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學是“富礦” 改編需深耕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網絡文學IP的影視化改編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價值引導、制作水準、傳播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
-
從“金手指”到甜寵文,男頻女頻差異在哪?
2021年初,由男頻IP改編的電視劇《贅婿》收到了極高的關注度。
-
點眾科技:數字閱讀的“后起之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有關數據,截至2020年3月,我國閱讀網絡文學的用戶規模達到4.55億人。
-
“圈地自萌”的網絡文學,何時變成了大眾消費?
從早期改編如《何以笙簫默》《花千骨》,到稍晚的《瑯琊榜》《陳情令》,女頻網絡文學IP改編一直節節開花。
-
不懼命運,熱血成長
近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騰訊視頻同步播出的連續劇《斗羅大陸》改編自唐家三少所著同名網絡小說,該劇將玄幻、校園、競技多種元素糅于一體,使人得以在超自然、無法預料的魂師世界中進行玄妙的探險,又能感受到親情、愛情、師徒情這類共通的珍貴情感。
-
要“硬核”,也要人文精神
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高鐵等新經濟形態、科學技術構成了今天的現實世界。
-
關于網絡文學,他們說......
何弘: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大有可為 (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 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發展,注冊作者達上千萬,簽約作者過百萬,存量作品近3000萬部,讀者近5億,而且是影視、動漫、游戲最重要的內容源頭,社會影響巨大,是社會主義文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
-
通向及物的現實主義——論網絡文學的現實轉向
一、網絡文學的浮游化與現實轉向 回顧20年來的中國網絡文學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贊譽聲不絕于耳,但批評的聲音也從來沒有消失過,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網絡文學與現實的關系上。
-
內外兼修,營造共同的網絡文藝家園
2月20日,光明日報《網絡文藝》版刊發趙麗瑾教授的文章《讀者變為用戶,別掉進算法的“陷阱”》,對網絡“用戶”特別是網絡文藝“用戶”的角色定位、價值追求進行了深入闡釋。
-
網絡文藝有創意,文化在打底
“新文創”已經成為當下網絡文藝的熱詞。
-
《浩蕩》:網絡文學向現實題材轉捩的沖擊波
作為網絡文學與實體圖書的雙料大神,以《浩蕩》攬得第三屆中華文學基金會茅盾文學新人獎的作家何常在堪稱眾望所歸。
-
東方情愛的網絡重釋與藝術演繹
摘 要:吉祥夜《寫給鼴鼠先生的情書》是一部融合了懸疑類型的現代網絡言情小說,在多起案件偵破的過程中講述了警察蕭伊然、寧時謙、秦洛等人的愛情故事。
關鍵詞:  《寫給鼴鼠先生的情書》吉祥夜2021-03-11
-
網絡文學:要有快節奏更要有回味
“建議成立全國性網絡作家組織,讓網絡作家找到自己的‘家’”“建議加強網絡文學研究,設立網絡文學獎項”“建議規范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為網絡文學講好中國故事創造條件”“網絡文學作品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今年兩會,我們帶來了關于規范、促進網絡文學發展的提案”…… 2021年全國兩會,網絡文學依舊是代表委員們關切的熱詞之一,他們為繁榮網絡文學健康發展建真言、謀良策。
-
植根于傳統文化資源的寫作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為網絡玄幻作家寫作提供了資源,促成了一批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的產生。
-
網絡文學與微時代文學的新質
摘 要:新媒介文化環境使文學創作在微時代呈現出新的特質。
-
《山河令》:互聯網世界里,“俠之大者”的流變
《山河令》改編自晉江文學城大神Priest的《天涯客》,講述曾經領導皇帝所創立的暗殺組織“天窗”的周子舒在天下太平之后“功成身退”流落江湖,遇到了青崖山鬼谷谷主溫客行的故事。
-
甜寵化+喜劇化:男頻穿越歷史文《贅婿》的改編策略
網絡文學區別于傳統通俗文藝的一大特征就在于有“男頻”“女頻”之分。
-
網文IP的改編價值只能大數據說了算?
■僅僅依靠技術手段去評價文藝作品是不夠的,迫切需要以“社會價值”“藝術品質與體驗”等為標準,構建起一套關于“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潛力”的科學評價體系 ■由于網絡文學作品的評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技術環節所替代,導致在網文領域內傳統文學批評多少有些“被邊緣化”。
-
貓膩、齊橙、志鳥村、蔣勝男:2021年網絡作家談新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由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熱度不減,市場對于優秀現實題材作品的需求也進一步增大。
關鍵詞:  2021年網絡作家新作貓膩齊橙2021-03-03
-
2020年度網絡文學理論觀察
2020年度網絡文學理論建設趨于對網絡文學內部肌理與外部機制相結合的整體觀照,重在探討網絡文學如何與社會需求融合以及對研究方法的探索等問題,其中既有基于20多年中國網絡文學研究史料的建設,也有對我國網絡文學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與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