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完成了一次精神的返鄉” ——讀赫爾曼·布洛赫《維吉爾之死》
來源:文藝報 | 李曉愚  2025年05月12日08:20

赫爾曼·布洛赫,一個對中國讀者來說并不算熟悉的名字。有些作家是屬于大眾的,有些作家的命運似乎注定與孤寂為伍,他們寂寞地躺在書架上,仿佛一位背影寥落的智者等待與讀者對話。對于后者,我們習慣將他們理解成“作家中的作家”,也就是說他們的聲望更多地靠同行的贊許而非廣泛讀者的接納。布洛赫就是這樣一個作家,他紛繁復雜的精神世界、高強度的象征、夢游式的獨白寫法,以及大段大段的哲學思考,共同形成了進入他作品世界的門檻。

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曾這樣評價《維吉爾之死》:“布洛赫的這部作品以其所探討的主題以及完全獨創、詩意盎然的語言風格,彌補了普魯斯特和卡夫卡之間、不可挽回的過去和尚未到來的未來之間缺失的一環。換言之,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座橋,維吉爾以之跨越已逝過去與未到未來之間的空寂深淵。”

阿倫特評論中提及的“缺失的一環”,究竟是小說藝術中怎樣重要的一環?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普魯斯特的作品追憶的是美好時代所逝去的一切龐雜與優雅,換言之,那是最后的“整體”,是價值中心尚未崩潰前的世界。而卡夫卡的世界則是未來世界,一個到處充滿權力異化的非人世界。在這二者之間,小說藝術需要給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是面對中心崩潰后的個體何去何從,在非人世界尚未到來的時刻,人類存在是否尚有救贖的可能?

這就是布洛赫嘗試回答的問題,也是他的杰作《維吉爾之死》的精神內核。以詩的語言、小說的形式來寫哲學隨筆,似乎是布洛赫一以貫之的風格。

“歡樂與末日”

布洛赫1886年出生于維也納一個富有的猶太紡織工廠主的家庭,作為白手起家的家庭中的長子,他和卡夫卡共享了近似的家庭期待與束縛。這意味著早年的他不必為生計發愁,與此同時他將作為家庭事業的接班人被培養,而非任由他追求個人興趣。他很早就顯示出對數學、哲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強烈熱愛,成為一名紡織工程師,并因其對數學的熱愛還發明了混棉機的一項專利(與同事一起)。他的全能全才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維特根斯坦,他們也像最后的回光返照的“文藝復興人”一樣,可以極為輕松地跨越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

“歡樂末日”一語出自流亡美國期間的布洛赫,他在為與他同時代的霍夫曼斯塔爾作品選作序時,在總結那個時代的精神氛圍時,使用了這一詞匯。歡樂與末日,看起來矛盾,實則是極為敏銳的洞察。

政治上,這一時期的奧地利正是哈布斯堡王朝由衰落逐漸走向崩潰的過程;經濟上,由于約瑟夫皇帝較為開明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商人到維也納創業,布洛赫的父親正是這些人里的一員;文化上,整個歐洲在當時只有巴黎可以與之相頡頏。文化藝術活動豐富,智識階層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大人物——弗洛伊德、馬勒、托馬斯·曼、埃貢席勒……

風雨飄搖的大帝國,因為戰爭這一催化劑,隨時面臨解體,政治上沒有安全感的人們,智識上思想活躍的人們,感到了個體在面臨大時代沖擊時的無力,紛紛逃向了思想領域和藝術世界。布洛赫也在其中,他一面深受震撼,一面在與社會各項運動的摩擦中,嘗試給出自己的理解。他感到一切都成為碎片,正如詩人葉芝在《基督重臨》中所言,“中心再也保不住了”。虛無感深深攫住了他和他的時代。正是這些思考與布洛赫自身的生命經驗,促使他寫下了《維吉爾之死》,并且在這部作品中投射了他完整的哲學思考與具體而微的生活痕跡,那就是對“流亡與死亡”的恐懼以及對它們的認識。

“弦樂四重奏的形式”

在按部就班地生活了近四十年后,39歲的布洛赫入讀維也納大學,在那里學習了九個學期的哲學。隨后,他不顧家人反對賣了父親的紡織廠。1938年德奧合并的時候,他曾短暫被捕入獄,此前一年他已經開始了這部不朽著作的創作。后來幾經周折,布洛赫最終流亡到美國。他經歷了奧匈帝國的解體與哈布斯堡王朝的坍塌、兩次世界大戰的沖擊、法西斯主義對人類文明的踐踏……這些政治經驗都推動了他的思考與批判。

