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文學與微時代文學的新質
來源:《社會科學輯刊》 |  許苗苗  2021年03月08日08:16

摘 要:新媒介文化環境使文學創作在微時代呈現出新的特質。在印刷體系中,發表是私人手稿變成社會性作品的決定性步驟,達到發表標準是寫作欲望滿足的基本條件;互聯網幾乎沒有發表門檻,差異化的寫作欲望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滿足,創作標準也變得多樣。由于網絡閱讀的私人化和隱秘性,收藏夾中的作品以隱晦的惡刺激閱讀快感。網絡寫作通過放大性魅力、將仇恨合理化等情節,構造出虛擬世界的快樂原則。流行網絡小說以文字模仿視聽,并不時調用外部文化資源,營造近似多媒體的表達效果。互聯網使文學不再依附于紙張,也褪去與書籍關聯的特性。從架上書籍到收藏夾網文的轉換,某種意義上意味著文學活動日漸由封閉、嚴謹的專業性活動,轉化為模糊寬泛、牽扯多個媒介領域的社會行為。

關鍵詞:網絡文學;網絡小說;微時代;媒介特性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

文學活動與媒介環境密不可分,隨著媒介環境的變革,微信、微博以及移動社交媒體不僅改變了個人與媒介的關系,也在人類審美和情感領域留下鮮明的印記,并反映在對媒介技術高度敏感的網絡文學中。如今,發表不再是手稿轉變為作品的必經階段,越來越多的新作者從網頁起步,他們的寫作成果則表現為在線帖子或收藏夾里的鏈接。印刷出版的圖書是架上書籍,它們面向公眾整體、老少皆宜,其所處的空間位置本身就帶有展示性和觀賞性,內容也多是適宜談論的公開話題。而在線發表、被放進收藏夾的文檔,則可看作與出版物相對、更偏個人的閱讀對象。其中適宜出版者早被文化生產的鏈條推向書架,而長期留在屏幕上的內容,則大部分未必適合與公眾分享;同時,它們也因適應線上文化,而生發出獨特的、迥異于印刷品的媒介特性。

從書架到收藏夾,從紙質圖書到電子字節,不僅是物理介質和空間位置的轉變,還顯現出文學活動、文學作品的新面貌。

一、作品發表與寫作欲望的滿足

在印刷媒介時代,手稿只有通過發表獲得閱讀和評價之后,才能被稱為“作品”,實現社會功能。因此,對印刷文化體系中的作者來說,“發表”是滿足寫作欲望的基本前提,“發表的焦慮”是貫穿寫作過程的潛在壓力。而互聯網媒介中不再有發表門檻,即寫即發的模式去除了“發表”這個滿足寫作欲望的前提。盡管確實有個別網絡作者以出書為訴求,但更多的人在線寫作卻出于不同動機,有的為宣泄私人情緒、有的為爭取言論權力、有的則為謀取經濟利益。新媒介環境為新作者提供了架上和線上兩個不同的發聲領域,選擇不同的媒介空間,就意味著相應選擇了不同的發表機制和對象群體,寫作欲望從不同方向得到滿足。

20世紀以來,印刷出版逐漸成為文學作品公開發表和公眾傳播的唯一途徑,書籍能否出版隨之變成作家最關心的事。作家身份的認定與發表作品的數量及其社會評價相關,報社和出版社因而也成為塑造文學形態、改變文學觀念的力量。這一趨勢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源于印刷出版機構以正版書號、發行渠道等控制手段對自身權力話語的建制;另一方面也與同時期重大社會文化思潮相關。浪漫主義時期以作者為核心,強調個人情感不受拘束地表達;新批評絕對關心作品,認為符號和結構僅為文本自身說話;而詮釋學和接受理論則把注意力轉向讀者,強調作品不單是作者的產物,它必須經過讀者閱讀,才能在不同文化和歷史語境中實現其社會功能和意義。在接受美學家姚斯等人看來,寫作者只能交出“手稿”,卻無法完成“作品”——作品的意義和功能順時因人而變。這里的“人”是讀者,作品需要通過讀者來完成。因此,在印刷媒體時代,哪怕最偉大的經典,也必須借助書籍形式流傳。只有通過印刷出版,私人手稿才能變成象征公共智慧的書籍;也只有以書籍形態面世的作品,才能夠獲得讀者的解讀。

