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
爺爺是晉察冀軍區部隊里的炊事員,一直享受著功臣待遇。在他91歲那年春天,因肺炎住了院。
剛有好轉的爺爺非要回家,看著他滿是淚光的眼睛,我只能依了他。
到家后的夜里,爺爺一直叫“軍號,軍號”。他拽著我說:“送我去林場。”
“爺爺,半夜三更,等天明再去吧。”
可他不依,我只得開車把他拉到村南林場。
深夜的田野出奇安靜,此時的爺爺卻十分清醒。在一座烈士墓前,他向我講述了一段故事,復又感嘆道:“我算什么功臣,大清河戰役中我只是個炊事員,送飯途中遭敵人襲擊……我醒來后,一位戰友壓在我身上,手里拿著一把軍號……他是為保護我犧牲的,而我卻對他有愧……”
原來,那位司號員曾擔任過排長。當時部隊駐扎在大清河一帶,爺爺是那里的炊事員。那時,部隊生活條件艱苦,紀律嚴明。
那是深秋的一個夜晚,排長帶班查哨。在營區門外,他遇見一對母女,五六歲的女兒不停地喊餓。經過交談,他弄清了原委:母親帶著女兒回幾十里外的娘家,回來時卻因為饑餓走不動了。
夜色越來越沉,還下著雨,孩子依偎在母親懷里,餓得小聲啜泣。排長猶豫片刻,輕聲道,你們在這里等等,便轉身朝臨近營區的紅薯地疾步而去……
爺爺那天剛下崗,見有一個黑影閃進紅薯地里,先是一驚,定下神來后迅速跑回宿舍,向炊事班長作了匯報。班長警惕性很高,直接報告了指導員。指導員感到問題嚴重:雨夜、營區附近、戰時……他立即讓戰士們將紅薯地包圍,卻連個人影也沒找見,只在地里發現了幾棵被拔下來的紅薯秧子。
正當大家感到蹊蹺時,排長跑來了,漲紅著臉說:“是我干的……”
后來,指導員借排長違紀的案例,給全連官兵上了一堂加強紀律性的黨課。他列舉了我軍歷史上正風肅紀的故事——排長因私打土豪被撤職關禁閉;連長因貪污打土豪的款子、亂拿群眾東西,經公審被槍決……接著,他又列舉了“一碗黃豆”“8塊銀圓”等正面事例。抗日戰爭時期,有位小戰士接受房東炒黃豆后,勇于承認錯誤,將黃豆歸還,主動罰站以懲戒自己;中秋節時,八路軍接受當地群眾的月餅,照價支付費用……
指導員最后總結道:“鐵的紀律是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排長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畢竟違反了紀律,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后來,排長請求撤銷自己的職務,又當回了司號員。他還寫了悔過書,自掏腰包賠償老百姓的紅薯款。
那時,敵軍正調集多部兵力對冀中解放區大清河以北地區進行“清剿”。在那場戰斗中,解放軍共殲敵千余人,自身也傷亡巨大。就是在那場戰斗中,司號員為掩護爺爺犧牲了。戰爭結束后,爺爺因腳部受傷不能行走,便留下來就地掩埋了司號員和其他烈士遺體。后來,他開始在周邊植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樹木成林。
爺爺輕嘆一聲,說真正的功臣應該是那些長眠在地下的戰友。爺爺說,他要求看守林場,就是想陪著這些戰友。他還開了一塊地,專門種紅薯,但他自己從來不吃,收獲后放在路邊,供往來的鄉親們食用……爺爺不說話了,我望過去,他早已淚流滿面。
返回的路上,夜出奇得靜,我卻仿佛聽到了那軍號聲,在我耳邊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