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學》2025年第6期卷首語、目錄
卷首語
新媒介時代催生了新大眾文藝,各種社交平臺、短視頻、短劇、網絡播客、網絡小說等文藝形式在手機屏幕上鋪天蓋地涌現。學者南帆先生指出:“大眾紛紛作為主體坦然進入這個互聯網空間,新大眾文藝是一場創作者的革命。”
有媒體直接宣稱,這是一個“創作者時代”。創作者正在取代曾經無比嚴肅和崇高的作家、評論家等。創作者們創作了我們觀看的五花八門的視頻、我們閱讀的無所不及的各類文本,以及呈現各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他們正在獲得作為數字時代的網絡主播和文化傳播者的影響力地位。靠新媒介傳播,有大眾趣味——構成了新大眾文藝的本質特征。作品完全依靠互聯網平臺的手機客戶端發布,吸引無數的讀者去閱讀或觀看,無數的文藝空間,無數的作品、作者,無數的受眾,形成一種眾聲喧嘩、彼此嵌進、互為迭代的新大眾文藝的繁復而龐大的場域。巨大的流量和市場效益以及迫切的變現需求,讓創作者們絞盡腦汁、各顯神通,要么創作出超越自身、具有持久吸引力的作品,要么有足夠的自知之明,在受眾厭倦之前,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變現。
一個事實是,高科技文化背景正在催生新的想象力,互聯網正在促進文學形式的突破,公號體文學正在改變純文學的預設,短視頻短劇動漫游戲正在給文學藝術帶來新的品質……這一切都在大文學觀的視野下發生,構成了我們重新審視嚴肅文學的背景和推動力。如何化解嚴肅文學的閱讀吸引力和藝術深度之間的尷尬,成為寫作無法回避的問題。本期中篇《幽野》(子禾)、《極限下水》(高滿航)以及短篇《遙不可及》(曹軍慶)等均在故事吸引力和深度之間達成默契和協調。需特別提到的是,著名作家閻連科先生為《幽野》寫來評論,提出了青年作家寫作中進與退的問題,發人深思。本期特別策劃“海洋文學小輯”,以文學的方式參與福建“潮起東南,向海而歌”的海洋文化建設。
目 錄
小 說
重點推介
子 禾 幽野(中篇)
閻連科 我們寫作的進與退——讀《幽野》給青年作家子禾的信
中 篇
高滿航 極限下水
短 篇
曹軍慶 遙不可及
王 彬 高校往事
王安林 甲殼蟲
海洋文學小輯
葉楊莉 半島回音(小說)
萬小英 馬可·波羅和曾鞏在閩海(散文)
浪行天下 你用了多少詞折騰大海(詩歌)
蕭 然 大海,擁有無數的分身(詩歌)
劉 歌 海的回聲(詩歌)
詩 歌
頭 題
葉玉琳 必有人重寫大海(組詩)
現 場
陳年喜 峽河上的野麻鴨
梁書正 我知道那些深情的搖曳
熊衍東 小草星星點點的花格外不起眼
許 嵐 霞浦憶(組詩)
散 文
實 力
周吉敏 橘錄
八方文采
沈榮喜 門
黃墨卷 暗隙有光
文藝探索
傅 翔 味覺史詩中的家國敘事——長篇小說《聚春園》的文化解碼與歷史重構
聶 茂 歷史的在場與精神的返鄉——李國武散文集《苦蠶》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