對印刷媒介時代的文學作品來說,出版不僅是其獲得公眾閱讀的唯一途徑,也是提升其意義的重要步驟。書本的裝幀設計、紙張手感等,以文字之外的手段吸引讀者,使書本成為思想品味和美好情操的具象表征。因此,書必須是美觀和完善的。錯別字被看作印刷品的污點,其惡劣影響不僅限于使書本內容失真,更在于損傷了書本作為意義對象的信用和神圣感。因此,作者寫書的過程鄭重而謹慎,編輯的審讀校對也精益求精。一切行為都力圖讓書本完美。所謂有文采的寫作,正是精心修飾和反復推敲的結果,充分顯示出書面語蘊藉文雅的典范性。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寫作從落筆的一刻起,就以“書面”為目的,其目標就是有朝一日經過出版的洗禮成為公開發行的印刷品,而決不是以手抄本的樣貌私下流傳。

然而,能正式出版的作品始終是少數,因此,寫作者必然為爭取寶貴的出版機會而不斷努力。想要出書,不僅要有超出他人的寫作能力,還必須符合公開出版的標準:意識形態、編輯口味、書評風向乃至輿論熱點等,每個都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只有盡數滿足,寫作的成果才能完成從輕飄飄的“稿子”到冠冕堂皇的“書籍”、從自說自話的囈語到社會認可的真知的飛躍。在以出版為目的的寫作過程中,作者和出版社編輯成為同一系統的前后端,寫作和編校都建筑在“書本”的閱讀感受上。如果要吸引更多讀者,作品就必須以盡量多的人為目標:或議題老少咸宜,或思想具備普遍啟發性,或遣詞造句成為值得模仿的范本。與閱讀相互依存的創作等待著知音的共鳴,而想要在印刷文化中獲得知音就必須先成為印刷品。對作家來說,發表是寫作欲望滿足的前提。

出版的艱難使紙質發表成為一種賦魅儀式,而互聯網卻沒有類似的轉換機制,因此,不少早期在網絡成名的作者依然受制于將帖子轉變為印刷品的誘惑,將上網視作正式發表流程的預備階段。由于出版競爭激烈,這些發表無門的青年作者成為網絡論壇里的活躍分子,借即寫即發的網絡向文學體制展示自己已經“達到發表標準”,試圖通過網絡新媒體進軍出版老陣營。2000年前后,“榕樹下”網絡文學大賽評比中名列前茅的“安妮寶貝”“尚愛蘭”等人多屬此列。她們將寫給書架的文字搬上網絡,并在成名后脫網而去,成為徹底的書本寫作者——對她們來說,網絡是滿足發表欲望的工具,以致于網絡文學也一度被當作印刷文學的敲門磚。

當然,并非所有在網上寫文的人都有發表文章的欲望,他們中許多人甚至不認為網文和文學有關。對他們來說,寫作、上傳和發表是連貫的動作,把文字貼在網上,就能滿足情緒宣泄、意見表達、故事講述甚至溝通社交等多種欲望。確實,在他們洋洋灑灑的帖子里,有添油加醋的自我吹噓、有信口開河的道聽途說,與推崇原創、講究修辭的文學相去甚遠。對這些人來說,利用網上自由發帖的機會,將以往只能想入非非、私下講述的話題投向公共視野,引起公眾圍觀,本身就是勝利。他們的寫作以吸引關注為目的,多半是成人、黑道、官場或名人秘聞等印刷品里很難見到的內容。數量龐大的點擊帶來的虛擬聲望,比現實社會中高深的作家稱號更令他們得意。在早期網絡剛剛興起、印刷品仍占主流的媒介環境下,相應內容監管措施也尚未出臺。在許多人眼中,互聯網就是自由精神的代表。因此,上網發布秘密、曝光信息、廣泛傳播印刷品中看不到的邊緣性話題等行為,成為網民英雄氣概的象征。是否涉及“性”和“政治”等話題,成為收藏夾網文與書架書籍的最大不同,甚至象征網絡寫作的叛逆精神,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民眾借新媒介技術突破權力管制、實現自由表達的欲望。其實,即便是紙質圖書中,類似話題也并非始終缺席,早有成名作家嘗試突破話語禁區,“但是,隨之而來的各種限制和懲罰,足以讓作者暫時——或就此長期——止步,后繼和跟風者消失”。互聯網仿佛為自由言說欲望打開了窗口——除直白的黃色小說始終只能在無名論壇上打游擊之外,一些爭議題材如寫同性情感的《藍宇》、推崇黑道義氣的《江湖1982》、涉及行政體系內幕的《侯衛東官場筆記》等,都曾光明正大地獲得網站的公開推薦,有的入選政府評獎榜單,有的創下出版佳績,有的還登上影視屏幕。以往出版審核的密閉空間似乎被網民的收藏夾撬開了些許縫隙。網絡寫作不僅滿足作者傾訴的欲望,還對權力進行隱秘的挑戰。

