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文字賦予音樂的時代溫度: 方文山個人藝術品捐贈儀式及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行
活動現場
5月29日,由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支持,中國現代文學館及作家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方文山個人藝術品捐贈儀式及讀者見面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活動現場,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導演方文山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了個人藝術品,并帶來主題演講《音樂里的文字世界》,向在場嘉賓和讀者分享了歌詞創作的藝術哲學,共探音樂與文字中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共鳴。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蔣好書、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計蕾、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王婉等出席活動。活動由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主持。
方文山與作家出版社保持著深厚友誼,雙方從2006年開始已進行近20年合作,出版《關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青花瓷:隱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如詩一般》等作品。方文山在這些作品中延續了歌詞創作中獨樹一幟的語言結構和重組特色,以新穎視角和獨特敘事方式,構建出充滿詩意與想象的文學世界。
顏慧表示,在華語流行文化領域,方文山的名字承載著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密碼”和“流量密碼”,讓古詩詞的意境在流行旋律中重生,讓文化傳承變得可聽、可感、可共鳴,在華語樂壇產生深遠影響。作為不斷突破邊界的跨界藝術家,方文山同時也是一名風格鮮明的文學創作者。他深諳語言解構之道,用文字賦予歌曲靈魂的重量與時代的溫度,構建起壁壘分明、極具先鋒精神的后現代新詞風,為填詞藝術開辟出一片廣闊天地。六百多首已發表的歌詞作品,是方文山在音樂創作領域交出的答卷,也成為無數人難以磨滅的青春記憶。
計蕾代表中國現代文學館接受方文山藝術品捐贈
方文山出版作品
捐贈環節中,計蕾代表中國現代文學館接受了方文山的青花瓷藝術品捐贈,并為其頒發入藏證書。計蕾表示,此次捐贈為研究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了珍貴素材。儀式上,方文山還獲贈了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禮品,雙方以文化與創作為紐帶,完成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藝術對話。
在主題演講《音樂里的文字世界》中,方文山以“歌詞與詩的差異”為核心,展開了一場兼具學術深度與趣味表達的分享。他談到,隨著白話文運動的興起,詩與詞徹底“分家”:現代詩放棄了古典格律,以主觀性表達個人情感,無需韻腳與人稱代詞;而歌詞作為“服務性創作”,需以“情感的最大公約數”為基礎,通過“你我他”等人稱代詞構建代入感,并依托韻腳賦予文字音樂性。“歌詞是聽覺與視覺的雙重藝術,人們能默寫歌詞卻難背長詩,正是因為旋律的節奏感輔助了記憶。”此外,方文山還揭秘了新人階段的創作困境——從“被動式寫作”的比稿競爭,到“先有曲后填詞”的行業常態,展現了流行音樂創作背后的艱辛與堅持。
互動環節,方文山與現場讀者進行交流,圍繞“詩意與節奏的沖突”“創作靈感的保鮮”“動畫電影創作中的詩詞元素”等話題展開思考與討論。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儀式與演講,更是一場關于文化傳承、創作哲學的深度思辨,見證了方文山作為一位跨界藝術家在音樂、文學、學術等多元領域的持續突破,也為當代文化創新提供了一份極具價值的實踐樣本。
(攝影:作家出版社 劉豈凡 / 中國現代文學館 李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