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黃立康《水的復數》:水紋間的精神鏡像
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 | 楊海波  2025年05月14日09:20

 

在納西族作家黃立康的最新散文集《水的復數》中,“水”的意象并非簡單的自然符號,像一條隱秘的河流,被賦予了多重隱喻的棱鏡,既是對地域文化的隱喻,也是對族群記憶的回響。這部散文作品以“奇數”與“偶數”兩輯構建起文本的復調結構,恰似金沙江水在峽谷間激蕩出的回響,既折射出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敏銳觀察,又沉淀著對民族歷史的深層叩問,將現實觀察與歷史敘事交織成一部心靈的史詩,展現了作家對當下生活的敏銳觸角,也勾勒出納西族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圖景。

“水的復數”概念在作品中展現了豐富的闡釋空間,超越了自然現象的描述,深入文化記憶與歷史變遷。“水”在黃立康筆下具有多重意義:它既是金沙江洶涌澎湃的江水,也是故鄉石板路上閃爍的光亮,“仿佛是安睡在石頭里的,被你路過的腳步聲驚醒”,象征歲月沉淀的記憶;它還是麗江古城濕潤空氣的一部分,賦予古城獨特韻味,并象征族群歷史中奔騰的生命力。水的復數性不僅體現在其物理形態(如江河湖海、雨雪霧靄)的多樣性上,更在于作為文化記憶疊加與分岔的載體。這種疊加不僅是時間上的積累,也是空間上的擴展,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形成動態的文化景觀。例如,《城市猜想》中通過水構建了城市現代化進程與納西族傳統生活的對比:“金沙江唱著古調,緩緩流淌”,而城市則在“拆舊房,硬化路”的喧囂中蛻變。這里,水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重要紐帶,暗示兩者間既沖突又共生的關系。傳統的納西族生活方式面臨時代的挑戰,而新興的城市風貌塑造新的文化認同。水的復數性作為一種敘事策略,承載厚重的歷史并預示無限可能性。正如水流向著未知前進,社會的發展同樣充滿變數。通過對水狀態及其背后含義的探索,黃立康展示了一個多元共生的世界,既表達了對過去的尊重與懷念,也蘊含對未來發展的期待。

本書“奇數”部分的篇章主要以作家的行走筆記和閱讀體悟為主線,細膩地記錄了他對當下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在《獨釣人間雪》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牽牛回村的場景:“老牛慢悠悠地邁著沉緩的步子,它經歷了太多歲月,并且又吃得很飽,不急這一時半刻。”這是對日常生活中一個普通場景的細致描寫,更是通過對細節的關注來揭示生活的真實面貌。這樣的描述既是對田園牧歌式生活方式的追憶,也隱含著對現代化進程中逐漸消失的傳統生活方式的懷念和哀悼。

而“偶數”部分則更多地轉向民族敘事與歷史挖掘。在《詩詞麗江》中,黃立康借助納西族史詩作為線索,巧妙地將“巴別塔的磚”這一象征性意象與族群遷徙的歷史聯系起來。他用有限的空間展現出無限的內涵:一方面書寫不同民族的發展歷程、文化特征以及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個人的心靈成長歷程。這種方式不僅延續了其作品《巴別塔的磚》中關于民族記憶的主題探討,還通過“奇數”與“偶數”的并置,創造了一種多維度的歷史觀照。這種寫作手法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銳的時代洞察力,讓讀者在領略文字之美時,也能感受到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黃立康的散文創作始終圍繞“身份認同”這一核心命題展開,其作品深刻反映了個人與族群之間的復雜關系。作為一位“從小生活在香格里拉藏區的不會講納西話的納西族小伙”,黃立康的作品不僅是對族群記憶的追溯,也是對自我身份的構建過程。這種獨特的背景使得他的寫作具有了雙重意義:一方面是對納西族文化及其歷史的深入探索;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個人的經歷和視角來探討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位置。在《他的名字叫月亮》中,黃立康通過對外公孫大旺生平的細致描述,巧妙地將個人命運與族群歷史交織在一起。“孫大旺緊緊抓著手中的韁繩,緊到指節發白也不覺疼痛。”這樣的描寫展示了納西族馬幫文化的堅韌與不屈,也隱喻了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生存狀態。馬幫文化是納西族歷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象征著一種勇敢面對未知、挑戰自我的精神。而孫大旺的故事則是從微觀層面展現了這種精神如何在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體現出來,同時也折射出整個族群的歷史變遷。在黃立康的敘事中,并非單向度地采用“他者”的視角,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我”的角色,從而實現了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在《追時間的人》中,作者通過敘述同事木呷(吉克木呷)的故事,不僅表達了對彝族扶貧干部的敬意,更體現了跨族群交流的實際案例。“我最初認識的木呷是位詩人,小涼山的詩人。”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同族群之間并非孤立存在的,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通過“我”的視角,族群記憶不再是封閉和靜態的,而是開放和流動的。這不僅豐富了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也為讀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

黃立康的散文語言兼具詩性與思辨性。在他的作品中,描寫自然景觀時,他擅長運用通感手法,將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體驗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文學美感。例如,“石板路上的青石板,那些修補村莊裂縫的石頭,人走馬踏,光磨雨刻,泛著喜人的亮光”,這句話不僅描繪了青石板在歲月洗禮下所散發出的光澤,還通過“人走馬踏”“光磨雨刻”的描述讓讀者仿佛觸摸到了那歷經滄桑卻依然堅固的石板路。這種細膩入微的描寫方式,使得自然景觀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上的觸動。而在探討族群文化時,黃立康則展現出其理性思辨的一面。以《電影與人生》為例,他對“文化現代性”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試圖借助自己的文學作品,將納西族的歷史與文化傳遞給更多人,希望以寬博的歷史文化記述、內向性結構式的思考與鮮明的文化現代性,引發讀者的關注。”黃立康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民族的故事,更是在探索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特性的問題。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并珍視納西族的獨特文化遺產,同時也鼓勵其他族群進行自我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在結構方面,黃立康延續了《巴別塔的磚》中的“意象-隱喻”體系,如“房間”“巴別塔的磚”“重塑雕像的權利”等意象反復出現,成為貫穿文本的重要線索。這些意象不僅是文字上的點綴,更是理解其作品深層次含義的關鍵所在。例如,“巴別塔的磚”象征著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寓意著人類共同構建文明的努力。此外,他還采用了諸如“跳棋的形式”“拆開一首詩來串聯”等創新敘事策略,打破了傳統散文的線性結構模式,形成了碎片化、拼貼式的文本美學。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閱讀的樂趣,也促使讀者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層意義,使每一篇散文都像是一座等待探索的知識寶庫,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和解讀空間。通過這種方式,黃立康成功地將個人的情感表達與廣泛的社會議題相結合,為當代散文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

《水的復數》是一部關于納西族的文化記憶之書,也是一部關于現代化進程中個體與族群關系的思考之書。黃立康以“水”為隱喻,將族群記憶、歷史敘事與現實觀察編織成一部復調式的文本。在“奇數”與“偶數”的變奏中,在“他者”與“自我”的對話中,作家試圖尋找一種超越單一文化身份的共生的可能性。正如他在《河口的云》中所寫:“河口的云,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這種開放性的敘事姿態,或許正是《水的復數》給予當代散文寫作的另一種可能,正如金沙江水終將匯入長江一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狠狠色狠狠色很很综合很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综合琪琪狠狠天天|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