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記一次研討孫犁作品座談會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段華  2025年05月22日18:35

1994年4月18日拍攝于天津學湖里孫犁先生寓所。前排從左至右為韓映山、孫犁、徐光耀,后排為本文作者

1998年4月到1999年9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先后出版孫犁的《書衣文錄》《蕓齋書簡》和“耕堂劫后十種”。1999年11月13日,出版座談會在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召開,主題為“回眸:孫犁二十年”。事前,已經給參會的作家、評論家每人送了一套“耕堂劫后十種”,所以,他們發言時都準備得充分,談起來也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座談會開得很有成效。

我當時把每個人的發言都錄了音。會議結束后,請楊鋒磊對錄音進行整理。小楊很盡心,用了一個多星期才初步整理好錄音。我把其中的一萬來字寄給劉宗武,老劉修改后,又給我寄回來。我也在文稿上改動了一些整理時沒寫準確的字,就存放了起來。最近,在一捆資料中發現了這個26年前的整理稿。

我又讀了一遍這整理稿,回憶起那時候的場景。現在,我把這個未全部整理出來的錄音稿先拿出來發表(括號內文字都是我加的),余下的今后再整理出來。發表“回眸:孫犁二十年”部分錄音稿,是對孫犁先生的紀念,也是為研究孫犁作品及其出版提供一點史料,特別是對那些發言的逝者,我覺得也是很好的紀念。

以下是“回眸:孫犁二十年”座談會發言記錄。

劉宗武(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時為孫犁研究會秘書長):

孫老這十本書,汪總(汪家明)是總策劃、編輯人。孫犁以前的作品就不用說了,從1976年以后孫老又恢復了寫作,最早寫的是《遠的懷念》,可能是1976年寫的吧,一直到1995年4月寫完了《理書四記》,《天津日報》發表的,除了1995年下半年以后還有點信外,文章是絕對沒有了。這十本書可以說是從粉碎“四人幫”以后一直到1995年二十年之間孫老的全部心血,共一百二十幾萬字。這幾本書出的最早的是《晚華集》,大概是1979、1980年前后出版的(《晚華集》,1979年8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最后一本《曲終集》是1995年出的(《曲終集》,1995年11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前后將近二十年。這十本書,印數最多有一萬多冊,最少是二千多冊,出的參差不齊,而且很多書脫銷了,很多讀者都存不全,恐怕在座的能保證這十本書都有的也不是很多。山東畫報出版社的汪總編和我出了孫老的《書衣文錄》之后,覺得很有必要把這十本書都出一下。后來征得孫老家屬的同意,我們就把書重新編了一下。今天我們就這十本書的出版和孫老粉碎“四人幫”以后寫的這么多東西來座談座談。

下面請孫犁研究會的會長、《天津日報》的副總編滕云同志來主持這個會。

滕云(時為孫犁研究會會長):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來講講我們對孫犁的感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孫犁同志近十三年(實際是十六年)出了十本書,大家都看了,原來陸續都出過,但是這次山東畫報出版社投入很大的力量,出得很漂亮,我認為這是一個文化上的功業,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孫犁同志的《曲終集》出了以后,很多同志對他這個書名很有想法,我也跟孫犁同志說“你為什么取這么個名字呢”? 當時我也可以理解。現在重新看《曲終集》,特別是它的后記,實際上孫犁同志并不是沒有考慮“曲未終,人還在”的情況,他的意思是說,假如不與老天爺說再見,還要繼續寫的,沒有說是絕筆了。但是,1995年以后他確實是輟筆了。孫犁同志在文學上馳騁了一生。昨天晚上我還翻了翻這十本書的后記(除了有兩本書沒有寫后記,其余的都有),我深深感到孫犁同志這十本書,他的后記,構成了他晚年或者說是這二十年探求生命的曲線。《晚華集》出來以后,我看是帶著粉碎“四人幫”以后的歡悅,對自己文學生命復蘇的期待和一連串的希望,后來的好幾本都是這種心態。《老荒集》《遠道集》以后逐漸地有抑有揚,自己的心態也抑抑揚揚,所以我說這十本書是孫犁同志晚年生命樂曲的一首旋律,高高揚揚,揚揚抑抑,抑抑揚揚,最后的《曲終集》也沒有完全抑,還是有揚。

雖然孫犁同志在醫院里聽不到我們的聲音,但是我們的心貼近孫犁,這個機會確實是不多了。實實在在地說,趁孫犁同志還健在的時刻,專門為孫犁同志召開的文學集會不是很多了,所以我希望大家暢所欲言。

從維熙(著名作家):