然而,隨著日益細致嚴格的審核制度出臺,如今人們能順利讀到的網文早已不是當年或抗爭或探尋的模樣。在監管與資本引導雙重力量之下,網絡寫作成為職業行為,網文也日益變成面向低齡群體的快消式文化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網絡小說完全向以往所說的通俗小說看齊,或就此變得符合印刷標準,成為圖書的在線版本。

網文行業的壯大培養起職業網絡作者,他們的工作就是為網站添加內容,以作品取悅讀者,通過稿費、打賞和版權收益謀生。因此,他們并不在乎對言論禁區的探索或對藝術表達的突破,而是看重簽約網文遠高于書刊的稿費。這部分作者注重作品的曝光概率和流行程度,雖然不用顧忌編輯口味,卻對外部政策和市場環境十分敏感。他們向收藏夾輸送的作品整體也更靈活多變,具備潮流性和差異性。在互聯網“凈網行動”展開后,網站和網絡作者都做出了非常及時的響應。作為經濟實體的網站,為保障經營積極配合審查,其中一些甚至以“脖子以下不能寫”的極端要求限制作者;而以提供內容謀生的網絡作者們,也不像以往試圖為話題的正義性抗爭。在監管態度未明時期,他們不排斥為吸引流量適當添加情色和暴力;但隨著針對網文的“凈網”打擊和“推優”鼓勵雙向鋪開,他們又迅速換筆,配合正能量、歌頌主旋律。對這些職業作者來說,在網絡環境寬松時發文成名,在管制開始后帶頭表白,洗清過往加入網絡作協,是十分明智的選擇。只要還能繼續寫作、持續曝光,就不在乎向管制做出最大退讓。曾被看作自由民間創作的網絡文學寫作,成為體制許可下繞開敏感詞的自由。網絡作者默默刪去可能“過敏”的段落,堅持文章的穩定連載,保持在讀者面前“不斷更”,從而收獲豐厚的酬勞。他們不是先鋒詩人,也不是思想斗士,高額打賞和IP轉換足以彌補無法暢所欲言的遺憾,金錢成為支撐他們創作的主要欲望。

出版印刷對文學社會功能實現的決定性作用,導致作家以發表作為寫作欲望滿足的基本條件;作家、編輯、文化體制合力塑造了架上的書本。而互聯網取消了發表的顧慮,只要貼在網上,哪怕緊接著出現“404”刪帖圖標,也無法遏制作品被閱讀、被截屏,并進入成千上萬收藏夾的步伐。在網絡寫作里,無論是挑戰禁區的抗議精神,還是形式探索的藝術追尋,或者僅僅是以民間自由創作的姿態博取點擊收益,寫作欲望基本都能達成。整潔體面的書架與雜亂無章的收藏夾,通過媒介的控制力,對寫作欲望的滿足進行區分。

二、“惡”與快感生產機制

在人們翻檢、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書本不僅體現出自身文化意義,還通過作者、編輯、出品人甚至版式和紙張,為閱讀它的人打上見識與階層的標簽。書架不僅是擺放和堆疊書的空間,更是展示的場所,書則成為文化品位的象征。因此,那些經過文化權威重重篩選,最終擺上書架的書籍,具備廣為認可的合理性,是思想的標桿和寫作的范本。古人讀書凈手潔案,如今人們讀書也常感受到它滌蕩心靈的力量,書房、書架和書桌書簽是圍繞書本形成的莊嚴空間。與之相比,網文缺乏這種莊嚴與圣潔的形式感,人們甚至可以通過網上那些驚悚、甜膩甚至庸常的故事來近距離品味“惡”,從而獲得快感。早期各類網文大賽中,因言辭優美、寓意深刻而獲獎的作品,雖然成功走上書架,卻早已淹沒在浩瀚的書海中;反而是一些被詬病為裝神弄鬼、嘩眾取寵的帖子,以其亦正亦邪、不對善惡做判斷的內容,成為網絡文學發展中無法回避的歷史。

