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漫游記
大型商場無疑是當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模糊曖昧間,陌生人之間斗智斗勇,暗流涌動的空間場所。悲喜歡欣,各種復雜情緒在此交融。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它還是宣揚美與永恒,并且是各式各樣,高高低低的審美活動發生的場所。有學者曾經說過:“今天的審美活動已經超出所謂純藝術,文學的范圍,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藝術活動的場所也已經遠遠逸出與大眾的日常生活嚴重隔離的高雅藝術場館,深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空間,如城市廣場、購物中心、超級市場、街心花園等與其他社會活動沒有嚴格界限的社會空間與生活場所。在這些場所中,文化活動、審美活動、商業活動、社交活動之間不存在嚴格的界限。藝術與商業、藝術與經濟、審美和產業,精神和物質等之間的界限正在縮小乃至消失”。筆者在天氣寒冷或者炎熱的時候,經常會傍晚在北京各處商場散步,為了減肥鍛煉,但從不購物消費。頂多在原麥山丘、好利來、巴黎貝甜、味多美、多樂之日買幾塊全麥面包,作為隔天的早餐。或者在咖啡廳喝杯咖啡,坐一會兒歇腳,讀一讀手機里保存的論文。近幾年來,每天下午都在咖啡廳看書閱讀,聽到的各式各樣的對話頗為豐富。這一切讓我對現今消費主義盛行下的人情世態,有了深刻的領悟,理解。
北京主要的商業街區有三里屯、藍色港灣、世貿天階、西單商圈等地。當然北京畢竟是首都,除此之外,零零散散,大大小小的單體商場可謂遍地都是。這種種類型的商圈中,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商場漫游者,或者可以類比為,波德萊爾筆下的城市漫游家。區別只在于從19世紀的巴黎,衍生到了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北京。商場即戰場,筆者基本上每年會去一次上海開會。走在上海街上,看見一個接一個的衣著精致男女走過,如同張愛玲筆下衣著抖擻的走上街頭的人物,他們進行衣著比拼,爭奇斗艷,把繁華街道當作戰場。表面上看,他們表情比較淡然,但是感覺心里都繃著一股勁。這就是大都市的街道漫游者,無論在上海或北京,總有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懷揣著勃勃野心,追尋超越自己的夢想。這一代代奮發努力的“野心家們”,構筑了每個大城市生機勃勃的底色。正如一位評論家朋友所說,這是一種時代面容,打扮。時尚風向也是,大家想法趨同,面相也就類似,包括對美的定義。大而化之的說,其實就是一段歷史里的能量,能量子的組合,大體相似吧。
而不同城市的商場漫游者,總會各有各的特色。上海楊浦區有條大學路,毗鄰復旦大學,不甚知名,但是相當繁華雅致。街道上的漫游者多不加修飾,天然的面容,很多女孩也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素樸的外表下,卻別有一種瀟灑自在,隨意自然又有點酷。杭州的西湖銀泰商圈,化妝精致的行人比較多。武林廣場又是樸素自得的群像圖。天津的五大道和南京的新街口,也是不怎么化妝的年輕路人出沒的地段,主打一個清爽自然。而濟南的恒隆廣場,則是國內各大城市商業街中最別致的所在。世人對濟南的慣常印象,是一座古老又傳統的北方城市。身處北方,或許還給人一種灰撲撲,黃沙滿天的錯覺。但今年三月份,筆者去濟南開會時,晚上休息時偶然來到恒隆廣場,驚艷于濟南第一屆戲劇季,在流光溢彩的夜色燈光照耀之下,廣場上豎立的眾多西方劇作家的人形紙像。布萊希特、尤金奧尼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莎士比亞、斯特林堡、曹禺,一位位在中外戲劇史上耳熟能詳的大作家,配上他們的至理名言:“戲劇是時間的藝術”,“時間是一切沖突的根源”,“戲劇是情感的共鳴”,“做好準備就是一切”,“生活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戲劇”,“雷雨之夜,星辰隱匿,天空低吟著詩篇”。這一切商業化生活與古典藝術的融合,讓這片街區展現出了濟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筆者的外公是山東人,從小就有人說我的184身高和大骨架,長手長腳是源自于山東人的基因。但我之前對此沒有鮮明的認識,只是聽人說過濟南人個子比較高。
