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拜妮:對都市年輕女性生存境遇的長期觀察與自我內心深處的困惑
《乳酸菌女孩》這篇小說概念的誕生,是源于我對都市年輕女性生存境遇的長期觀察,以及我自己內心深處的困惑。我們身邊,有無數個像信子楓、吳優優這樣的普通女孩,她們帶著各自的夢想、傷痕,離開原生家庭,涌入到大城市,在格子間、出租屋、服務業的縫隙中努力扎根,既非天之驕女,也并非徹底的邊緣者,她們是構成這個城市肌理最龐大的群體,但是也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群體。
我試圖為這些女性描摹一幅群像,捕捉那份普通標簽下涌動著的復雜生命力,并探討一個更核心的命題:在價值評判日益功利化的今天,平凡個體的存在究竟意義何在。
“乳酸菌女孩”的隱喻是這篇小說最重要的部分,它刻畫了這些女孩的處境,她們就像益生菌,微小,但有益,維系著龐大的日常與消費鏈條。作為個體,她們的能量又是很微小的,她們所攜帶的價值也常常會被忽略不計,甚至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旋渦。信子楓最初抗拒“乳酸菌女孩”這個標簽,但最終,在吳優優的悲劇與莉莉的豁達當中,她逐漸接納并重新定義平凡的價值。這個過程也是小說重要的情感線索,它試圖傳遞的是,平凡并不等于沒有價值,承認并擁抱這份平凡,恰恰是我們抵抗虛無、建立真實生活的開始。
我在信子楓這個人物身上做了一些特殊的設定,她可以看到人們情緒和能量的實體化,但是我沒有在小說當中很明晰地提到這一點。我想說,即使在一個為業績發愁、為租房子發愁、被領導PUA的乳酸菌女孩身上,也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看似沒什么用的超能力,這也是這篇小說想要表達的,即使你是微小的“乳酸菌女孩”,你的身上,也很可能蘊藏著這樣一種神奇的能力。承認自己的平凡并不可恥,并且我們要在這種平凡中構建意義,在脆弱中保持連接,在無常中珍惜當下,因為這本身就是值得書寫的生命勇氣。
這篇小說還探討了很多女性的處境問題、重男輕女問題、職場PUA問題,以及女性的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是我當下主要書寫的主題。信子楓最終選擇留下,她開始覺得那個晾衣架很麻煩,也是說明她開始尊重自身的感受,不再為浪費焦慮,而是在生活的廢墟上,重新建立微小的、重要的秩序。也許這就是平凡生命里最動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