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摘要:7月11日,由文藝報社、中共甘孜州委宣傳部、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康定情歌的當代變奏——達真長篇小說《康巴》研討會”在京舉行。
作者達真,康巴藏族,1962年11月生于四川藏區——康定,在具藏、漢、回文化氛圍的交匯地康定長大,1984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曾在《民族文學》等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1988年畢業返回藏區工作至今,長期在州內新聞單位謀職,做編輯、記者、制片人,二十年來執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足跡除未能問鼎珠峰和可可西里外,遍及藏區及相鄰的西部地區,走訪眾多高僧大德和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教門。
上世紀初,“改土歸流”在康區已接近尾聲,地處藏、漢、回交匯地的具有開放意識的云登格龍同康巴的所有土司一樣,正經歷著沉浮、恐慌與彷徨。和其他土司不同的是,他意識到土司制度必然被新的制度取代。這種悲劇式的覺醒讓他了悟,如果要在多民族聚居地保住生存位置,相互間就必須學會寬容和尊重。然而,誘惑使他難以改變慣有的權力欲,于是,絕望、掙扎、希望交替出現在他的生命中…… 徹骨的仇恨讓大商人爾金呷走入了藏地世代不變的家族仇殺的怪圈。最終,仇人降央土司被滅族,爾金呷家族也只有阿滿初一人幸免。皈依天主教的她,多年后為父兄、為仇人唱起了《為罪人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