不難看出,進入收藏夾與擺上書架的作品,差異不僅在于物質形態,還在于刺激快感的方式,在于趣味的分野和對傳統價值觀的態度。打開收藏夾,就進入一個屏蔽他人目光的私人世界。這里的快感機制并不復雜,它建立在簡單直接的欲望層面,如權力、金錢、異性、碾壓敵手的暢快以及揚眉吐氣的自豪之上。描繪人性“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色欲”之類惡的部分,正是網絡類型小說制造快感的核心——在2014年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上,黃泉君借用“七宗罪”來總結成功網文的秘訣。那時,正是網絡作家以超高版稅收入霸占“作家富豪榜”、令全社會嘆為觀止的年代,經濟上的優勢讓以往自認低人一等的網絡作者有了底氣——點擊就是民意,收入就是正義,以往書架上不能容納的罪惡,可以在“最大限度滿足當代讀者原欲”的收藏夾里窺探。“多巴胺”論調雖然振聾發聵,但不得不承認,為網文產業贏得急劇增長的用戶數和源源不斷收入額的,多半就是這些以往書中看不到、部分場合需回避、不夠體面堂皇的內容。

網文營造的世界具備“網感”,通過激發讀者的“代入感”,為其提供“爽感”。所謂“網感”,指網絡小說常以看似荒謬的“腦筋急轉彎”方式轉換情節,雖然罔顧現實理性,卻遵循人為事先約定的“游戲邏輯”,由此形成幽默無稽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代入感”類似移情或共通感,指網文鼓勵讀者在閱讀時將自身設想成故事角色,與之同仇敵愾、共同成長。這種強烈的情感投入既有助于保持作品對讀者的長期吸引力,也能夠提高閱讀的“爽感”。顧名思義,“爽感”就是當角色過關斬將、所向披靡、取得成功時,為將自身代入其中的讀者帶來的快感;就是痛痛快快地輕松取勝、獲得即時獎勵,與那種耐心細致、重重推演而來的滿足不同。網文閱讀者借助屏幕閱讀的私密性,將自身替換為文章角色,通過主宰虛擬世界來獲得基于個人趣味的閱讀快感。這種快感在網絡編輯眼中,是“刺激讀者多巴胺分泌”的結果,因此,網文被看作以生理快感“彌補現實中的挫折導致的各種焦慮”的解藥。在這種心態下,網絡小說迅速向借心理安撫和夢幻機制逃避現實傷痛的通俗文學陣營靠攏,并與以往通過批判給人以精神刺痛的主流文學漸行漸遠。

借助收藏夾,人們進入虛擬世界,游弋在網文甜美愛情和權力巔峰的“爽感”夢境中。而“網感”攜帶的荒誕和非理性,正可以幫人卸去道德倫理負擔,坦然面對內心對自私、暴力、感官刺激和聲色犬馬的渴望。

網文制造快感的一個重要機制是刺激性幻想,描寫男女關系的“后宮”題材是其中代表。“后宮文”主要講一男對多女的情愛故事,是頗受男性讀者歡迎的類型。這類作品主角通常相貌普通、資質平凡,卻因天賦稟異或性格討喜而具有魅力,從而獲得所有異性的迷戀。盡管后宮文通常是三妻四妾模式,卻注重角色之間的情感互動,不像“種馬文”那樣以夸張的性能力為主,因此不會招致女性讀者強烈反感,知名網文《校花的貼身高手》《贅婿》等都屬此類。在日益嚴格的網文審查機制下,如今有些后宮文還發展出一男一女的專情模式,即雖有多人爭寵,但“朕只傾心一人”。主角不再來者不拒,而是通過選擇和拒絕強調自身優越性。后宮文的主要興奮點在于主角魅力無可匹敵,各色異性競相爭寵,主角在“御姐蘿莉一網打盡”的惡趣味中成為萬人迷。

