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紅豆》2025年第2期|周榮池:泰山的細處
來源:《紅豆》2025年第2期 | 周榮池  2025年05月07日08:37

汪曾祺在其散文《泰山片石》一文中引了張岱的話:“泰山元氣深厚,絕不以玲瓏小巧示人。”又說,“這話說得是對的。大概寫泰山,只能從宏觀處著筆?!边@些話是汪老一九九一年夏天寫下的,乃是先生應泰安所邀游泰山所寫,同行者有林斤瀾等作家。三十二年后的冬天,作為小老鄉余游至泰山,得《泰山心影》一書并見此篇,頗有感觸。奈何才情不及前輩,則從細處落筆,作十余則短章以記之。

岱廟的莊嚴

岱廟是泰山的扉頁。

為一座山立廟,使得山比神更具形式感。神是山的精神,有山石做介質的精神更扎實。我們迷戀虛無的形式,是因現實太過豐沛,然而我們不能忽略真實的存在。實物及其指代和寄托的日常,更應被我們關注和理解。俗物是我們的命數,更何況山石并不世俗。

登泰山而先拜廟,有一種明確的儀式感。扉頁的目錄或提要,哪怕空無一言,都有強烈的指示性。莊嚴是需要形式來表達的。比如烏龜馱著的碑、活千年的柏、刻滿信仰的經幢,又或是落下黃葉的銀杏,都是詩性而真實的形式,值得我們一一地去琢磨。山岳或者廟宇其實只是一種形式,其神性可能彰顯于細處。細節比宏觀更有力量。比如一片樹葉比枝干有力量。沒有細節無以成為宏大。岱廟作為泰山的前奏,也需要無數的細節去操持。

岱廟的城墻和屋舍十分莊嚴,山似的莊嚴而默默無語。所有的詞都顯多余,就連那些匾額條幅都是虛浮的表皮。石頭成了山,就像山有了“岱”這名字,一切外在都不是冗余的。一腳踏進沉默的門檻,時間山石一樣冷靜。且不必多言,千百年來那么多人留下吟詠,如風而去——對待山或廟,聆聽是最好的修行。

龜馱著的碑

龜雖壽,但不如山石。但用山石作龜,就像把字刻在碑上,是一種倔強而深刻的辦法。

最大的碑是宣和碑。馱碑石龜仰頭,鼻孔朝天,露兩顆古怪的牙齒。龜的牙齒平素很少見,但在石頭上既然露出來就縮不回去。和石頭打交道是一言九鼎的事,斷不可以改變。一切都是定稿,不管你有什么雜念或者奇思,石頭上定下來的情形就像對著天空仰起頭顱一樣,篤定而驕傲。這種辦法即使神圣如皇帝者也要遵行的?;实垡灿胁蛔孕诺臅r候,或者說他們其實大多數是不自信的。比如宋徽宗。

文章是翰林學士宇文粹中寫的,額首為朝散大夫張漴所題。這好像又與趙佶并沒有關系。但他是知道這一切的。如果不能說是他的預謀,他至少是清楚和支持的。他知道文字和石頭的厲害,可能比皇權還要堅固。所以萬歷年間山東巡撫李戴等人在背后題的“萬代瞻仰”四個字,其實是點出了石頭和文字的堅硬。人的情緒和面色表情不如烏龜的恒長。雖然這一切都是人親手所為。不自信的恰恰是人自己。

眾多碑碣中,《宣和重修泰岳廟記》規模最大,可表情也已經漫漶不清,就連這四個字本身也可能模糊或者消失??删烤故裁茨軌蛳裆颀斠粯佑缐勰??不知道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就設立了這些永恒的問題,讓它們立在石頭和風雨之中,發出一代又一代的疑問。提問是一種很好的抒情方式。無有定論,也不在意答案。這一點也不空洞,也并非因為一切都依附在石頭上,只是虛無的東西才更可靠和漫長。比如神龜的表情就是虛擬的,不信你仔細看看。

柏樹的年紀

一棵樹要長幾百年甚至過千年,那是多么孤獨的事情。

因為要生長、要呼吸、要思考,一棵樹會因為生命的綿長,而恒久地處于孤獨甚至悲傷之中。可惜人們還要驚嘆或者贊美它。許多人都不知道或者罔顧長生的孤獨。所以我常覺得柏樹并不是一個美好的意象,至少它不該引來那么多的喜悅。分明是陪伴虛擬的神或悲傷的死,卻要用生長來證明和陪伴未知及失去。

萬古長青或者松柏長存,是一種很殘忍的表達。那些巨大的柏樹,就表達著巨大的悲傷。但人們對此熟視無睹。那些蒼老的樹干只有一些倔強的綠,支撐著人們自以為是的信念。它們應該和萬物一樣享受生老病死,而不是在沒有盡頭的未來之路上沉默無語。有一棵柏樹分明已經死了,它應該像一個漢子一樣倒下,在泰山腳下,在有溫度的土地上,咽下最后一口氣,然后相信土地、成為土地。塵歸塵、土歸土的日子,才有盼頭和情調。死守并不是什么高明的辦法。我們分明是懼怕死亡的,卻又要堅守著對抗。堅韌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辛酸。當然美的東西往往就存在于撕扯之中。