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就一個概念、一個涵義上來說,孫犁同志是獨一無二的。這并不是說他在文學造詣上在中國的大師級文學作家中沒有第二人,而是說他的人文行為、人文標準、人文氣質,他從解放區來而又給我們留下的不同于其他從解放區來的一大批作家的文字,所以我覺得孫犁是一個很特殊的作家。

從我們這一代人來講,受影響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類似自己的童年生活,這是在夢魂牽繞,不可割斷的;第二個就是當初用文學產生巨大的心靈震顫的人。我覺得就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上世紀50年代初期,受影響最大的像房樹民,像故去的劉紹棠、韓映山等等,還有天津的阿鳳,還有幾個工人作家等等,那影響力之大,既是春雨潤無聲,又是雷霆萬鈞。所以說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把孫犁視為心里的一顆明星,那時我們年齡在十八九歲,當然我們現在不同了,就是說我們自己也有不少作品了,我寫的作品累積起來恐怕比孫犁的還要多,但是跟孫犁同志是沒辦法來比的。他的文字很沉淀而又不失于飄逸,他的整個人文行為我覺得在今天來回眸有很特殊的意義。現在某些文學趣味、文學意象與孫犁那一代人,包括我們這一代人,包括以嚴肅文學為己任的這一代人好像都游離得很遠,當然他們都有他們不可取代的時代背景。我說孫犁只有一個的意思,就是說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學時代的終結,我自己是這么想的。

這套書看了以后,我比較喜歡它很適合于像孫犁這樣的人的性格,我覺得孫犁同志如果能看看這書的話,他心里一定高興。他不希望搞什么精裝啊,追求什么輝煌,他是淡泊名利的。我覺得他看了這樣一套書,會心里滿意的。

曾鎮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這套書具有一種樸素的風格,我覺得像孫犁那一代人比較信奉的“樸素是最高的美”。這套書整個的裝幀設計都是樸素的,但是比起原版來說它又增加了一些手跡、圖片等等,封面也有孫犁的頭像,我非常滿意。一個是非常尊重孫老原來自己編訂的順序,我就怕出版社隨便把每一本書的篇目進行修改、變動。這套書完全是按孫老原來編訂的原貌出版的,這對研究者來說提供了不少方便,因為孫犁這套書的每一本都是可以集中進行研究的。我比較集中地認真研究過其中的兩本,就是最早的兩本——《晚華集》和《秀露集》,寫了一批文章。當時想一本一本地接著進行研究,接著寫下去,后來由于生活和寫作遇到了一些曲折,沒有能夠做。最近我想重新做這件事,就覺得這套書為我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另外,我想談談對孫犁的認識。我覺得孫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個優秀的、風格獨特的小說家,如果從當代文學這個歷史范疇里來看,有了“劫后”的這十本書,我覺得孫犁可以稱為當代文學史上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我覺得可以用毛澤東評價魯迅的這“三個家”來評價孫犁。

為什么說他是思想家呢? 這十本書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對中國社會的解剖,對中國知識分子、中國文化現象的解剖,通過對文化現象的解剖來解剖我們這個民族的靈魂。從這套書的一個總的主題可以看出一個非常博大的、非常精微的思想家的風貌。這個思想家不見得有非常嚴密的思想體系,他的思想跟魯迅的一樣是具體的思想,是針對具體的社會現象、文學現象、作家作品的具體的思想,這種思想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可貴的,所以我感到他是一個思想家,一個很杰出的思想家。盡管他1995年已經封筆了,但這些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拿出來,我認為在今天都有現實意義,都能給我們的思想以啟示,給我們一種思想的豐富和單純的感覺。

從這十本書里,我覺得孫犁可以稱之為革命家。由于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這個革命家跟魯迅當年的那個革命家在社會上的反響是不一樣的。當年魯迅是一呼百應,是文化革命的主將,是呼嘯著前進的猛士,后面跟著的是大群的戰士。孫犁現在是在一種新時期的文化環境里,他的革命精神,我認為是鋒芒內斂的。但是,作為一個思想戰線上的戰士,孫犁戰斗得那么輝煌,他的筆鋒觸及那些丑惡的、違背藝術規律的、違背人性的現象的時候,對方是完全抵擋不住的。像他這樣的人真不多。我覺得對孫犁在新時期經歷的一些思想的論爭,將來歷史、后人會作出公正的評價。對孫犁革命家的這一面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針對中國的舊文化和各種各樣的帶著洋奴氣息的假洋鬼子文化,我們仍需要這樣的革命家來觀照和解剖。

為什么說孫犁是杰出的文學家呢? 我覺得,他以他風格獨特的創作,使各種不同思想傾向的作家和但凡懂得點文學的人都不能不敬服。他的《鐵木前傳》和《阿Q正傳》一樣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雙璧。哪個傾向的作家看了以后都不能不表示佩服,哪個研究中國文學的人寫到中國當代中短篇小說史的時候,都繞不過《鐵木前傳》。

