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刊》2025年第3期|李昀璐:隨機降雨
鹽
白色的霜爬上石頭,鹽
在曬場邊,析出水分,展示粗糲的沙態
這原屬于海。在云貴高原,群山中小鎮
以鹽井命名的地方,海浪也曾游歷過嗎
遙遠海浪的余脈滯留山谷
彝女阿招,曾在黑牛的引導下
于河邊山腳處,發現自然溢出的鹵泉
在站立的豎井里,鹽是垂直的
而后有作坊,集市與城鎮
再有馬和騾子馱過的落日,寫入石刻
鹽稅兌換的銀子,流入遠方,折射另一種
金屬質感的白,若它也有自己的朝代
餐桌上,以不同用量差異
沉默地建立味覺秩序
每一種食鹽使用方法,都是幸存的
博物指南,廟宇在高處,也在市井
拾起廢棄鹽井中,斑駁的圓形石塊
像個海螺,如果吹響漫長火車的鳴笛聲
上一站北宋。似是須臾,似是故里
鹽都升起又陷落
找鑰匙
仿佛在生活的裂隙里憑空消失了
記憶之外,存在著精密又拙劣的魔術
花費一整天,她尋找鑰匙
那些指紋和密碼鎖沒淘汰的部分
瑣碎作響
打開柜子,挪開桌椅,像之前每次
花費一整天把屋子打掃干凈
翻找手袋,拿出雜物又放回
熟練如每天準備飯菜
再收拾整理,還原一切
位置是靈活的,也似固定
只有消耗在持續發生
她已是房間內最年長物品
器具的最終歸宿是遺失,或破碎
她忘記自己丟了什么
時間流逝仍一無所獲,卻想起
還有更多失物,在悄無聲息時退場
像個巨大黑洞,那條裂縫越來越大
很多次,她感覺自己也快要
漏下去
碗
從土中脫胎,它在餐桌。盛滿重門疊戶
每日應進的餐食。沉默的飯桌,鎖死
黃金燕羽靈巧的喉舌
試探味蕾,它繪滿
吉祥紋樣的青色皮膚,攜帶瓷片冰冷溫度
破落家族最初的振動,從它身上蕩開
再覆蓋再波及所有執筷的手。褪下的金釧
更換的姓氏,是無關定語
盛放過的海味或灰塵,比碗更易碎
更迭的指紋,開片膚淺傷痕
剝離的碗的一生,在博物館
最深最恒久的光與夜,環繞
一個量詞里濃縮的時間
可以辨別一種生活的真偽嗎
面 具
去未來,以回溯過去的方式
讓所有發生過的事,都重新發生
正如有人
曾精細地打磨一種長久的表情
輔以時間,讓它停在臉上
調試情緒,以完成嚴絲合縫的卡扣
五官和情緒,是最莊嚴的榫卯
這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
保持狀態,在茶水間,在地鐵站
在每個風塵仆仆又筋疲力盡的晚上
想起千年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
跳完舞后,想摘又摘不掉的笑容
隨機降雨
車已停下而你不想回家
客廳還陳列爭吵的物證
調停一場小型戰爭
在疲憊中,一顆顆收回
擊向虛空的彈孔
曾經你經過一個瓷碗的裂隙
無法復原,頑固的降雨
敲擊日常里最微小分歧
因脆弱而相擁的人,在三十年之后
還要持續共享彼此的衰老和偏執嗎?
親密的花枝已無暇修剪
若余生只如灶臺上隔夜米飯
生硬又冷,那回憶中
第一次念出那個名字時的遲疑與歡喜
也似遙遠幻覺
多么無趣,練習消磨,習慣損傷
過期藥物無法醫治故園的頑疾
支離的客廳,雨水已經漫過雙膝
你在這里學會如何愛一個人
也學會對這樣的愛保持恐懼
【詩人簡介:李昀璐,女,1995 年生,駐村工作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