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2025年第6期卷首、目錄
卷 首
寫下“六月”兩個字,滿紙頁上都響起純真的笑聲。這個月的第一天,被歷史地定為國際兒童節,意在提醒所有人,我們要為孩子們的自由、健康和快樂負責。我刊也循舊例,精心編輯了以兒童文學為主要內容的這一期。名之兒童文學,當然不是只有兒童才能閱讀,而是強調這些文字——小說、散文、詩歌、童話——是以純美與童心為旨歸,在各自的文體和尺度內,講述不同成長的心得和豐富復雜的生命經驗。
人生之初的經驗需要被充分表達。因為孩子們涉世未深,不及洞察成長的奧秘,也尚不能掌握自我表達的方法,便由那些成年寫作者動用“過來人”的記憶、經驗和想象力,敘述出一個又一個不同年代的成長故事。這些既是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并非太陽底下無新事,而是面對世界和成長本身,我們有大致相同的體驗與認知。所以,“大運河上的星空”既是北京少年樊糕的星空,也是荷蘭畫家凡·高的星空;而走在成都街巷里“那時候的青梅竹馬”的小哥、蔣義和梁小貓,既是作家楊紅櫻的伙伴和街坊,也可能是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同學與鄰居。不同的時空,我們經由可通約的人生經驗,一次次得以相聚和重逢。
人生之初的經驗同樣也需要自我表達。倘若孩子自己開口,他們會發出什么樣的文學聲音,講述出怎樣一種生命體驗?
——這也是本期我們策劃“少兒詩歌小輯”的初衷。入選的三十名小詩人,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所發表的作品多半也是他們詩歌創作的“初啼”。盡管不免簡單稚嫩,但那初啼之聲正因為簡單稚嫩才真實,因為真實才無比動人。桐花萬里丹山路,我們反對文學的速成,也無雛鳳必定清聲的執念,我們只是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就生命經驗和表達方式而言,相互間當有微妙的差異。文學的意義在于交流和溝通,更在于差異與互鑒。如果文學可以從娃娃抓起,那所要抓住者之一,可能正是他們作為“這一個”的獨特的差異性表達:
我喜歡拍照,用我的眼睛和手
記錄我看到的世界
這些時候,我可以決定
星星的遠近,樹的高矮
——李晨熙《拍照》
—— 編 者
目 錄
小長篇
大運河上的星空 · 翌 平/004
中篇小說
那時候的青梅竹馬 · 楊紅櫻/054
小白 · 馬金蓮/092
與羚同名 · 龍仁青/108
新浪潮
水鳥長眠海心沙[中篇小說] · 程惠子/129
一條蛇的冒險之旅[童話] · 杜 凡/145
散文
豹貓之瞳 · 劉東黎/153
我的少女時代 · 嚴 彬/166
藏在童謠里 · 徐 魯/176
詩歌
我想擁有一片田野 · 李魯燕/181
紙上的世界 · 錢萬成/185
半聲鳥鳴 · 楊 角/188
少兒詩歌小輯 · 王梓祺 肖浣西
蔡曉丹 劉牧也 陳秋燃 吳伊然
李晨熙 趙奕鑫 王翊新 戴子欽
湯政和 黃晟庭 徐晟珺 非星嶼
馬千言 虞瑾萱 張恩潤 閆 斌
劉羽亮 李子遠 董 旎 韋君予
馬蕓熙 馬晨睿 葉尼西 雷楚玥
劉數夕 張云齊 梁均溢 黎健邦/191
信息
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學獎揭曉/204
人民閱卷
“讀者塑造著雜志的方向和溫度”/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