另一類流行題材“重生嫡女文”則將閱讀快感建筑在“恨”上,女主角在故事里演繹著邪惡必勝的邏輯。“重生嫡女文”的基本模式是女主(多為嫡女)前世善良單純,遭受庶母姐妹陷害而死。重生后,她們性格大變,從柔弱善良變得精明狠辣,對惡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成功保住家產和愛情,讓庶出的陰險姐妹現了原形,代表作品有《鳳門嫡女》《侯門嫡女》《嫡女重生》等。作為女頻流行題材,這類作品十分強調女性對命運的抗爭和自主選擇。但奇怪的是,重生嫡女們扭轉命運的方式卻并非破除男權或封建制度,而是摒棄前世善良溫柔的性格,仿佛傳統觀念中公認的善才是造成她們慘死的根源。更有意思的是,嫡女的反抗建筑在對父權、血脈和等級制度的認同上,高貴的出身和純凈的血統使她們具備不可僭越的天然正義。而她們的仇人則是另一些女性——因父親不忠而獲得一半血統認證,卻因母親血脈而天然卑賤,并有理由嫉妒嫡女的庶出姐妹。故事中的女主不斷“黑化”,她們的設計陷害、借刀殺人都因嫡女復仇而具備充分的正義性。重生嫡女文制造快感的要點在于充當壞人時的理直氣壯,其中貫穿著“善良找死、邪惡必勝”的邏輯。如果說虛構的網文是現實缺憾的安慰劑,那么當人們從生活中忍氣吞聲的笑面人變成網文里心狠手辣、睚眥必報的重生嫡女時,也就通過故事情節對鉤心斗角的現實生活進行了“再來一次”的謀劃。用陶東風的話說,網文人物競爭與存活的方式就是“比壞”,是橫行社會的犬儒主義、投機主義的折射。類似網文并未就現實矛盾提供積極有效的解決方式,而是通過對出身、血緣等天然權力等級的認同,將失敗原因指向“善良”,為競爭中陰謀詭計的邪惡手段找尋借口。

后宮文和重生嫡女文雖在網絡興盛,但相似的艷遇和復仇等主題在通俗書籍中也很熱門。網文和書籍的不同主要在于對生成快感的“惡”的評價和態度。雖然人性惡從來不是文學作品回避的話題,但傳統出版物對于惡的態度卻很鮮明:或揭露、或控訴、或批判。即便是金庸的韋小寶或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等如今已被主流接受的文學形象,由于前者的風流、艷遇、謊話連篇,后者的仇恨和復仇,也曾長期受到詬病。雖然他們性格的形成、行為的邏輯已然經過作者耐心構造,具備充分的合理性和動機的正義性,但依然是他們走上書架、成為經典道路上的絆腳石。善惡有報和大團圓結局,往往是傳統通俗小說普遍接納的模式。暢銷書讀者更容易認同懲惡揚善的價值觀并期待夢幻般的美好結局。而網絡小說卻并不如此,它們雖然也套用通俗小說的情節模式,卻有著更為叛逆的價值觀。網文里次次碾壓對手,章章“啪啪打臉”,每隔幾章就解決一個難題的爽利勁頭,比通俗小說十年寒窗苦守、一朝云開月明的情緒回報更加強烈。它們奉行勝者為王,而且這種勝利不來自包容退讓后的真相大白,而是不委屈、不隱忍、不指望外部援助,靠自身主動爭取所得。在網民看來,傳統通俗小說的“爽感”多少有些遮遮掩掩,不夠坦白直接;殊不知這是印刷出版物在兼顧讀者群體對公平的認知、被剝奪者的翻身幻想以及社會穩定性需求等多方因素之下妥協的結果。但如果面對的僅僅是“荒誕”“離譜”“不當真”的網文,人們就不會顧慮太多。因為收藏夾面向私人,作者只為讀者個人的快樂負責,越是獨特、小眾、不能公之于眾的話題,越容易將讀者牢牢把握住,與之建立穩固又無可替代的關系。寫給收藏夾的作品充當著王爾德筆下“道連·格雷的畫像”的功能,雖然記錄主人的所有惡念,卻不向外泄露一絲一毫。

