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漢學家跟著阿來開展對話蜀地之旅 “蜀地文脈 川行世界”世界漢學家看中國·四川行系列活動開幕
6月22日晚,“蜀地文脈 川行世界——世界漢學家看中國·四川行”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幕。在接下來的一周內,來自南非、埃及、美國、波蘭、法國等多個國家的多位漢學家、翻譯家,將與由阿來領銜的四川本土多位作家一起,共同開啟一場深入蜀地的人文行走,展開深度人文地理對話之旅,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世界漢學家展開“四川行”實地感受巴蜀文脈魅力
本次活動由中國出版集團、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四川省作家協會、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新華文軒等單位聯合主辦。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世界漢學家看中國”活動繼2024年成功舉辦“福建行”后,此次選擇人杰地靈的四川,相信憑借大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獨特的文化視角,會共創更多的中外文化交流、出版合作的成果。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在致辭中表示,四川不僅是文化多樣性的寶庫,更擁有極豐富的地理多樣性。“對自然山水之美的欣賞,是同受地球母親哺育的全人類一個最大公約數。相信大家此次行程必將收獲滿滿。”阿來還歡迎漢學家們以后多來四川,深入感受這片土地的魅力。
四川省作協還專門組織了包括羅偉章、梁平、盧一萍、七堇年、周愷等四川作家一起同行參與此次活動。阿來將全程參與,特別是會帶領大家前往自己的家鄉阿壩州。
對四川之旅充滿期待 漢學家們將向世界介紹四川
來自南非的譚哲理長期聚焦中非關系與中國研究,剛剛在北京獲得第十八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開幕式上,他分享了自己研究中國的認知過程:從關注文學、歷史、文化,逐漸認識到需要全面了解當下中國完整的真實面貌。對于即將與阿來同行的四川之旅,他充滿期待:“關于不同文明之間增進文化交流和互相了解,我也特別想當面跟阿來老師深入交流,聽聽他在這方面的見解。”
來自法國的貝文江是一位物理化學家,也是法國扎菲爾歐亞合作促進會會長,30余年持續推動中法友好,是“中國大使獎”獲得者。貝文江是一位理工科博士,多年前來到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從此開始他與中國的深厚緣分。他透露早在多年就曾來過四川,到過九寨溝,“那里的美景讓我驚艷,至今難忘。”這一次再來四川,即將前往阿壩州,他依然內心激動,“在我心里,四姑娘山也充滿吸引力,那里的雪山讓我想起歐洲的阿爾卑斯山。”
來自波蘭的傿靜安,是一位深耕波中翻譯的“90后”譯者,現在北京攻讀翻譯學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自己對川渝文化很熟悉很親切,“因為幾年前我曾在位于重慶的四川外國語大學工作過兩年,在此期間也曾來過成都,這里的人非常熱情。此前曾跟朋友計劃去四川阿壩州這樣的地方旅行,但未能成行。這次終于滿足心愿。”他表示,將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將在四川的見聞細節傳達給在波蘭的朋友們,“我相信,他們看到我的推薦,一定會非常想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