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自己的今天和明天》:焊工的工具上覓詩意
《詩刊》第5期推出“新工業詩歌”專輯,其中就有溫馨的組詩《轉動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她是攀鋼礦業公司朱蘭鐵礦檢修作業區采修大班焊工,以20余年的職業焊工履歷和默默書寫,為近幾年勃興的新工業詩歌貢獻了富有生命力的詩歌文本。
以前的工業詩歌寫作,往往有著“采風”的印記,詩人以觀察者身份介入工業現場,常帶有生產動員性質。現在,一批新工業詩歌寫作者,多為身在火熱生產現場的從業者。在這個隊伍中,女焊工溫馨的創作值得關注。在焊槍的點畫之下,她的詩歌始終閃耀著明亮的生命之光。在詩歌《他說他明天退休就不來上班了》中,退休工人撫摸陳舊扶手的動作被賦予“目光慈愛得像望著一位久別的老友”的擬人化處理,“那熟悉的焊工工具,如今握在手中微微顫抖”泄露出時光的重量。這種將工業意象進行情感賦形的能力,源自作者身在勞動現場的真切經驗。她讓“通針”“手錘”“扳手”等專業工具成為詩歌材料,也讓“焊機、焊線、焊把緊緊地相擁”。她還寫道,“作為命運的推動者,推壓齒輪/它與我們一起轉動/一如既往,用后人難以想象的堅持/歲月像粉塵,也像薄霧,不斷地流逝和消散/歲月啊,也是一個齒輪”。這樣自然、生動的比喻破空而出,使工業場域特有的語言密碼被激活,冰冷的機械裝置獲得血肉的溫度。《搶修》《接一根電線到大山》《焊底盤》《換拉門繩》《采場上,鉆機在打孔》等詩歌,本該是大工業現場的宏大敘事,在溫馨這里,都以具體的勞動細節被生動地呈現出來。這種扎根于生產現場的書寫,使工業詩歌擺脫概念化窠臼,在細膩的敘事中達成動人的抒情。
溫馨自然地以女性視角介入詩歌書寫,為新工業詩歌開辟出獨特的審美維度。《焊工的內衣》以布滿焊孔的衣物為鏡,折射出雙重鏡像:既是“身體內部,有大海奔涌/天空湛藍”,又是“外面,有焊花飛濺/陽光炙烤”的生存實相。《廠房里,鳥窩以及小鳥》中,當三顆滾圓的鳥蛋躺在鏟斗與鐵板之間,工業空間的堅硬棱角被生命的柔軟所調和,女工用手機鏡頭完成的“記錄與祝福”,正是工業文明與自然生命和解的隱喻。
當新工業詩歌不再止步于機器崇拜或苦難敘事,當基層作者開始用詩性語言重構主體,溫馨的創作實踐昭示著:真正的工業寫作,應該是在齒輪咬合的間隙尋找人性的光亮,在鋼水奔流的轟鳴中聆聽心靈的震顫。這些來自采場深處的詩篇,既是個人記憶的琥珀,更是當代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精神密碼。
(作者:藍野,系《詩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