網文中用來刺激多巴胺的“惡”和“原欲”,并非真正的罪惡,而是在虛擬世界提供一種逾越規矩、叛逆常理的渠道。個人電腦和移動媒體的私人性質使注視他人屏幕顯得不道德,同樣也似乎暗示人們可以在這個領域里藏匿秘密。網絡小說通過對人性暗面的描寫,對社會常規甚至道德標準的冒犯,將通俗書籍的快感元素加倍放大,變得更加直接。在那些無所不能的主人公身上,傾注著讀者強烈的情感和隱秘的欲望。在虛擬世界中,人們不用顧忌社會身份的需求,可以更加直白地踐行快樂原則——這個被弗洛伊德用以概括支配本我精神活動的原則。在它的驅使下,本我趨向突破禁忌,追求直接滿足和即時回報。私人獨處刷手機的零散時間,正是放飛本我的時間,互聯網的匿名性、虛擬性減輕了品味“惡”的道德負擔。當然,本我不會由于互聯網而更強大,在回歸社會身份時,“自我”仍能將它阻攔在界限之外,這個界限在閱讀中可以看作書本和網文的區別。

架上書籍突出公共性和普遍接受度,情感相對節制,注重反思和啟發;收藏夾則重視個人興趣和情感的滿足。因此,熱門網文雖然看來點擊量龐大,卻只是為某一類讀者而寫,指向個人的欲求。網文作者挖空心思,在禁忌邊緣將以往通俗小說的煽情點增強、翻新,激發讀者無法在別處宣泄的情緒,以虛擬的“惡”去疏解人們現實中不平又無力的郁憤。因此,盡管閱讀網文時,理性一再告誡人們“這不可能”“這樣不對”,但人們卻依然放縱自己沉浸在虛構的“惡”中。通過閱讀體驗邪惡,借助字節宣泄怨憤,以想象中的叛逆彌補現實中缺失的行動力和勇氣。那些借助“惡”生產快感的內容,正是收藏夾的獨特之處。

三、文字多媒體的感官聯動

所謂網絡小說寫作的感官聯動,并非在文字間穿插圖畫、音效或表情包。相反,當下最流行的網絡小說完全以文字寫就,但它們通過具象的用詞,簡略的表述、常見的類比等,調動讀者對畫面、聲音和流行文化元素的聯想。網絡語言以制造類似口語講述的聽覺環境和類似觀看(而非閱讀)的視覺效果為特色。在追網文的過程中,讀者眼、耳、口共同參與,借助多感官體驗輔助理解、激發想象,作品因此得以超出線性思維領域,轉變為“文字多媒體”。

在電腦廣泛應用之前,媒介各有表達優勢,不同文藝作品根據表達手段的需求與合適的媒介穩定匹配。例如談到小說,會想起印滿文字的書本;說起連續劇,則反應出電視屏幕的長寬。麥克盧漢甚至認為,媒介決定信息的內容、形式和接受方式,媒介即信息。互聯網幾乎提供綜合以往所有媒介的表達技術,在其中,依托于影視的劇集還原成視頻;依托于廣播或書刊的新聞、小說等則變成音頻和帖子。掙脫媒介分野的控制之后,不同品類的文化形式呈現出新的、脫離媒介的特質。以小說為例,一般認為,盡管小說已是文學中最擅長塑造形象的體裁,但畢竟需要借助高度抽象的文字,其對視覺等感官的刺激絕不可能與影視劇相比。然而,這種認識的根源基于印刷書籍,藏在收藏夾里的網文與擺在架上的書本,無論內容還是形態都大相徑庭。

如果我們回顧早期中文網絡文學,會發現其中不乏文圖聲像并存的多媒體作品。1998年前后興起于臺灣的“數位詩”風潮中,“妙繆廟”“歧路花園”等站點刊登的詩歌都采用編程語言、鏈接和動圖。其后更為公眾熟悉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則將標點符號、英文字母作為實際表意元素,打破書面文本的使用規范。2002年左右的網易“.com文學頻道”也進行過超鏈接程序小說、在線限時接龍小說等文學實驗。類似作品均在掙脫文字方面進行過努力,它們不僅難以搬到紙上,甚至很難用語言形容其妙處,只有通過聯網多媒體平臺才能窺得真容。但如今,對于大多數網民來說,所謂“網絡文學”已經定性,就是屏幕上的通俗小說。然而,這些打印出來與架上書籍毫無二致的小說,卻在屏幕寫作中以文字探索著多感官聯動效果的可能性。難怪我們觀察起點中文網的小說類型時,會看到其中“大約有一半,是網絡文學興起以前的通俗小說沒有、或不成一個穩定類形的,亦有三分之一,明顯超出了原來通行的‘文學’范圍:它們似乎是小說,但也同時是某種其他文化形式的文字腳本:動漫、電視劇、MTV、網絡游戲……”這些榮登首頁、收獲無數點擊和打賞的純文字作品,雖然在文學語言的精當方面無法與書刊媲美,在視覺直觀性方面無法與視頻匹敵,卻主動追求一種“文字多媒體”效果,以訴諸視聽通感的寫作和打破書面語體的網語運用為基本作用機制。

