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北京
我和曹兵老師是第一次來北京。2025年5月29日下午吃過晚飯,一群可愛的作家朋友像送別即將遠行的親人一樣,來到中國作家協會辦公樓下等待著我們。我那無力的身體依舊癱軟在輪椅上,劉皓老師用堅實的臂膀攬住我羸弱的身子,一鼓猛勁兒以“公主抱”的方式把我抱上了車。我看著車外圍滿了人,卻無法抬起那只無力的手,只能使勁兒點著頭向車外的每個人做著獨屬于我的道別。
去往天安門的路上,一棟棟充滿科技感的現代化建筑撲進曹兵老師的眼眸。他像坐在自家麥地岔里書寫詩歌前一樣長嘆一聲,感慨地說:“這是我想象中的北京的樣子!”
當我滿懷期待地詢問他此情此景是否要寫一首詩時,他像個頗具深邃思想的大詩人一樣沉默了好一會兒說了句:“再放放。”
妹妹和負責我們安全的一位朋友,被曹兵老師沉穩又憨厚的幽默逗得撲哧笑了起來。司機師傅瞅了一眼操著濃重大西北口音的我們,我們隨即和司機師傅聊了起來。他得知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北京,便成了臨時導游,用地道的老北京腔介紹起我們眼眸里的北京。我們借著路邊霓虹燈散發的亮光,瞅著那一棟棟安靜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建筑。
40分鐘后,我們終于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天安門前。夜晚的天安門安靜、莊嚴、肅穆,那安寧的容顏讓人心中激蕩著久久無法平復的喜悅。我瞬間愣怔住,像個傻孩子定神遙望著它,只一眼便想窺探到滄桑歲月里的偉岸,確實有些貪心。那個只能在電視機上看到的地方讓我借著文學的羽翼、搖著輪椅來到北京,親眼見到了它的容顏。看著這讓人肅然起敬的地方,不由陷入沉思。
西海固,那片神奇的黃土地,幾十年前像個撮著煙鍋、蹺起二郎腿,用布鞋底下的黃泥土寫下哲學語句的老人一樣被人們知曉。如今這片土地穿上了嶄新的衣服,品著茶,依舊秉持著那份純樸,訴說著充滿思想的話語。我就從那個羞澀而又從骨子里不認輸的地方來。今天在北京,一幫子寫文字的人坐在一起,深情而又真誠地探討著那個“衣衫襤褸的小老頭”到底是如何變成一個“西裝革履的小伙子”的。
來北京之前,我是有些擔憂的。父親母親要照料上學的弟弟,可愛的他因為醫療事故而右半身癱瘓,父親或母親一人是無法送他去學校的。18歲的他要想去學校求學,老兩口必須彼此配合幫助著才能把他扶上父親厚實的背,再艱難地背去學校。我考上大學卻因身體原因放棄求學后,父親母親心頭一直裝著一份歉疚,如今他們唯一的心愿是弟弟完成高中學業后能去大學的殿堂讀書。已經讀高二的弟弟學業也特別繁重,我不能再讓他請假在家了,父親和母親也就沒空帶我來北京。得知要來北京的消息之后,我糾結著要不要放棄這次寶貴的機會,只能怯懦無助地發著呆。巧的是,那天下午,我看到了一位朋友在朋友圈發的視頻。她是一位高位截癱患者,脖子以下的部位都無法自主挪動。視頻里是她獨自一人坐飛機去北京領取全國自強模范獎的經歷。她給了我獨自出家門的勇氣,可我知道羸弱的我不可能從那個偏遠的小山村獨自坐4個小時的車到銀川,再坐飛機來北京。所幸這次去北京有一幫來自西海固的作家,興許大家可以搭把手。和妹妹商量了一下,她向單位請了假,特意照料我一同前來。
果然一路上有大家幫助,我很順利地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北京。活動的那天早晨,我和妹妹5點多鐘就起了床。洗臉、刷牙、穿衣服,這些看似輕松平常的事情,于我而言至少要花1個小時,這些事情我無法獨立完成,妹妹在我身旁幫助我。8點鐘吃過早餐,我跟著作家朋友們一起去會場。參加過許多活動,主辦方都會細心想到我上下車不方便,總會把我安排在離會場比較近的住所。這次主辦方又一次貼心地把住所安排在離會場比較近的地方。
下午,去了魯迅文學院。我曾以為一輩子指定就躺在自家的老舊炕頭上,再也沒法子走出家門了。你說可氣不可氣,那個叫史鐵生的非要寫一本讓人哭得梨花帶雨的《我與地壇》出來。好嘛,你敢坐著輪椅,去地壇和落魄的運動健將暢聊奔跑的事情,又偷偷聽那個在地壇自個兒給自個兒演唱的歌唱家的歌聲,你還搖著輪椅沖上前去,用輪椅上的身軀護住被幾個小混混圍堵的小女孩。世界真的有那么好嗎?我也要出去逛一逛,看看你寫的是不是真的。就這樣,我稀里糊涂地坐著電動輪椅走出了家門,親眼見到了你筆下所有的美好場景。
既然已經出來了,已經見證了美好,那誰還愿意待在家里呀?當我拿起筆的那一刻,大家都知道這個小家伙會寫字,還出了書。是呀,虛榮心就這樣不知不覺得到滿足,我是個有事兒做的人了,還是有尊嚴地去做的。文學最有魅力的就是把不可能化作可能。沒去成大學,但我來到了魯院接受文學最高殿堂的洗禮;我無法動彈,卻借著文學的羽翼,坐著飛機來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
得知來北京還可以去趟地壇的消息,是在2025年5月26日。我愣怔地坐在炕頭,暗淡的屋子里很安靜。不知為何,我不想讓小屋無聲下去。那天下午,我像個窘迫的孩子撿到一塊文學的大海相送的精美貝殼,開心地哼了一下午喜悅的歌。我不知道有誰能理解我此刻的激動,便把這個好消息偷偷告訴了一位懂文學的、我最要好的朋友。來到地壇,作家朋友們抬我下大巴車的那一刻,就像大家爭著搶著要抬鐵生上下車一樣美好又壯觀。我想,這就是一份最好的對美好記憶的禮贊與致敬吧。
瞅了瞅時間,又一不留神過了凌晨。昨日像那貪玩的孩子,一溜煙工夫不見了蹤影。默默看了看手機屏幕,寫下了一串密密麻麻跳動的文字,也算這一天又沒白白過去。粗淺地記了一下來到北京所見的美好場景,那一幀幀美好的畫面都會在時間里慢慢醞釀,最終化作文字。
夜晚早已到來,我像珍重生命一般珍重著奔我而來的每一個美好瞬間。明天,我就要回去了,不舍地在朋友圈里寫下:“晚安,柳客行!別了,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