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蔣原倫:貍貓換太子及其本事
來源:《隨筆》 | 蔣原倫  2025年05月23日12:28

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曾經家喻戶曉。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小說《三俠五義》中,《三俠五義》雖然是清代石玉昆所著,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現時流行的紙質文本是光緒年間的文人根據石玉昆說唱的內容記錄加工的產物。不過,許多人不一定讀過《三俠五義》文本,舊時文盲不少,更多觀眾是從各種戲文和曲藝中聽聞這樁曠世奇案的。

筆者本人最初也是從蘇州評彈中知曉這個故事的:小時候一邊做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一邊聽著老式無線電里的宮闈奪嫡秘事,吳儂軟語里透著血淋淋的殘忍。那時候我以為這就是歷史,后來才明白那是文藝作品,是文化人的創作。但是怎么就虛構到宋仁宗頭上?為何要虛構?我從沒有想過。

一般而言,講故事有兩種結構:開放式結構和鎖閉式結構。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在《三俠五義》中是開放式敘事,在小說的第一回就埋下伏筆,從宋真宗的兩位妃子懷孕生子說起,誰生了兒子就可以繼承大寶。由于李宸妃先產子,于是劉妃和太監郭槐設計用貍貓調包,并讓宮女寇珠將孩子投入金水河。善良又忠義的寇珠將孩子交給了太監陳琳,由他把孩子轉移到南清宮八千歲府中。另一邊糊涂的真宗皇帝聽信劉妃讒言,居然將李宸妃打入冷宮,后來又賜死李宸妃。所謂無巧不成書,劉妃生的兒子在六年后得病身亡,真宗膝下無子,將八千歲的第三個兒子過繼來承嗣,這就是原先被貍貓調包的太子,日后當國四十年的仁宗皇帝。真是蒼天有眼。

不過在一些地方戲曲中,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是鎖閉式倒敘結構,在基本情節不變的情形下,各有發揮,內容大致如下:包公陳州放糧,遇到盲人老婦告狀喊冤,這就是當年在一干忠臣義仆掩護下從宮中脫逃、大難不死的李宸妃。然后冤情一五一十回放,從當初中秋節御花園中賞月,宋真宗許諾“有太子者,即立為正宮”說起……明察秋毫的包龍圖知道茲事體大,各種調查核實,查驗證物,并攜李宸妃回朝,途中一切嚴加保密?;鼐┖蟀魏昧死铄峰尴沟难劬?,再經一番巧妙的安排,終于使仁宗母子相認,并處死了郭槐。早已升為太后的劉妃知道事情敗露,嚇得一命嗚呼,省卻了仁宗處置上的困擾。

由于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年代跨度大,又涉及宮廷內外、京城外省、朝野各色人等三四十個,所以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許多地方劇種各顯其能,繪聲繪色,故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有一個梨園笑話,有一位說書人講到一半,回鄉處理家事,請了另一位說書先生代勞,并告知劇情落在何處,待他一個月回來,代勞的說書先生告訴他,劇情依然在一個月前的原處,可照舊續講。其實像貍貓換太子這類故事,有足夠大的空間迂回,可以橫生出許多枝節,每一個關節處都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可以繁衍出許多花絮。不過人們想不到的是《三俠五義》居然也繁衍出一部《七俠五義》來,其間竟還有晚清樸學大師俞樾參與,也算是一樁儒林趣話。

俞樾乃國學大家,學問了得,有“門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之美譽,是陽春白雪的代表人物,清末民初的諸多大師如章太炎、吳昌碩等均出自其門下。而《三俠五義》作為武俠小說,算是下里巴人。不過陽春白雪倒是很關心下里巴人,早在胡適氣血方剛猛烈抨擊文言文、倡導白話文學之前半個來世紀,俞樾就對各類民間文學和地方曲藝了如指掌,諸如《開辟演義》《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西游記》《龍圖公案》《鶯鶯傳》《今古奇觀》《紅樓夢》等,都在其興趣范圍內。某日,俞樾和老友尚書郎閑聊,說:“今人學問,遠不如昔,無論所作詩文,即院本、傳奇、平話、小說,凡出于近時者,皆不如乾嘉以前所出者遠甚?!币环瑖@息。對方回應道,坊間有《三俠五義》,近時所出,頗可觀。俞樾欣然閱讀,評價極高:“如此平話小說,方算得天地間另一種筆墨。”然而點贊歸點贊,俞樾對開篇貍貓換太子的情節很是不滿,認為荒誕不經,于史無據,于是決定自己動手,改寫了第一回。另外他又數了數小說中大俠人數,有七位以上,只多不少,遂又改書名為《七俠五義》,于是乎坊間有了《七俠五義》和《三俠五義》兩種版本的小說。其實除了第一回內容有異,其他一百一十九回,除了文字表述上有增刪和修訂,沒有什么大的變動。

