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與通透 ——《小魚大河》的詩性境界
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亟待解決“小與大”“輕與重”“淺與深”等問題,湯湯的童話《小魚大河》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文字的氣息和故事的調性,是讀者步入文學花園時最先聞到的香味和見到的色彩,決定了他要繼續游歷還是干脆撤離。作者深諳語言藝術的精妙之道——貴在以少勝多,復雜的事情簡潔地說,深刻的道理平易地說,豐富的內涵含蓄地說,濃郁的情感淺淡地說,日常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說,徐緩的情節也要有韻律地說。《小魚大河》帶著清水、陽光、泥土和草葉的氣息,當然更有故事主角——擱淺在岸上水洼里的小魚的氣息,因為故事用小魚的視角和口吻來講述,輕巧地就把讀者帶入他的困境與抗爭之中,隨之一起浮沉。
故事的調性由小魚的情感和心理變化暈染而出,憂傷、焦灼、思念、渴盼、憤怒、失望、坦蕩、鎮定……如一團團顏料,前赴后繼地滲入水中,斑駁的色彩才是生活的本色。在小魚被困水洼的八天時間里,他所遇見的形形色色和經歷的起起落落,譜成高高低低、婉婉轉轉的旋律,也匯成故事行進的水流,無論是攪起的波瀾還是蕩起的漣漪,都以或強或弱的力度振動讀者心弦。
僅僅有洋溢的氣息和調性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夠沉淀的底蘊。這既來自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思索,也要歸于讀者的領會和品味。這樣從細微到通透的沉淀,決定這部作品能不能深得人心特別是童心,能不能超越時間,叩動人生的所有階段。《小魚大河》在有限的時空里,匯聚烏云和風暴、微風和清芳、絕望與希望。小水洼是個小舞臺,人生的一幕幕大戲以擬人童話的方式上演,錘煉著小魚的性格和心志。
作者選擇“童話的現實主義”路徑,以一條毫不起眼的小魚的困局,來映照每個生命可能都會遭遇的困境,并啟示人們尋找突破困境的各種可能。或許需要借助他人和外力,但始終不能放棄的是自己的信念、意志和努力。這里尤其關鍵的是——認知。認知自我的局限,也認知自我的潛力;認知謙遜、真誠與善良,也認知驕傲、虛偽與邪惡;認知命運的無常,也認知改變的可能……當失望襲來時,我們要記得自己是誰,記得自己的能耐和愿望。小魚記起他是曾經和大魚們比賽游泳的“閃電小魚”和“勇敢小魚”,是“不死小魚”,也始終記得“我要回大河去”的心愿,所以他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
他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希望,直到生命臨近終點,仍然拼盡全力一搏。而這一回,他不是按照常規地向上、向外,而是另辟蹊徑地向下、向里。轉換思路也許可以峰回路轉,他最后打通黃鱔洞而回到大河的奇跡何其幸運,但更重要的還是堅持不懈的抗爭。畢竟,認知只是第一步,而基于認知的行動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步,二者協同作用,最終走向成功。一條小魚從勇敢地“游”,到竭力地“跳”,再到拼命地“鉆”,生命熾烈而堅韌。
這則童話讓人深深感動的還有一種情誼,準確地說是危難中仍葆有的“善意”。作家沒有渲染,常常只是一筆帶過,但“平常化”更顯得善意的真誠與珍貴。小魚和水白菜之間惺惺相惜,為了讓小魚多一點可棲身的水,水白菜寧可忍著渴少喝點水,而小魚則讓她盡管喝。在小魚有機會離開水洼時,聽水白菜說起她的孤獨,便主動提出多陪她一天,而水白菜則督促小魚盡早離開。真正尊重生命、把對方放在心里的人,愿意克制甚至犧牲自己照拂對方。似乎微小的善言善行,體現的是道德和精神的高貴。小魚拜托水蚊子給河里的家人捎去“遺言”,盡管他有那么多恐懼和思念的情緒要抒發,但最終只選擇“我愛你們”這四個字,因為水蚊子只能記住四個字。這個細節通過水蚊子頗為滑稽的戲份來表現,讓人笑中帶淚。還有一種善意也同樣重要——小魚對似乎已處絕境的自己的寬慰,在回顧人生時展現出坦蕩和灑脫的心境。
作者的敘事結構疏密有致,常以省略和休止來營造留白而富有沖擊力的審美空間。她的風景描寫優美凝練,細節設置也平添情味。比如,水白菜說起小魚若走了,會有一顆星星掉下來陪伴,剛說完就真有流星隕落,“掉到了我們去不了的地方”。小小鳥不忍目睹小魚干死而飛走,“樹枝上干癟的花蕾應聲而落,無聲無息浮在我身旁”。作家沒有直接言明“傷感”,但流星與落花的細節已經描繪出傷懷。
童話的詩性可以來自浪漫唯美的詩情畫意,來自張弛有度的節奏呼吸,也可以來自形而上的人生哲理,還可以來自質樸溫潤的至善主義,當然這需要有水乳交融的契合與珠圓玉潤的磨洗。正是這些,給作品營造了氣味、韻味、意味和情味,使輕靈的童話更加耐人尋味。給《小魚大河》帶來另一重詩味的是寫意出色的插畫,色彩和造型自由靈動,虛實之間別有洞天,與故事一樣耐看和耐品,或可說,連貫而有節奏的插畫也構成這本書能讓人“看見”的一種搖曳生姿的音樂。
(作者:談鳳霞,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