這次去到了濟南的核心商業街,才發現濟南相當多的年輕人外貌體面排場,且多有一種大氣軒昂的氣質,不由間讓我感到了某種冥冥之中的基因關聯。而他們的衣著風格,也突破了很多城市年輕人純粹的韓式光鮮亮麗路線。在亞洲的細膩輕巧風格外,又多了歐洲的簡約大氣。衣服單色的多,款式簡潔,基礎款居多。讓人感嘆,代表了中國年輕人著裝打扮的最前沿風格,相當的國際化。只可惜濟南的城市宣傳營銷不夠,酒香還是巷子深了吧。
這種國際化的著裝風格,不能說是群體的浪潮。但筆者第一次領悟到,是在2009年三月,第一次去倫敦的時候。市中心都是英國和歐洲各地的年輕男女,個個金發碧眼,五官深邃宛如古希臘雕塑,但卻都是一身深黑,舊舊的衣裝,并無明顯的時裝款式,透露出的卻是不經意的時髦,不經意的瀟灑自如。正如路遙所說,美麗的人,穿的越樸素,越顯得美麗。而北歐也是如此,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市中心核心地段,奢侈品店鋪極少,稀稀落落的。挪威首都奧斯陸中心區,甚至沒有什么品牌店,因為很多奢侈品牌子并沒有進入挪威。我耳聞目睹的這一切就是最真實的英倫,歐陸氣質。這與財富,榮耀無關,而是歐洲數百年的文化傳承。低調素雅深沉,內斂自持的范式。貌似樸質,卻透出一種不經意的高雅風度。時尚原本是個好詞,但現今已經濫化。這樣的著裝,無疑是彰顯了人類對于最本真的美與永恒的追求。就像我曾經說過的,商場是宣揚美與永恒的公眾場所。沒有人會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在年輕著,尤其是在商業街區,這樣的不說是爭奇斗艷,但難免暗流涌動的處所。
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年輕的商場漫游者們,在貌似閑庭散步的游蕩中,比較中,體味著悲喜歡欣的復雜情緒。但青春總是滿溢著憂傷,不殘酷刻骨就好。在這段漫游的旅程中,他們可以暫時忘卻現實生活的煩惱,青春一歲度一歲的惆悵,將自己投入青春光彩的展現,自憐。這不就是一個人生的戲劇舞臺么?就像王安憶在代表作《我愛比爾》中寫到的諸多精彩華章:
阿三坐在沙發上,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悠閑且有事的樣子。她的眼睛淡漠而禮貌地掃著大堂里忙碌著的人和事,是有所期待卻不著急……
停了一會,她站起身來,向商場走去。她以瀏覽的目光看了一遍絲綢和玉石,慢慢地踱著,活動著手腳。人們都在吃飯或者觀光,這一刻是很空寂的。雖然饑腸轆轆,可是阿三的心情沒有一點不好。她喜歡這個地方。雖然只隔著一層玻璃窗,卻是兩個世界。她覺得,這個建筑就好像是一個命運的玻璃罩子,凡是被罩進來的人,彼此間都隱藏著一種關系,只要時機一到,便會呈現出來……
這一回,她的神情更加輕松,帶了股勃勃的生氣。她一掃方才的冷漠和悠閑,臉上浮起親切可愛的笑容,使人覺著她有著一些按捺不住的高興事,她所以坐在這里,就是為了這高興事……
下一日,阿三直睡到日上三竿,下午三點才過江到浦西。這一回,她坦然地走進咖啡座,要了一杯飲料,然后,懷著新鮮的興致望著四周。此時此刻,正是酒店大堂活躍的時分。咖啡座里幾乎滿了一半,三三兩兩,有的高談,有的低語。惟有阿三是獨自一人,但她沉著而愉快的表情,使人以為立即有人去赴她的約……
阿三很得意這樣的對話,有著一些特別的意義,接近于創作的快感。這不是追求真實的,這和真實無關,倒相反是近似做夢的……
當她能夠熟練靈活地操縱英語,使對話越來越精彩的時候,這感覺越發加強了。這個異國的,與她隔著一層膜的,必須要留意它的發音和句法的語言,是供她制造夢境的材料,它使夢境有了實體。她真是饒舌啊,人家說一句,她要說三句。
C‘estlavie,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