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題,有哪些“不一般”
今年高考作文題,有兩個點被較多討論:一是全國一卷、二卷都以詩歌為出題材料,北京卷“微作文”允許選寫詩歌,詩歌受到了較多關注;二是由上海卷的“專、轉、傳之關系”探討作文出題中的思辨性問題。 ——編 者
進一步強化了哲理性和思辨性
□張頤武
2025年的高考作文題已經公開,共有全國一卷、全國二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五套題目。其中北京卷比較復雜一些,出了“微作文”和“作文”兩類,其中“微作文”有三題,作文有兩題。其他各個卷子都只有一個作文題。這樣就共有九個題目。
北京的三個微作文題目有兩題是考應用文,第三題是“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強調應用文或特殊文體的把握能力,其實還是有其效用的。這更全面地考核考生應用各種不同文體的能力,還是有價值的。在大作文上,全國卷以及各地卷都以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的論說文為主。只有北京卷中有一道“當數字閃耀時”是要求寫記敘文,但這篇記敘文實際上也要寫出一定的哲理意蘊,因為題目就是要寫出數字時代我們自己和數字之間的聯系。這個記敘文要講的故事,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哲理的思考。
今年的這些題目總體上沒有時事性的題目,而是強化了哲理性和思辨性。具體說來,“家國情懷”(全國一卷)、“夢”(全國二卷)、“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北京卷)、“由‘專’到‘傳’,必定要經過‘轉’嗎?”(上海卷)、“車輪(凝聚向心力)”(天津卷)等題目,都和哲理性的思考相關,更多地考驗考生的思辨能力和獨立的寫作能力。今年的題目,和最近一些年的題目相比,增加了一些難度。這些題目能夠較好地考出學生的審題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出這樣的題目,都相對不太容易。這些題目往往要學生強化自己的現場組織作文的能力。比如,全國一卷提供了老舍、艾青和穆旦的三句名言(“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要從這里發揮就需要考生具有比較強的組織能力,把這三句話的哲理意蘊充分發掘并加以聯系,從中找到自己的主題,引申出自己的文章。這就一定需要考生自己有相當的水平,能夠考出平時的積累和真實的能力。上海卷的“專、轉、傳”涉及原創與傳播、提高與普及等的關系,能寫好也要有相當的積累和現場的發揮能力。這樣的題目,一般水平的考生也能有所發揮,但如果其語文水平確實比較高也能測試出來。學生可能在平時訓練中涉及過相關的題目,但卻并不容易押題猜題。這題目出得有一定的難度。北京卷的“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和天津卷的“車輪”,從一個狀態或一個物件出發,要引申出哲理性的內容。這樣的題目也并不太容易掌控。全國二卷關于“夢”的題目相對容易一些,比較容易把平時訓練的內容帶進來,但也有一些比較復雜的要求,要寫好也需要有一定的臨場的發揮??忌斎恢李}目的大致的要求,會找到走向,但真要入情入理地寫好,也還是要有一定的水平。
這一次的作文題都有一定的巧思,不是限定性很強的時事性的題目,而是從耐人尋味的哲理出發的,選擇的角度和題目的走向都讓人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握,這就需要有更多的語文的積累,熟悉各種文體的基本寫法,有較強的審題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夠層層深入分析。這些都并不能在突擊的訓練中掌握,而是要有比較扎實的基礎和思考能力才能把文章寫好。可以說,這一次的高考作文題都比較有水平,不是偏題怪題,但也不讓考生輕松寫來,好像可以提前準備好,而是你必須下功夫在現場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能夠真正對題目有些理解才能寫得好。但同時基礎薄弱的考生也能夠有些發揮的余地,可以有效地體現考試應該具有的區分度。這樣的題目有助于真正反映出真實的語文水平。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
真情實感、思辨能力,再加點文采
□胡曉明
我的文章《中國文章學之“?!薄稗D”“傳”》被今年的上海高考選為命題作文材料。沒有想到這個題目的反響特別大。原因雜多,值得后續進一步探討。其實,我的文章經常被一些中學選作初中生、高中生平時訓練和考試的課外或者課內的材料。原來中考的時候被引用過,若干年前同樣是在上?!拔膮R筆會”上的一篇《吃藥時代來臨》也被上海的春季高考改編引用過一次,但是夏季高考還沒有過。
也很巧,每年《新民晚報》都會叫我點評上海市的高考作文。他們在最快的時間拿到題目以后微信通知我,然后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他們寫一段簡單的點評文字。今年一看他們發過來的,怎么會這么熟悉?我再一看,原來是取材于我的文章。我想,這是撞在我槍口上了。