網文不是視頻,卻以文字寫作制造畫面感。互聯網本是多媒體平臺,作者在構思中就會考慮向漫畫、影視轉變的可能性,盡量將抽象情景描寫得清晰具體。以知名仙俠小說《劍王朝》為例,其大量筆墨用來寫“劍”,不僅有外形、顏色、制式、華彩,還有氣質、壓力、使用效果和氛圍。第一把被詳細描寫的劍名為“末花”:“他手中墨綠色殘劍的劍身上,許多細小的白色花朵帶著一往無回的凄美氣息往前方的空氣里飛出,然后消失。然后墨綠色的劍身真正的裂了開來,散開。墨綠色的劍身就像一朵大花散開,散成無數的劍絲,而且隨著真氣的游走,這些劍絲還在空氣里急速的延展,變長。”短短百字中有三處“墨綠色”、三處“劍身”,“裂開”“散開”之類也多次出現,以重復詞語一遍遍加強劍的形象。小說對抽象概念也進行正面具體的描寫,比如肉眼難以看到的真氣成為飛速延長的“劍絲”,舞動的劍影則是大大小小的“白色花朵”。雖然詞匯普通,但直接描寫能將讀者注意力凝聚在劍的意象本身,為想象提供明確的指引。說到描寫舞劍的文字,我們不妨來看看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這里,詩人采用反襯、比擬和豐富的典故,但如果缺乏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基礎,想在閱讀中構造形象并不容易,不像“白色花朵”那樣具有簡單直接的“即視感”。如果我們以文學語言要求《劍王朝》,會發現其中的語句啰嗦貧乏,但閱讀速度卻相應更快,更容易理解。作者對劍的形狀、變化及舞動效果的描述,既是比喻又仿佛附魔成形。用文字描寫出動態瞬間停止、細節無限放大、立體維度平面化等觀感,近似二次元漫畫。“二次元”即漫畫中的平面二維世界,其使用的圖像比文字更具體,簡略的線條和夸張的手法又比其他種類圖畫更簡略,能夠引人“意會”。需要注意的是,網文語言的畫面感與傳統文學寫作細膩的描摹差異很大,它著力塑造的并不是再現現實中的場景,而是構造屏幕觀看效果。所以它們的筆調并不精細,只是采取極致夸張又常見的普通詞語,勾勒動態和抽象畫面,是對讀者理解和想象的引導。

網絡寫作中還嘗試利用文字的聽覺特性。在貓膩小說《慶余年》中,作者以文字區分了“看”與“讀”的群體。《慶余年》2007—2009年在起點中文網連載,2019年末搬上電視屏幕,其文本的聲音秘密也隨之暴露出來。原來,作品主人公一家名字全用諧音,“范閑”“范建”“范思轍”聽起來像“犯嫌”“犯賤”及意大利奢侈品牌“范思哲”(VERSAGE);而女性名多用疊字,如“范若若”“司理理”“戰豆豆”,以及雌雄莫辨的“陳萍萍”……因為曾有書友批評貓膩不會起名,所以他在這部作品里“小小反抗……故意弄著玩”。在線閱讀沉默無聲,人名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搬上屏幕之后,角色對話卻一下子讓“看來”平平無奇的名字原形畢露。當人們聽到堂堂尚書大人尊諱“犯賤”,老謀深算的監察院長芳名“萍萍”時,自然領會到其中暗藏的幽默感。網民把貓膩譽為“文青”,認為他有“情懷”,常為斬妖殺敵的套路小說設置高于個人成就的宏大目標。然而,在以娛樂為主的網文閱讀中,僅有情懷顯然不夠,還需要文字切實的吸引力。貓膩的寫作語言表面波瀾不驚,內里卻幽默反諷,或者用流行網語來說,帶著表面人畜無害、內心詭計多端的“萌系腹黑”屬性。一般網文中,文字只是推進情節的功能性手段,閱讀的爽感是曉暢輕快。類似貓膩這樣在表層文字之下暗藏款曲的寫法并不多見,也就因而更加耐讀。在對聲音和聯想的運用中,文字的形、聲、意為“看書”“聽書”“讀書”的不同受眾提供了不同的意義領域。