《三俠五義》作為公案武俠小說與《聊齋》等雖然是兩種路子,但是其中神妖狐鬼的內容實在不少。若論荒誕不經之處,全書頗多。俞樾之所以只改寫《三俠五義》的第一回,是為了澄清一些史實。雖然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是虛構的產物,但是涉及宋仁宗和包公兩位歷史上真實的人物,關于他們的身世和行狀還是要交代清楚。俞太史親自操刀大致是想告訴讀者,虛構盡管虛構,但什么是小說家言,什么是歷史,該弄明白的還是要先弄明白。所以,他把《宋史》直接搬進了小說。因為《三俠五義》是在《龍圖公案》等說唱文學的基礎上擴展的,包公是小說的第一主角,所以在《七俠五義》中,俞樾首先交代的是歷史上包拯是怎樣的一個人,擔任過哪些官職。文中還特別說明,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間并不長,不像小說中敘述,好像他沒有當過別的官職,終身只做過開封府尹。不過包公斷案神奇,在正史中也是有記載的,俞樾隨手摘錄了下來。意思是了解歷史上包公的身世,并不耽誤讀者欣賞那個魁星下凡,晝斷陽、夜斷陰,清廉正直,無所不能的包青天。

不過,很可能俞樾最想說一說的,還是貍貓換太子。這段公案,盡管子虛烏有,也是事出有因,說復雜倒不復雜,說簡單也不簡單。

俞樾將正史中有關李宸妃的身世做了簡明介紹:

李宸妃杭州人,初入宮,為章獻太后侍兒,真宗以為司寢,遂生仁宗,章獻太后以為己子。及仁宗即位,宸妃默然退處先朝嬪妃之中,仁宗竟不知為宸妃之子。直至章獻太后崩,燕王始為仁宗言之。其時宸妃已薨逝多年,仁宗號慟,追尊為皇太后。李宸妃事只是如此,何嘗有貍貓換太子之事!

不得不佩服俞樾的簡括勾勒能力,短短數言就把如此糾葛的事情交代得明明白白。

然而在《宋史·仁宗本紀》中,關于此事居然只記載了一句話:“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闭嫠^事體越大,記載越省簡,如果不知情還真顛倒了因果關系。實際情形是直至章獻太后去世那年,宋仁宗二十三歲,且已經當了十年皇上,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哀痛之至,于一〇三三年的農歷四月壬寅日,追尊李宸妃為章懿太后。如此重大的事情,正史只用“至是帝始知為宸妃所生”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簡直不可思議。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母子不能相認,既違背人性,也有悖社會倫理,如此大事,何以在正史中的記載如此吝嗇?這實在說不過去。難怪在民間會生出種種演義。

章獻太后是女強人,迫于她的淫威,無人敢將真相告知仁宗,這可以想見。不過,從仁宗出生到繼位,這十三年中,她的親爹真宗有的是時間,可以從容安排講明真相,難道真宗也是怕老婆的主?有野史記載,當初作為侍女的李宸妃在侍奉真宗盥洗時,頗受真宗喜歡。她告訴皇上自己昨晚做了一個夢,有一赤腳道人說將成為自己的兒子。真宗說,我來成全你。于是當晚就臨幸了李宸妃,后來李宸妃生下了仁宗。但是李宸妃做夢也沒有想到生下的兒子歸了他人。

真宗年輕時也頗勵精圖治,有所謂“咸平之治”,還御駕親征抵抗遼軍。晚年昏庸,偽造天書,大搞封禪活動,勞民傷財,又是另一副模樣。此時他滿腦子里只有天書祥瑞是頭等大事,完全沒有李宸妃的地位,也不把別人的感受和痛苦放在心上。

