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學首秀北京圖博會,全景展現蓬勃生態和世界影響
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博覽會首次為網絡文學設立專題展,展區由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給予學術指導。展期內舉辦多場主題對談與簽售活動,全方位展現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產業成就與全球影響力。
全景呈現:從本土草根到全球現象的文化力量
中國網絡文學自1991年《華夏文摘》問世、1998年《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走紅起步,歷經淬煉,已從最初的草根創作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現象。網絡文學不僅革新了當代人的書寫與閱讀方式,構建起創作者與讀者的互動新生態,更在技術賦能下迸發大眾創作活力,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文化載體,以蓬勃之姿勾勒出新時代文藝發展的鮮活圖景。
本次網絡文學專題展特別設置“網文出海”展墻,重點展示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彰顯中國網文的國際影響力。IP改編特輯以80余部影視動畫海報構建視覺矩陣,從2011年《失戀33天》到2025年《國色芳華》《藏海傳》,覆蓋《瑯琊榜》《隱秘的角落》等現象級改編作品,展現著網絡文學強勁的產業輻射力。
聚焦創作前沿:短篇、女性敘事與現實題材新趨勢
6月19日,“短篇幅與強情緒——網絡文學新趨勢”對談由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許苗苗主持,知乎作者風月煞我,知乎版權負責人郭嘉,網絡作家、編劇梨花顏及《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編輯劉江偉齊聚,共同探討在信息碎片化時代,短篇網絡文學的商業化路徑、藝術價值及其塑造新大眾文藝形態的潛力。
大家認為,短篇網文的興起,是技術迭代、閱讀習慣變遷與平臺策略共同作用的結果。短篇網文多以“強情緒+爽點反轉+確定性結局”的敘事模式呈現,比如知乎鹽言故事構建的就是以1-3萬字短篇為核心的內容矩陣,具備短小精悍、熱點腦洞以及聚焦新女性視角等三大特色。在碎片化閱讀的5G時代,短篇網文與微短劇“同根同源”,情節高度集中、主線明確,具備更靈活的改編價值,同時也面臨在創作中仍需平衡文學性與市場性的問題。
6月20日,“她會魔法吧——網絡文學的女性敘事和影改空間”對談活動中,《國色芳華》作者意千重、《九重紫》作者吱吱、資深編審梨花顏及影視劇制作人司嘉黎圍繞創作中的性別敘事、影視改編等主題展開討論,中國作家網編輯虞婧主持對談。
意千重坦言創作初衷正是想要打破古言“宅斗”的窠臼:“我想讓我的女主角活出不同狀態,和離創業、專注‘搞錢’、活出自我。”吱吱則以“重生”題材解構復仇爽劇模式,聚焦女主的成長與平等情感關系,在大女主的塑造上,吱吱認為“愿望達成便是大女主”,如達成做家庭主婦、生養孩子等心愿的女性,同樣也是自己的主導者。影視化改編更讓作品IP煥發新生,《國色芳華》帶動了牡丹文化熱潮,聯名奶茶、玉算盤等衍生品都一物難求,加深了與年輕人的互動;吱吱肯定了《九重紫》劇版對文化細節的還原,認為長劇應通過更有深度的細節突出其優勢。司嘉黎一直關注國內外影視劇女性敘事的變化,海外市場更關注性別平等的細節呈現,國內市場近幾年來也不斷在強調女性的成長內核。就情感關系而言,梨花顏指出現在的讀者和觀眾更欣賞“勢均力敵”的CP創作理念,而非單方面拯救。近兩年諸如《國色芳華》《九重紫》等作品通過突破性別敘事、融合傳統文化,網絡文學的女性敘事正以“勇氣、獨立與愛”為支點,將虛構的“魔法”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真實能量。
6月22日,“人間煙火,貼地飛翔——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對談聚焦現實與虛構的交織,探討網文如何書寫時代脈搏。對談由《長篇小說選刊》主編宋嵩主持。
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指出,近年來現實題材創作呈現“數量質量雙提升”態勢,推動了網絡文學主流化與精品化進程。網絡作家何常在以其聚焦雄安新區發展的作品《向上》為例,分享了80萬字網文刪減至20萬字的出版經驗:“網絡連載注重讀者互動,傳統出版需強化故事骨架。”醫學博士檸檬羽嫣則在作品《柳葉刀與野玫瑰》中融合了醫療職場、女性成長與AI科技等議題,總結出職業身份與現實題材結合的創作路徑。作家出版社編審向萍認為,網絡文學與傳統出版的壁壘正在因優質內容消解,通過類型化手法實現社會議題的藝術表達未來將更成熟。
作家讀者共聚,簽售活動點燃參與熱情
6月21日,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得主天瑞說符《我們生活在南京》讀者見面會和95后新銳網絡作家紙老虎《且渡無雙》新書簽售會分別舉辦,吸引眾多年輕讀者排隊互動。讀者與作者的真誠互動,也將網絡文學的溫暖和力量再次具象化。
正如本屆BIBF網絡文學專題展區所呈現的,中國網絡文學已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擁有積極擁抱全球的視野,它以技術為引擎,持續釋放大眾創作潛能,構建起創作者與讀者深度互動、共生共榮的新生態。從線上文字世界到多元形態的IP宇宙,從國內風靡到全球傳播,中國網絡文學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續的創新力,成為新時代中國文藝發展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