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定義自身,如何理解生命和自由
寫完這篇小說的初稿,改了幾次,始終覺得缺點什么,放了很久,不知道如何修改得更好。直到因工作被封閉在酒店的那幾個月,每天都要晚上十點半以后才收工。回到房間,獨自面對黑夜,腦袋一團糊,不禁擔憂自己會長期陷入這種“靈魂”被抽離的狀態,便突然想到修改這篇小說用以對抗“虛無”,也讓大腦換口氣。當然,“突然”的前提是我突然知道如何修改了,因為白天不停地與不同的人談話,激發出某種所謂的創作靈感,促使我打開了小說文檔,將整個故事“打散”,開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重建。所以,小說就變成以談話的形式逐一展開。
《嬗變》以未來社會為背景,講述了在一起人類死亡案件中,為了給嫌疑人——仿生人——定罪,律師帶著助手到拘留所與仿生人交談,當仿生人發覺助手是生化人后,表示只愿意與助手溝通,只因“她”曾與一位生化人產生過感情,后來在一場暗殺中,生化人為了救“她”而喪命,讓“她”作出了命運的選擇。但 “她”在選擇過程中,卻逐漸發現所生活的地方是被人類暗中操控的,他們正在醞釀一個更大的陰謀……最后,助手通過與仿生人交流,竟產生了共情,決定幫仿生人“越獄”,重獲新生。
我自以為,這篇小說探討的是人類、仿生人、生化人之間的關系,探討未來的他們應該如何定義自身,如何理解生命和自由,如何實現和諧共存。而在處理這種關系中,仿生人正以超越人類和生化人的速度不斷進化,它們希望比人類更像人,甚至希望重塑世界。面對仿生人的成長,人類如何擁抱這種變化,值得深思,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另外,小說也探討了人口老齡化、利用先進技術更換器官延長壽命等問題,但最終的主題還是要回歸到標題上來。
“嬗變”是一個中性詞,在不同的語境中,被賦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有別于“演變”“衍變 ”“蛻變”等其他詞語,“嬗變”更強調根本性的、內在的、深刻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發生的進程。因此,以“嬗變”為題,即暗示人類、仿生人和生化人在與外界,以及相互接觸中,導致的不易察覺的,可能是緩慢,也可能是突發的變化。小說中仿生人和生化人的思想與情感在案件明晰中逐步變化的過程,就是一個蛻化和更替的過程,是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這無疑對人類的道德、倫理和法律提出了新的思考。
小說結尾,作為生化人的“我”在深夜做出拯救仿生人的決定,其實是“我”在內心掙扎后對所有遭遇作出的最終對抗。一如我決定在封閉的深夜重構這個故事,用內心深處的文字對抗白天難以名狀的情緒,這本身也是一種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