在封建宗法制社會中,講究的是母以子貴,因為傳宗接代、光耀門庭的重擔全落在男子肩上。按理皇家更是如此,在一眾嬪妃中,誰得子,誰就有出人頭地之日。不過李宸妃卻沒有,她這個當母親的不僅沒有顯貴,而且即便孩子就在眼前,也無法相認。緣由是她身份卑微,只是侍女,所以盡管生了兒子,也歸他人所有。設想如果章獻皇后自己有兒子,就不會把李宸妃的兒子據為己有,即便李宸妃生兒在前,因為是庶出,也不可能占了太子的位子。不過在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中,一切都反過來了,正是劉妃有兒子,所以要先害死李宸妃之子。在權力場上,頂峰就是險峰,與絕對的權力相伴的是巨大的誘惑和風險??傊胀ㄈ思业挠H情和日常的社會倫理,到了權力中樞就完全變味。例如在唐代宮廷,手足相殘,母子相害之事接二連三,武則天為了攫取最高權力,逼死親子李賢,這種情形到了宋代似乎有所改善,除了斧聲燭影有點捕風捉影,之后的權力交接雖然劍拔弩張,但是沒有那么血淋淋。真宗駕崩,仁宗年少,劉后垂簾聽政,殺伐決斷很是神武,于是有大臣攛掇太后仿效武則天,取而代之。權臣程琳曾獻上《武后臨朝圖》以供參照,太后將此圖扔在地上,稱:“吾不作此負祖宗事。”以表明立場。

劉太后是否有過覬覦大寶的念頭?正史諱言。但是在《宋史》有關魯宗道的列傳中略有透露——劉后曾問他對武則天如何評價,作為參政知事的魯宗道秒回應:“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想必在簡短的回答之前,他早就有思想準備。魯宗道知道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義正詞嚴,不能有任何猶豫,不能搞理中客(如替武則天擺幾分功勞,再說幾分過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打消劉后可能的篡位念頭。雖然一方面朝中有佞臣勸進,但是像魯宗道這樣立朝剛正的大臣,宋代還是有一批的,像范仲淹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匡正天下社稷為己任的士大夫絕非鳳毛麟角。設想如果與劉后互動的官僚都是阿諛逢迎之士,情形就完全兩樣了。表面上看,魯宗道這些大臣好像只是忠于趙家天下,如果他們頭腦靈活一些:忠于誰不是忠于?誰當皇上不是皇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就會是另一番局面。其實魯宗道等并不是愚忠,他們恪守規矩和秩序,求道不求官。應該說忠于規則和忠于權力是有區別的。規則的實施有時雖然要倚仗權力,但是權力一旦不受規則約束,就會給國家社稷帶來災禍。規則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契約。這是某一群體共同認可的行事準則,不能朝令夕改。其實類似的觀念認識在戰國時就已經具備,當時的稷下先生如宋钘、彭蒙、田駢等就“圣人之治”和“圣法之治”孰優孰劣有所探討,并認為圣法之治可以獲萬世之利。

話題還是回到劉后,她雖然未有篡位,但是霸占他人骨肉,心安理得,以至于真宗前腳賓天,后腳就讓李宸妃等去守陵,連李宸妃去世也未當回事,打算草草料理。于是宰相呂夷簡看不過去,發表了一通意見,意思是宸妃躬育圣主,不能草率從事。劉后專門召見呂夷簡,問道:“相公欲離間我母子耶?”呂夷簡說道:“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也,喪禮宜從厚?!币残姨澛爮牧藚我暮?,以一品禮殯規格厚葬,并且以水銀防尸體腐敗,才避免了日后的麻煩。后面的故事雖然不像貍貓換太子般驚悚,也足以警世喻世醒世。劉后去世后,有人告訴仁宗生母真相,并稱李宸妃死于非命,仁宗悲痛難止,一面派兵包圍劉氏家族,一面開棺驗尸,見死者玉色如生,衣冠莊重,才確認不是被人害死的,否則劉氏族人恐怕要遭殃。

劉后厚葬李宸妃的一系列做法雖然略有彌補,但是民間并不認同,所以在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中,她必然以陰險狠毒的反面角色呈現于觀眾面前。

貍貓換太子的故事雖然在《三俠五義》中基本定型,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是自認有“考據癖”的胡適專門為《三俠五義》作序,對故事的演變過程做了回溯。在序文中,胡適認為歷史上的包拯,剛正清廉,笑比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所以成為民間傳說中理想的清官,也使包拯成了一個箭垛式人物,人們把許多奇案的偵破都歸功于他?!度齻b五義》中,除了貍貓換太子,其他一些故事如烏盆案等,也是從民間長期流傳的包公戲和包公案等脫胎而來的。不過就貍貓換太子而言,最早的故事線索,是來自元雜劇的《李美人御苑拾彈丸,金水橋陳琳抱妝盒》,說的是劉妃讓使女寇承御將李美人的兒子騙出來弄死,寇承御不忍這么做,遂交給陳琳藏在妝盒中送到南清宮八大王處撫養。后來李美人的兒子長大成人,繼承了王位,才母子相認。整個劇本從頭到尾沒有包龍圖什么事。不過包公既然是箭垛式人物,這個故事早晚會輻射到他身上。于是到了明代,這樣一個奪嫡的故事果然被《包公案》收編。宮廷權斗一旦進入故事,就不會按照歷史腳本走,而是按故事自身的邏輯演進。在包公案中,最有戲劇性的關節在于調包,即劉妃和李妃同時生產,不過劉妃生的是女兒,她指使太監郭槐將自己的女兒和李妃的兒子調換,這樣就有了若干年之后,桑林鎮半盲老婦(李宸妃)告狀,包公斷案等相對復雜一些的情節。為了讓郭槐招供,包公甚至和仁宗皇帝一塊兒裝神弄鬼,進入陰曹地府,仁宗扮閻羅,包公扮判官,總算嚇得郭槐說出實情。結局是劉妃賜死,郭槐受鼎鑊之刑。也就是說在明代,宮廷奪嫡的故事演化為調包計,那只貍貓還遲遲未有現身。

