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評出白玉蘭獎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
捧起獎杯,演員宋佳動情地說:“人間煙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永遠是最有力的表達。”6月27日晚,她憑借在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中對“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演繹,再度摘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此前,該劇主創團隊多次深入張桂梅創辦的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實地采風,一遍遍修改劇本,確保每個細節真實可感。宋佳為貼近角色,與張桂梅同吃同住。正如評委會給宋佳的評語:“真誠地完成了從演員到角色的跨越,為觀眾塑造了張桂梅大愛堅強的感人形象。”
原型人物身上蘊藏的理想信念,是《山花爛漫時》打動人心的情感根源。本屆白玉蘭獎再次證明:真實自有千鈞之力。
獲獎作品凸顯現實質感,關注時代變遷
6月27日晚,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綻放”頒獎典禮舉行,白玉蘭獎各獎項揭曉。靳東、宋佳分獲最佳男女主角,費振翔憑借《山花爛漫時》獲最佳導演,《我的阿勒泰》獲最佳中國電視劇獎,《西北歲月》《我是刑警》獲評委會大獎。
獎項評選競爭激烈。《我是刑警》《小巷人家》《玫瑰的故事》均獲7項提名;《我的阿勒泰》《山花爛漫時》以6項提名緊隨其后。本屆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委會主席陳寶國認為,“通過今年的入圍作品,能夠感受到新一代各個崗位上的創作者,在傳承以往創作風格的前提下,有很大突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西北歲月》由董亞春執導,龍平平、夏蒙編劇,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西北革命史。《山花爛漫時》根據張桂梅事跡改編,主創團隊歷時數年創作,拍攝時特地選址華坪女高隔壁的中學,力求盡可能還原真實面貌。
《我的阿勒泰》中,有原著作者李娟從人生經歷中凝練的文字,有熒屏里牧民們面對生活的曠達與陽光。導演兼編劇滕叢叢說:“那些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可以變成創作的養分。”該劇同時奪得國際傳播獎,彰顯“讀一本書、追一部劇、去一個好地方”的影視文旅融合趨勢。
真正的好劇,永遠在關注時代變遷、書寫萬家燈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本屆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委尹鴻說:“敬畏觀眾需求,保持與時代的互聯互通,讓作品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
在尹鴻看來,現實主義不僅僅是題材的選擇,更是在“表達現實的時候更多接觸到社會的真實,而不是懸浮的、表層的。不僅表現事實如此的生活,也敢于挖掘真善美,挖掘人性的力量,表現應該如此的愿望”。他認為,本屆白玉蘭獎獲獎作品,現實質感普遍增強,“努力追求最真實的社會狀態。”
無論長短劇,好故事和好立意是優質劇集的關鍵
創辦于1986年的上海電視節,今年迎來“三十而立”。第二屆上海電視節于1988年舉辦,并首次進行了白玉蘭獎評選,由國際評委進行評獎,由巴金擔任評委會名譽主席。
白玉蘭獎秉持的嚴格標準與專業藝術追求,從創辦伊始便一以貫之。
《媳婦的美好時代》編劇、作家王麗萍長期關注白玉蘭獎,她這樣評價獲獎劇集,“《我的阿勒泰》娓娓道來,以情感見長,讓觀眾感同身受,紛紛去‘尋找我心中的阿勒泰’,這是一種深情的表達和美好的情感。《山花爛漫時》《小巷人家》都是從真實人物中來,從真實生活中來。”
時代總有浪潮沖刷,行業總有信念堅守。在短劇、微短劇創作如火如荼的當下,陳寶國等本屆白玉蘭獎評委堅信,優秀的電視長劇“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復雜度、鋪陳故事情節的寬容度、作品主題的挖掘深度上,有著永遠不可替代的優勢”。
“短劇填補了以往被忽略的應用空間和場景,但這是補充,不可能取代。在充分滿足后,短劇、長劇會各歸其位,各自有應用場景和審美功能。未來真正的競爭,永遠是優劣之爭。”尹鴻認為。
王麗萍表示,劇集長短、表現形式在不斷變化革新,但好故事與好立意始終是不變的重心,關鍵在于創作出有價值的藝術作品給觀眾。陳寶國說:“電視劇要保持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繼續往前走,就是靠劇作。”
“時代感是當下創作的第一要務。”本屆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委、編劇高璇認為,影視作品只有與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情感體驗形成共鳴,才能真正觸動人心,讓觀眾產生共情。“不論寫什么,都要聚焦受眾最關心的話題,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與觀眾的情感聯結。”高璇說。
“白玉蘭”綻放之夜,有個環節感動了熒屏內外的觀眾。屏幕上,上海電視節30屆的歷程流轉于光影間,一部部優秀的電視劇集,伴隨觀眾走過一年又一年,與“白玉蘭”一道芬芳。《小巷人家》制片人侯鴻亮說:“‘白玉蘭’于我們不僅是獎項,更是行業的專業標準和藝術追求。我的30年,用光影記錄時代洪流中的微小浪花,希望這朵白玉蘭永遠盛開在觀眾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