網絡小說以文字模擬圖像和聲音,制造近似動畫劇集的效果,離不開網絡作者的創作環境。寫作時聽歌、開視頻小窗、通過社交軟件聊天等活動,都會折射到文本中。網絡媒介本身不受表達力限制,網文很容易轉變為有聲書、紙書、漫畫和游戲等;因此,作者寫下文字的同時,心中的創作對象卻可能是綜合多媒體產品:從文字出發、借文字表達,又不局限于文字。由于多感官參與構思過程,文本自然也帶上文字、聲音、圖畫和視頻的多感官接受特性。

架上書本的文辭去除口語的冗余和表意之外的瑕疵,寫作者通過標準書面語構建起靜默封閉的線性世界;而收藏夾里的在線文本卻帶著外部干擾的痕跡——輸入法的拼音聯想、鍵盤上的排列順序、同音詞和顏文字等,都使文稿呈現不同色彩。網文中書面語、口語、網語混用,不僅突破作者單向輸出的寫作模式,還跨越以往文本致力營造封閉獨立的內部語境,將作者與讀者、作品與現實聯系起來。

網絡寫作的語言之所以強調多媒體感受和傳播效果,固然起因于文化工業對網絡小說媒介轉型能力的開發,也離不開網文主體人群的媒介經驗。隨著生于1985年左右的“千禧一代”高居大神榜,網文的讀者和主力消費人群也轉變為2000年后出生的“Z世代”。當前網絡文學的主流人群,是被譽為“數字原生群體”的青少年。在這些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人眼中,文藝產品不再與具體媒介相關:小說不一定是架上圖書,劇集未必需要通過電視觀看;同樣,書面語與屏幕語言之間也并不涇渭分明。網文的作者同時也是讀者和觀眾,是游戲玩家和彈幕發送者,是網絡流行文化的參與者和構造者。他們浸淫于共同的文化環境中,一邊消費一邊生產,一邊汲取一邊創造,混淆文字與多媒體的觀感,也打通了虛構和現實的邊界。

網絡小說雖然也是“小說”,卻與印刷文化中對應的文體不同;它借鑒小說手法,卻并不附帶傳統文學的批判或啟蒙情懷;它像通俗小說一樣是放低身段的娛樂產品,卻比通俗小說更富有情緒煽動性,并敢于以個人興趣挑戰最成功的大眾口味。在傳統小說中,由遣詞造句歷練出的一套文學語言可謂精純又深刻,具備多義性和豐富的歷史淵源;但網文作者卻通過淺白啰嗦得類似口語的文字寫作,賦予詞匯個人化的意涵和挑戰常規的應用場景。閱讀網絡小說,人們常感覺太過日常直白,不夠深刻雋永,文字冗長卻語義稀薄,似是而非又留下大片斷續的空白。因此,網文總感覺像是未完成的草稿。然而,這種相對寬松任意的語言運用,卻是網絡語言的特殊之處。簡單的詞語勾勒,單薄的意義層次,為閱讀者留出主動解讀、參與情節、任意聯想和再創作的充足空間。用麥克盧漢以“冷”“熱”劃分媒介的思路來說,網絡文學自身與動畫片、電視劇相似,具備“冷媒介”的特質。它的信息清晰度低,卻能極大地調動受眾的參與,就像簡筆畫或者填空題,等待讀者以自身的語用習慣和媒介經驗參與解讀,生成意義。

早在網絡文學剛剛誕生時,就有人對它寄予厚望,認為網絡的自由發言和多樣表達會讓文學更上層樓。然而,隨著行業產業化,網絡文學并沒有在印刷文學基礎上取得累加的成果,而是以開放度高、完成度低、密度小而體量大的作品取勝。傳統眼光中,類似作品只是文學的初級階段,但在年輕網民群體和網絡文化的孕育之下,這些收藏夾中看似雛形的作品,卻日漸煥發出獨立的特質。從書架到收藏夾,隱喻著微時代文學的變遷。

附本文題錄:

1. 許苗苗:《網絡文學與微時代文學的新質》,《社會科學輯刊》2021年第1期。

2. 許苗苗.網絡文學與微時代文學的新質[J].社會科學輯刊,2021(01):176-1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五月天综合色激情| 卡通动漫第一页综合专区|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 | 91综合精品网站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尤物色国产|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