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的詩意重構 ——《聽,蝴蝶在唱歌》讀后
《聽,蝴蝶在唱歌》是一部以詩意筆調記錄“中國式童年”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毛蘆蘆用深情純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又一幅浙西鄉村的民俗風情畫,融合人生與民俗、民情,尊重自然生命的元氣。這部作品通過二十九篇回憶性散文,以"大自然、家庭、美、愛”為精神內核,在平凡的生活細節中開掘出深厚的童年詩學,呈現出兒童文學中的“治愈系”美學特質。
毛蘆蘆的創作展現出對童年經驗的深度開掘能力。在《給芝麻喂飯》《我們仨的桑塢》等篇章中,作家將農耕文明中的勞動場景轉化為充滿童趣的成長儀式。爺爺帶著孫女給芝麻施肥的日常農事,被賦予“喂飯”的童話思維;而放牛、開荒等生產活動,也通過兒童視角的過濾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生態寓言。這種書寫不僅復活了20世紀70年代浙西農村的生活圖景,更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里提煉出精神富足的童年詩學。作家以“小敘事”對抗“大歷史”,用微觀的個人記憶保存了正在消逝的鄉土文明基因。《聽,蝴蝶在唱歌》不乏對于農村生活貧困、苦難的呈現,如《和奶奶一起抗洪》中寫道“大水”淹進家門在奶奶小屋里引發的“洪災”;《豐收》中寫道父親和鄉親們“和老天搶柑子”時對于霜凍天氣的絕望和恐懼;《半碗蛋炒飯》中寫道農村多子女家庭父女、姐妹關系的微妙和復雜;《爺爺電影院》中老實巴交的爺爺被擠到銀幕背面看電影的辛酸;《難忘那件花衣裳》里反映了物質匱乏的一件“花衣裳”……這些篇章都揭示了童年的復雜性,以及作者對童年本質的深刻理解。作家沒有將童年烏托邦化,而是忠實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與傷痛,并用文學的方式完成與自我、與家族、與鄉土的和解。“芝麻呀,青蛙呀,最好長得快一點兒!但我自己呀,最好慢慢地長,慢慢地長,就讓我盡情地享受我人生中這段最快樂的早春時光吧!”在《聽,蝴蝶在唱歌》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來自成年世界的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情回望。而“童年視角”與“成人視角”的雙重敘述,在回憶與現實的交織中形成情感的復調。
陳勤建曾指出:“所謂民俗,就是社會民眾中的傳承性生活文化……是一種生活相。也就是生活的樣子,一種生活方式。”而文藝民俗,是被文學藝術家借助各種媒介加以符號化后的生活民俗。文藝民俗從生活中獨立出來,凝固到作品中,經過特殊化處理,蘊含了創造主體的文化精神、情感體驗和審美取向。在兒童文學作家之外,毛蘆蘆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衢州市文化館“調研非遺部”的研究館員。她的長篇小說《瓊奴與苕郎》《如菊如月》《流亡的天使》中短篇小說集《采春,采春》和民間故事集《爛柯山的傳說》等不少作品均是她于“非遺”、民俗等方面工作的實績。因而,在創作《聽,蝴蝶在唱歌》這樣一部長篇紀實性回憶散文時,毛蘆蘆自然而然地用文字關注著浙西的民情與風俗,演繹優美和豐富的人性。對西安高腔(《與“秦雪梅”同行》)、清明粿制作(《做清明粿》)、鞭春牛習俗(《爺爺鞭春牛》)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描寫,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民俗畫卷。作家對方言土語的運用尤為精妙,“娒娒”(寶貝)、“草紫花”(紫云英)、“燥粉”(粉干)等方言詞匯的嵌入,既保留了語言的地方韻味,又通過上下文語境化解了理解障礙。這種對方言文學的探索,為兒童文學的民族化創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從十幾年前出版的散文集《爺爺電影院》《飛渡油菜花》《愿望滿天飛》到《春天的花事》《很藍很藍的李子》《大地的鈴鐺》《遇見奇跡鳥》,再到近期的這本《聽,蝴蝶在唱歌》,我們可以感受到毛蘆蘆對自然萬物的獨特關注和熱愛。在與筆者的交談之中,毛蘆蘆曾半開玩笑地承認過她“半個博物學家”的身份。作品中,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乃至家畜昆蟲,都充滿了靈性。紫云英、芝麻、油菜花、青蟲、麥嘀鳥、老母牛、稻子、蝌蚪、桑塢、野豬塘……這些自然意象不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情感的載體,它們與人物的生活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作品獨特的審美意境。在描述自然意象時,作家的語言不僅靈動多姿,更奔涌著個體化的情感和生命力量,書中的自然景物不僅是美的,更是生動的,有感情的,有溫度的。尤為可貴的是,毛蘆蘆創造了一套獨特的“命名系統”。在《聽,蝴蝶在唱歌》將“蝴蝶牌”縫紉機稱為“唱歌的蝴蝶”;在《麥嘀鳥》中,把麥哨比作“麥嘀鳥”;在《月光娘》中,用小弟的童稚之口將月亮稱為“月光娘”;在《油菜花的金轎子》中,將油菜花比作“為我打造”的一頂黃燦燦的金轎子。這種充滿童趣的隱喻思維,既體現了兒童認知世界的詩意方式,也展現了作家對萬物有靈論的詩性繼承。
鄉村童年生活,是毛蘆蘆的兒童文學創作靈感源泉,毛蘆蘆的每部作品中幾乎都有鄉村生活的痕跡。而這樣的生活,是從作家的回憶中取材,這就導致當這些生活被藝術化文本化之后,必然導致一個帶有復古回憶色彩的封閉純美空間。當下的兒童文學作品,固然有很多取材于當今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而其中一個凸顯的弊病是,許多作家采取把自己記憶中或文學世界中的類型人物安插入現代校園生活,由此顯得不協調,甚至有些不倫不類。與之相比,毛蘆蘆文學世界中的封閉回憶空間顯得清醇、獨特,能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美學體驗。此外,《聽,蝴蝶在唱歌》中的鄉村幾乎如“希臘小廟”一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鄰居好友,無一不是親切良善,勤勞質樸的。這是一個富有活力的、優美的、健康的、和諧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健康、自然而又完善的。這無疑與作家的創作美學理念是息息相關的。從入選了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純美小說“小桔燈”系列的《青梅竹馬》,到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毛蘆蘆守望童心”系列、湖南少兒出版社的“毛蘆蘆風鈴兒書系”“毛蘆蘆童心花園”系列,再到《聽,蝴蝶在唱歌》,我們會發現,毛蘆蘆的文學世界,無論是散文、小說還是童話等,都有這種生發于和諧質樸健康的優美感。這種優美,帶著浙西熱騰騰的山風,帶著作家本人富有情感又質樸良善的人格魅力。
《聽,蝴蝶在唱歌》是一部值得力薦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以清新自然的筆觸,細膩的情感,將讀者帶回作者充滿田園牧歌式風情的童年。這部作品不僅是對逝去歲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對人與自然、家庭親情、生命之美的深刻禮贊,展現了兒童文學在當代社會所具有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