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出版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發展
作為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品牌活動,19日,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出版合作”為主題的2025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全球出版單位、科研機構、數字技術企業、圖書館等的150余位中外代表參加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指導,中國出版協會、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論壇立足數字文明發展新階段,聚焦出版產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交融共生,探討互利共贏的全球出版合作新模式。
“出版的功能在于消除隔閡,彌合鴻溝。”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在主旨演講中呼吁深化全球出版合作,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行業變革。他在演講中指出,技術發展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也面臨版權保護、數字鴻溝等挑戰。鄔書林強調,中國出版界愿與全球伙伴共享技術成果,特別要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共同培育創新生態。
聯合國全球傳播事務副秘書長梅麗莎·弗萊明在致辭中表示,2024年夏天,聯合國發布了《聯合國信息完整性全球原則》,為建設健康信息生態勾勒了美好愿景。她呼吁,出版業應更多出版那些能打動各年齡讀者、讓世界更美好的作品,加強人們對事實、科學和人性之善的信任,讓書籍繼續成為靈感、想象與知識的源泉。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在發言中提到,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重塑著包括出版業在內的眾多行業生態。他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為全球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創新動力,提供新的合作共贏機會。
專題討論環節圍繞“區域與全球”“合作與發展”“機遇與挑戰”三個議題展開,與會專家分別就出版行業面臨的調整、新技術發展對出版行業影響、出版推動文化交流共鑒、人工智能與人類寫作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章朝陽表示,該集團在國際出版合作創新方面做了三方面探索:加強國情研究,以優質出版支撐國際合作;開展文化交流,與60多國相關機構合作,年輸出版權450本左右;創新合作模式,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推進出版轉型。
圍繞新質生產力等新技術催生的出版變革,與會專家學者建議,出版人要秉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等理念,積極探索出版區域協同合作的可能性,推動出版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助力出版業發展的強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