不知胡適先生為何要批評包公案是“一個不懂得歷史掌故的人編造出來的”,難道人們最熱衷看、說書人最熱衷編的宮廷密闈故事的前提條件是要符合歷史掌故嗎?如果是這樣,就不可能有后面貍貓換太子故事的面世。應該說故事的流傳有自己的生命和走向,也有自己的時代氛圍。宮廷生活越是神秘,在民間的流傳就越是離奇。貍貓換太子的出籠就是這樣把一個宮廷奪嫡的故事演變到了頂峰。

不過以貍貓來調包太子的情節最初出現在什么時候,可能永遠是一個謎。反正石玉昆在《龍圖公案》或《龍圖耳錄》中,已經把這個故事講得有模有樣了。也許石玉昆就是貍貓換太子的創造者。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即它是包公案從明代到清代的二三百年的說唱文學中逐漸生成和豐富起來的,石玉昆只是集大成者。按當年鐘敬文先生的說法,貍貓換太子是流播于東西洋各地的民間故事的一個翻版。因為國外許多民間文學中都有類似的調包情節,即以貓狗來替換嬰兒或小王子,這在某種意義上似孕育了結構主義敘事學,即故事的基本角色和若干功能會推動著情節朝更加復雜或撲朔迷離的方向演進。至于貍貓是出現在明末、清初還是晚清,都無關緊要。

胡適寫《〈三俠五義〉序》除了梳理該書的流傳和成形過程,并對其中貍貓換太子、烏盆案等故事做個案分析,其實還另有深意,他想就此印證中國的古代史中許多傳說和民間故事遵循的是同一個邏輯,這就是添枝加葉的邏輯,例如就拿古代的井田制來說,胡適認為孟子只說了幾句不明不白的井田論,后來的漢儒,你加一點、他加一點,三四百年后就成了一種縝密的井田制度。另外,上古堯舜禹之間的禪讓之說也是添枝加葉的產物——胡適想說明,有關上古的歷史敘事和文學敘事有許多共同點,不能輕易把傳說當歷史。

胡適有考據癖,其實俞樾在這方面更是功底深厚,樸學大師并非虛名。他不僅對《三俠五義》有興趣,對包括《三俠五義》在內的民間說書藝術也頗有研究。民間故事能廣泛流傳,借助的是各種曲藝和說唱,而其中平話傳播最廣。因為平話只需說書人一人表演即可,省卻了各個角色的扮演和彈唱的功夫,是娛樂和傳播成本最低的方式。

俞樾翻閱《永樂大典》等典籍尋找平話的源頭,認可其興起于宋仁宗年代的說法,因為那時“國家閑暇,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這一推理的基礎是平話應該興起于太平盛世。如果說唐代尚未有平話這類通俗文藝形式的記載,那么五代十國戰亂頻仍,沒有這樣的閑適時段,只有到了宋代才有可能。宋代的天子都雅好文藝,到仁宗年間,連武官上朝說話都文縐縐的,一通拽詞,弄得皇上都膩歪。在這種情景中,民間通俗文藝不興旺都不可能。陸游有詩云:“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似描繪了這樣的場景:鄉村的黃昏,一天勞作下來的農人聚在蒼老的大柳樹下,聽評書藝人說古道今。不過在宋代,人們可以大講漢唐傳奇,畢竟不敢將當朝天子納入故事中,所以到了元代,前朝歷史就進入了演義,并按故事的邏輯演進,以至于弄得俞太史好生不安,親自下場,也顧不上文體是否統一,在小說中直言:“何嘗有貍貓換太子之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五月天激激婷婷大综合丁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 |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