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非遺傳承插上數字化翅膀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
2023-06-28
-
感文化之韻 品節氣之美
創意海報《夏至》,作者徐凱。
2023-06-27
-
在傳統手藝與時代潮流交會處找到青春坐標
老手藝,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似乎是陳舊的事物。
2023-06-27
-
瞧,那些“逆襲”的老手藝
張雪的蘇繡團扇“鳳凰于飛”。
2023-06-27
-
非遺傳承人青年培養計劃啟動
6月12日,“凝聚育人力量助力青年成長”——非遺傳承人青年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在江西景德鎮“景漂之家”——湖田瓷社陶瓷文化國際傳播中心舉行。
2023-06-20
-
探尋非遺之美 講好匠心故事
圖為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海報。
2023-06-16
-
與非遺相伴 和傳統同行
在“家門口”欣賞非遺展覽、聽傳統戲曲,在網絡上購買非遺文創、看非遺直播,在景區景點體驗手工藝趣味……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主題是“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在10日前后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為非遺保護傳承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2023-06-13
-
非遺+,就是這么潮
非遺題材網絡劇《正好遇見你》創新演繹傳統文化。
2023-06-12
-
為非遺傳承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在傳承非遺的路上,90后羌繡非遺傳承人張居悅并不孤單。
關鍵詞:  非遺2023-06-06
-
六百歲的昆曲,今天怎樣了?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光明圖片 世界三大古典戲劇中,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早已煙消云散,那么,中國昆曲又是怎樣一種狀況?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歌喉繾綣,唱不完眼前良辰美景;水袖輕舒,舞不盡心中百轉千回。
-
云南非遺:隱落于民間的閃耀星辰
“要走的阿老表呀,要走的阿表妹,走了一步望兩眼,哪個舍得你……”隨著彝族民歌響起,在南博會上亮相的楚雄展廳頓時熱鬧起來,所有逛云南館的人都被吸引了過來,就連旁邊展廳的演員們都紛紛拉起手加入到跳腳的陣營中。
關鍵詞:  非遺2023-06-05
-
非遺保護 版權護航
“我們繡工做出來的作品得到版權保護,繡工們更有創作力,通過我們的繡品,可以讓全國人民了解內蒙古的發展景象。
2023-06-05
-
《非遺里的中國》:用非遺文化點亮現代生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通過還原絕技、創新秀演等方式,生動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成為以非遺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創新實踐。
2023-05-31
-
非遺傳承“年輕態”
如何找到一座在傳統文化和年輕觀眾之間溝通的有力橋梁?或許對于受眾廣泛的影視藝術而言,在此方面大有可為。
關鍵詞:  花絲鑲嵌2023-05-31
-
盤活非遺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村標石上懸掛著各色戲劇臉譜,村居房屋墻上掛滿戲曲道具,家家戶戶都能唱上幾句戲詞……通過對非遺資源的挖掘、保護、傳承、創新,樓上村,這座太行山深處的小村莊迎來新的機遇。
關鍵詞:  非遺2023-05-25
-
非遺之水澆開現代設計之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在不少人眼中,非遺就像老古董一樣,有點高冷,只適合擺在博物館的展架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關鍵詞:  非遺2023-05-10
-
一方硯臺 三代匠心
藺濤創作的云海騰蛟硯。
-
保護文化遺產 建設美好家園
北京中軸線不僅是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更是人們生活其中的美好家園。
-
盲藝人在京唱響“左權開花調”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俺尋你來呀……”近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辦“向天而歌——中國瞽傳非遺講座與展示”活動,邀請山西省左權縣和武鄉縣的盲藝人團隊進京,現場展示多項非遺項目,精彩的演出贏得陣陣熱烈掌聲。
-
守得住傳統 跟得上新潮
核心閱讀 創新傳統工藝,延展產品的功能屬性;開發潮流玩具,發掘古老非遺的青春模樣;走進日常生活,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無錫惠山泥人已有4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