孫犁在創作上的貢獻是很顯著的,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稱職的文學家,他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在文學理論方面。我是一個文學理論批評工作者,我認為,孫犁不但是一般意義上的前輩和老師,而且是我從事文藝批評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思想庫。他在文藝理論上的貢獻,我認為在當代文學史上是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家和批評家能夠超越的,他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關于文學藝術的大量的、獨到的、精辟的、永不磨滅的見解。如果能把孫犁對文學藝術的很多看法在大學課堂上廣為傳播,讓我們年輕一代的文學批評工作者、理論工作者、博士生、碩士生們能夠從心里帶著感情地去掌握它,那么我們的文學批評的面貌將是如何地不同啊!

舒乙(中國現代文學館):

我拿著這十本小書以后,感到非常驚訝。我覺得它出得特別好。比如說這個封面設計,有孫犁的頭像,有他自己的簽名,里面的用紙也是非常考究的,它用的是一種黃顏色的紙,跟整個書的風格近似,表示有一點歲月的滄桑感在里面。另外,它的開本非常小,拿起來很方便。它有非常多的插圖,這些插圖不是放在前面,而是插在里面,甚至于不是單獨的一頁,而是半頁或者四分之一頁,這樣一來印刷是很麻煩的,但絕對是為讀者提供方便的。

再說說孫犁本人。在這一百年里我們誕生了很多杰出的作家,我覺得孫犁應該是這批杰出作家當中的大作家,應該這樣給他定位。我國在20世紀里稱得上是職業作家和非職業作家的、有作家資格的、冠以作家頭銜的有三萬多人,但這三萬多人能真正在歷史上留下來的不太多,也就是說其作品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應該說是不多的。留在歷史上可以傳下去,連后代都要去念的,我說一句非常苛刻的話,大概也就是百人左右,這是一般的規律。可惜的是當代的讀者對孫犁注意得太少,這有自身的原因,是由他的文品和人品決定的。大家看這兩句話,頭一句是“大道低迴”,是他的人品,第二句“大味必淡”,是他的文品,恰好這兩句話人品、文品都能概括。由于他自身是這樣的,現代的讀者注意他比較少,相對來看,孫犁是比較寂寞的。但是作為他的讀者、欣賞者、崇拜者、研究者、出版者,我們應該大聲為他叫好。

中國這百年的輝煌大體上是兩個高潮。一個高潮是由1919前后開始,一直到1949年,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家和作品;從1949年到今天又是一個高潮,這個高潮的高峰是在近二十年。但是孫犁跨越這兩個階段,而且在這兩個階段他都有高峰,這樣的作家是很幸福的。孫犁,他恰好是這兩個高潮的一個載體的具體體現,是百年輝煌的代表者的最后幾個之一。他們代表著整個百年的輝煌,代表著整個中國文學的一個時期,對巴金先生、孫犁先生我們都應該這么看。我覺得能稱得上大作家的,其標準就在這個地方,就是說他的作品會延續很長的時間,會跨越很多地域。比如說他寫的是河北北方的一個縣,但是它會跨越到山西去,會跨越到湖南去,會跨越到廣東去,還會跨越國界,到日本、美國、歐洲去,讓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有這么一個作家,這就是大作家。他思想的犀利,文筆的特別,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我們應該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廣大讀者,讓他們更加注意有這么一個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代表者之一。

我很欣賞孫犁的一個地方就是他那個“淡”。文章要做到“淡”,這是“五四”的光榮傳統,往后的散文就完全偏離了這個傳統,所以“五四”散文的傳統有一個時期是沒有被繼承下來的。這個“淡”有點像清酒,醇味很濃,但喝下去不像二鍋頭那么辣嗓子,有點像香片茶,有點像太極拳,不像咖啡,也不像拳擊,這是我們中國的一些特點,孫犁先生非常好地繼承了這個傳統。我們應該把孫犁推崇為中國20世紀文學的大散文家。散文絕不能作成文字的堆砌,絕不能作成詞藻的集合。要恢復像孫犁他們的這種作風,即有事講事,非常簡短,非常淡雅,這是中國散文的優秀傳統,也是現當代文學的優秀傳統。孫犁是這種傳統的非常棒的一個堅持者。

另外我想到,從他這里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思想,我很同意剛才曾鎮南先生說的,孫犁有很多了不起的思想,而這些思想好像是不太經意地甩出來的,但你看起來就非常感動,覺得這幾句話正是你想要說而說不出來的,他說出來了,也就是說他這里面有很多思想的閃光點。