其實這篇文章是一個課程的副產品。我在給博士生上課的時候,導讀的就是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里面有很多非常精妙的只言片語,有很多用類似的“專”“轉”“傳”三個字連成一個系統的詞語。錢先生就大量地運用了這種漢字思維,他特別強調中國“文言的語文”的這種思維方式。這是他跟很多學者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就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推廣一下。
至于“?!薄稗D”“傳”,我的解釋是:“?!本褪菍I的文章;“傳”就是傳播,是傳世之作;“轉”就是通俗的、流行的、象牙塔之外的文章。但這次高考作文的扣題點和我的中心思想還是有一點點偏差。我更多強調的是傳世之作,他們更多地強調“轉”這個中間環節。
我在網上也看到很多同學說,這次的作文很難,看到題目就懵掉了。那是因為,對于錢鍾書先生的這種思維方式,現在的教學其實是不太適應的?,F在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都不太注重漢字思維、漢語思維,更習慣于現代白話文的這種思維方式了。這次正好是一個契機,很高興有機會推廣一下中國的這種思維方式。我看到也有很多人罵我,沒關系,我也能接受。
這次的作文,一開始看起來是難的,但是想想還是有很多很多可以寫的內容。這其實不是一個學術問題,是很貼近生活的一個命題。往里面走,你會發現這并不難。要是我寫的話,首先就是要抓住這個“轉”,“專”和“傳”就放一放。因為我們現在處于互聯網與數智時代,不少象牙塔里的知識,科學家論文中的發明,都需要做轉化的工作。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不能夠無視今天這個時代給我們的一些福分,一些非常好的機遇。同時,在轉化過程中,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所以,可以寫的東西,太多了。
有網友說,這次命題的作文,似乎要表達“專業的文章一定要追求廣泛的傳播”,這個思維是不是太功利了呢?我仔細地閱讀了題目,它沒有要求你一定從肯定的角度來寫“轉”。你也可從否定的態度寫,分析為什么專業文章不需要轉,然后舉出大量例子來。如果你能找到這些例子,寫出來也是好文章。不要被慣性思維禁錮。
我當了多年教師,現在我感覺孩子們最缺失的就是寫文章沒有真實的生活。我希望這篇命題作文,能夠讓他們知道,其實寫作文最重要的是有真情實感、真生活,多關心一下當代社會的文化生態,有自己能思辨的能力。只要這兩點抓住了,再加點文采就是好文章,沒有自己的思想,被禁錮住的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我也很期待今年的高考滿分作文,等出來了,我會第一時間去讀,看看這些老師評分的標準、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思辨能力,還有對社會生活的關心程度。作為一個老師,我對于這些是很有興趣的。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這一次,詩歌不再除外
□黃 梵
以前的高考作文題,往往都有這么一句:“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苯衲瓯本┑母呖颊Z文作文中,“微作文”部分有這么一套題:“請以‘輕’為題目,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痹试S考生以詩歌形式進行創作,這一創新之舉令人眼前一亮。
這可能是新世紀以來的首次,可以視為對寫詩認識的轉折點,意義非凡。寫詩在高考中變得“合法”,說明大家開始意識到詩教在中學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古代讀書人皆經歷過詩教,幾乎人人會寫詩,當代讀書人多數不會寫詩,且把普通人能不能寫詩,皆與有無天賦掛上鉤,這說明當代人對詩教的認識尚有誤區。很欣慰,北京率先把寫詩的權利,歸還給每個孩子。當然,我主張用現代詩來恢復詩教,因為它最能應對現代人的復雜心緒,自由詩的形式也更符合孩子表達上的多樣化需要。
無論詩要傳遞什么樣的情感或思想,讓它成為一首詩的關鍵,是要有詩意,否則情感或思想就經歷了一次表達的失敗,沒有成為詩。而創造出詩意,說起來也不復雜,只需要“換眼光”。你能把夜幕上的月亮,看成是開在夜幕上的一扇窗戶,詩意就誕生了?!皳Q眼光”的本質就是“用新眼看舊物”,其實就是跳出窠臼的思維,就是批評性思維!所以,十幾年來我一直有個看法:能普及詩教又抵達科技前沿的國家,會成為最有創造力的國家。另外,對學生個人來說,這種能讓人旁逸斜出、跳出固有框框的詩歌思維,也能讓他們更好地應對一生的種種挑戰,易于找到解決之道。同時,詩歌還能讓他們審美地活著,在意義丟失的時候重拾意義,在虛無來臨的時候重獲安定之錨。
回到今年的作文題目“輕”。布魯克斯認為,悖論是詩歌成圣的法寶。我們可以沿著這一思路,去考慮如何寫“輕”。輕有兩種:一是物理上的輕,二是價值上的輕。比如,塵埃、空氣就是物理上的輕。丑與美相比時的輕,失敗與成功相比時的輕,都是人為認識中價值上的輕。運用悖論思維,我們恰恰可以去寫,這些平時被人忽略的“輕事物”,它們對于我們不可或缺的意義,即“重”。可以通過某件事或某個觀感,寫終于發現了它們的重要或原有的光彩。對寫詩來講,寫越具體的事物越好。
(作者系詩人、南京理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