都在散文領域。
-
文學藝術應如何回答時代之問
如果要說明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如何回答時代之問,那么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拿出一大堆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來予以佐證,表明科學技術對于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樣,我們也可以列舉中國GDP在近二十年的急劇飆升和在全世界的排名來說明經濟管理之于中國之發展的重要性。
-
自然文學書寫之我見
●究竟是采用人類中心主義還是自然中心主義價值觀,抑或是人類與自然兩個中心調和的中庸主義價值觀。
關鍵詞:  自然文學2022-07-16
-
“跨學科”非“解學科”
摘要:數字人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跨學科。
關鍵詞:  數字人文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