1945年,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維吉爾之死》德文、英文版同時出版。小說聚焦詩人維吉爾臨終前的一天內活動與思考。或許是繼承了德國浪漫主義的余緒,當時的歐洲作家(不僅德奧系)都有一種強烈的“精英”意識,他們排斥庸俗的市民生活,蔑視平凡,作品中的主人公多為藝術家或詩人。這種反抗本身可以視為崇尚個體尊嚴與價值,并以此來對抗平庸與苦悶的人生、逃離現實世界的一則宣言。這些在《維吉爾之死》中也有所體現,布洛赫借維吉爾之口,反思了美、詩、藝術的效用,這些孤僻的、與眾人脫離的詩人,寫下耽溺于美的頌歌,他們過的是不是一種虛假的、沒有真實的愛的生活呢?凡此種種都與布洛赫流亡美國時期的個人經歷有巨大關聯。他在美國的生活并不富裕,經常為經濟來源的穩定性而焦慮不安,即便如此,他一旦獲得一些機構的獎金,他會立刻用于救助那些深陷德國的苦難同胞。這也在《維吉爾之死》中,尤其第三部分“土——期待”中借助維吉爾和皇帝屋大維的對話與辯論展開。

斯坦納曾評論道:“《維吉爾之死》采用了弦樂四重奏的形式,不同章節文字模仿了對應樂章的情緒與節奏。赫爾曼·布洛赫作品中的技巧實驗,不是輕佻的炫耀,而是一種必需,它來自倫理需要,以及找到合適的象征形式,去充分表達摸索中的知識分子或先知的痛苦、憤怒、震驚的需要。”

整本書分為極具象征意味的四個篇章:“水——抵達;火——下行;土——期待;以太——歸鄉”。

“水”這一章主要寫了維吉爾病重,跟隨皇帝的艦隊抵達意大利南部海港布林迪西姆。這里涉及到的神話人物是海神波塞冬,他寫了海上航行到抵達的瞬間記憶與遭遇。少年、奴隸、陋巷中辱罵嬉笑的人們……水在這里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它可以是生命之水、記憶之水,流動不居的一切,包括塵世間的權力與榮耀,它們看起來是那么不可靠,最終都會如水般逝去。

“火”這一章中,主宰維吉爾下行世界的神話人物是火神伏爾甘。本章也是全書最為晦澀難解的部分,布洛赫在這里幾乎不再動用任何情節與人物對話,呈現給讀者的是維吉爾的思考,他不斷地深入,我們跟著他進入艱深的認識論的世界,與此同時又會一次次被他自身的反駁所推翻。這章里他重點寫了維吉爾的高燒,這也是一種火的象征。此外,火在這里意味著生命的高燒——維吉爾的情感,他回憶了情人與家人,同時還意味著“獻祭、鮮血、重生之火”,以及現實世界的火山之火。

“土”是本書最精彩的章節,也是最有重量的部分,集中展現了維吉爾與兩位朋友以及屋大維的辯論。奧古斯都(屋大維)代表的是塵世的權力秩序,維吉爾代表的是精神力量,他們都締造了羅馬,一個以權力,一個以語言。二者之間的論爭,有可能也是布洛赫自身兩種思想的矛盾,他用維吉爾超越精神的論調否定奧古斯都的事功,又用奧古斯都的憤怒駁斥詩人的傲慢與虛無。

“以太”是一個多義的名詞,這一章綜合了布洛赫所熟悉熱愛的幾大領域——神話傳說、古希臘哲學與物理學。或許,我們可以換個好理解的說法:“維吉爾神游太虛幻境”。維吉爾在此虛空之境“方生方死”“亦生亦死”,他歷經了與女性、少年、奴隸等人的身份合一,消解了性別、階層和年齡,然后他又與動物、植物相遇,直到最后與石頭、結晶體這種毫無生命的物質相遇。他的經歷正與上帝創世的過程反過來,我們可以說這是布洛赫讓維吉爾在經過虛無主義籠罩的虛空深淵后,以宗教的神秘與愛,為人類存在和救贖留下了一絲微弱光亮,至此,人類也完成了一次精神的返鄉。

(作者系書評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色婷婷五月综合欧美图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天天久久综合网站|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