我想到幾件事,比如說他坐在家里大量地讀書(他晚年有好幾本都是題、跋),他家里藏了很多書,他把這些書拿出來念,然后在這些書上寫很多題跋。在書上寫很多題跋的人是很少的,就是《書衣文錄》,這種東西是很可貴的。孫犁絕對是個學者,大量地念書,從前人那里汲取營養,然后寫出來介紹給讀者,他這些東西都發表了,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認真做學問的、以尊重知識為己任的典型。他往往也并不是完全表揚他讀的那些書,很多是持批判的態度,比如說他在《新文學史料》發現里面有一篇劉半農研究,劉半農晚些時候曾采訪過賽珍珠,好像當時有那種錄音的設備,去了好幾次,錄下了賽珍珠的那些話,想出一本《賽珍珠傳》或者是口述史啊這樣的東西,他沒做完,后來就讓他的很有名的一個學生做了。這篇劉半農研究的文章里披露了這些事情,孫犁就對這件事情發表了很多評論,說劉半農先生那么大一個作家,居然天真地去做這種事,他覺得不太好,當然像胡適先生等人認為還是比較好(舒乙先生此處所談文章為孫犁《曲終集》中的《讀〈劉半農研究〉》)。

孫犁最后總要來幾句總結性的東西,那幾句總結性的東西非常了不起,那是一種人生經歷的提煉,我就覺得特別好。比如說他讀幾個人回憶魯迅的文章(舒乙先生此處所談文章為孫犁先生《曲終集》中的《讀〈文人筆下的文人〉》),這幾個人都是大人物,里面有夏丏尊、林語堂,好像還有郁達夫等,他就說這幾個人怎么來寫魯迅。最后的結論是,這幾個人當中文章寫得最漂亮的、他最喜歡的是夏丏尊。夏丏尊既是教育家,又是作家,他寫的文章既有知識,又有人物,這才是文人學習的楷模。這種點睛的東西是非常珍貴的,他能夠通過自己的提煉,把他閱讀的感受總結出來一點東西,然后告訴你。雖然只是幾句很短的話,但是像這種文章,我認為價值無窮。

郭志剛(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我一直在學校里教書,本來我也沒有多少機會去出席什么會議,去認識很多的朋友,通過研究孫犁倒是自然而然地、有意無意地結交了不少新朋友,而且這些朋友說出話來,我感到那就是朋友對朋友的話,就好像和知己之間說出來的話是一樣的。我自己心里想的,也許我說不出來,但是他們說出來的好像就是我心里想的。對于孫犁,剛才曾鎮南同志提到了“三個家”這種高度,我雖沒這么說過,但是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

孫犁的作品從世界范圍來說,他的讀者應當說是不少,但是還不能夠說是跟他的作品的成就已經很相稱了。我好多年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就是關于走向世界,我在那篇文章里說了有關這方面的一些問題。一個民族的好東西,當然是走向世界的條件,但是好不一定就能走向世界。我覺得孫犁就是個例子,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作為一個河北人,跟他有同鄉之誼,我接觸孫犁的東西比較晚,比較系統地接受是上世紀70年代末了,我知道他好,但是我也知道他目前大概很難像別的作家那樣走向世界。主要是個文化問題,中國的文化確實是非常獨特的,要讓世界充分地了解不容易。一個原因是過去的歷史造成的,因為過去我們不強大,我們經濟上很落后,在世界上的地位不高,因此我們雖然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也不容易被介紹到世界上去,包括魯迅在內,他的地位和他實際的成就是不相稱的。比如說,中國的古典詩詞好不好? 好,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目前還不容易向世界推廣,因為它在語言上、藝術上、技術上還存在很多障礙,你要讓外國人真正進入中國古典詩詞的境界,那確實是太難了,不知道需要做多少外圍性的工作。

孫犁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這樣的,因為他寫的基本上就是河北、山西這些華北地區的事情,而且他很注意風俗人情的描寫,像這種描寫離開河北,比如說到了廣東,就不見得對孫犁的理解像我們這么貼近了,更何況向外國介紹,讓外國讀者了解呢? 不容易,主要就是存在這么一個文化上的障礙。

有一次給學生講的時候我舉了錢鐘書說的一些話。錢鐘書說我們現在都搞比較文學,實際上你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外國文學是非常難的,有些地方你覺得自己懂了,但實際上并沒有懂。他舉了這么一個例子,說一家人圍在一起談話,談的話題一家人很容易就溝通了,有時侯說一個詞,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不用把話說下去大家就懂了,但是如果這時有個外客坐在旁邊,他就不見得懂。這跟我們的作家走向世界或者是研究比較文學的狀態也有點相似,就是說不熟悉一個地區的風俗、文化、人情、歷史等等,想了解一個作家很難。孫犁就有一些障礙,因為他有一些反映文化上的特殊的、深層次的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导航|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国产精彩对白综合视频|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丁香婷婷|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