這里有幾棵柏樹是漢武帝手植的。人們在講述的時候,甚至連“相傳”這樣詩意的詞都不用。這是一種篤定的信念。某人手植的可靠性,表現的是一種莊嚴。其時未必莊嚴,是日后長出的枝葉深含欣欣向榮的古意。有古意又有生命力才是后人真正在意的。柏葉以新換舊,是代替也是接續。沒有改變或生發的接替難得有大境界。比如《項脊軒志》中的那棵枇杷樹,雖然為妻子手植,但茂盛的深情并不在當時,而在多年以后見它“已亭亭如蓋矣”。

我們對漢武帝手植的柏樹有深情,是因為我們內心非常豐茂。

經幢的態度

經幢有一種明確的態度。它不是遙遠的歷史,不是華美的風景,也不是模糊的傳說,刻在經幢上的字比一般的字要堅定。經文的每一個字都有立場和道義。它們合在一起是慈悲,分開來也仍有各自的信念。一尊經幢,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生活里有“經?!边@個詞?!敖洝笔且环N常態,更蘊含著一種恒長,所以人們對“曾經、經過、經?!庇心蟮哪ぐ?。漢武帝所植的柏樹旁,一邊立著《水經注》的話。這樣一切就不容置疑。這就讓一棵樹更加接近我們期待的古代。這不是一種注腳,而是一種辦法。將曾經生長成經常,經幢上面的字就演化成樹的根須,緊緊地深扎在大地上。即便是石頭,哪天真的會傾頹,但長在泥土和人心里的根須會常在。堅強的東西往往有細致的根由。

銀杏就會柔一點。比如同樣是酒,它是用溫和的方式去燃燒。它長在經幢的上空。生怕因俯視日常而不恭,就把凝結的四季平安都落下來。金黃的一片葉子落下來,經過經幢的天空,伏拜在其腳下。一片樹葉形成了一大片。一片就是完整的四季,一片如海都是靠一片片獨立的存在。這就像經文里的每一個字和一整篇,都有著一脈相承的莊嚴。銀杏守著經幢,也讀懂了人間的信念。那些落下的葉子,就像一遍遍地誦讀經文般虔誠。人和樹一樣,在此自動失去雜念。

頂上有神獸的表情,說不出是什么意味。這是每一個經歷者的事情。有些人視而不見,有些人深刻解讀,有些人能看到陽光或者絕望。這都是各人獨到的事情。

這個角落的細節也有可能是“最泰山”的,它們與這世界的交流辦法是處之泰然。

九個半古字

“字”雖有實相,但長處在虛。或者說“字”是虛實之間的某種聯系。

作為一個靠寫字為生的人,我以為世上好多事情,正是被“字”害了的,因為“字”往往最不能代表真相,可眾生卻偏偏期待意義在含混的字里行間,能找到無法被確認的真情實況。許多人愿意寫字,并且刻在石頭上,因為刻在石頭上也許會可靠一點。作為后人我對此并不樂觀。

岱廟里的一塊刻石,李斯的字僅存九個半。這里“僅”字含可惜的意味。但這也正是可喜或者可怕的事情。九個半字從秦朝到今天沒有被忘記,并被稱為“李斯碑”,其中有著驚天動地的歷史。但至今能依舊安然矗立,卻是日常的安靜所佑護。從頌“秦皇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的一百四十四字,到由胡亥命其重寫下的七十九字,再到乾隆五年(1736年)一場大火中不翼而飛,直至只剩下九個半字。

乾隆五年(1736年),這個時間節點是一個富有意味的存在。李斯碑的九個半字的殘片,好像成為莫大的尊嚴。這比照起許多人的書寫,有一種古怪的意味。比如乾隆的字好像是常常能見到的。他大概是用努力的實踐,讓自己成為文化“網紅”。一個樂意經常到處寫字的人,其實常讓人們私下里不樂意。如果一個人吝嗇,反而能引發人的好奇和興致。看來“樂意”是一個充滿險情的詞語。好比樂意將他所有自己覺得美好的東西都羅列在某個瓷瓶上,就形成了屬于他自己的辨識度??上Ш笕俗x書雖然未必有他認真,譏誚他為“農家樂”審美。可見他想用“御制”二字來威嚇日常是艱難的。而李斯的字把皇帝的事情都省略了,殘余的那幾個字卻證明自己完整的榮光。這說明避實就虛的“字”,有一種莫大的尊嚴。

山泉或銅亭

“泉”比“水”更有意境?;蛘哒f“泉”有自己獨到的意境。

山泉被包裝得有些虛浮,讓人們更在意它的形式。但它仍是一種獨特的水。河水東流,瀑布與雨奔向大地,而山泉則努力地奔向天空。奔向虛無并不是一種實際的見識,可能是一種空洞的情懷?,F實太過于實誠了,所以人們向往虛無而不可得的日子,以此來抵抗日常。這也是文學還有用的原因。所以說,山泉算是有詩人氣質的水。泰山作為山并不算高大,但它的偉大在于擁有許多虛美的氣質和意境,讓人們覺得無比虛無高大。真正不可及的高大反而顯得有隔膜,所以泰山是人間的山,是在世佛,人們要為其立廟。

山泉也被供養起來。為表現它的意趣,人們又養了魚。那些魚像草木一樣慈和,在山泉的語句里怡然自得。魚的快樂在于它們樂于接受水的口風,只與其周旋而不忤逆。這種魚的日子也暗示虛空,它們無須想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常,它們只要優雅地悠游就好了。

對此,它們心里有銅亭一樣的信念。

原在山頂碧霞祠的金闕,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后移入岱廟。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但又可能是一種正確的做法。讓銅亭回到大地,而不是在高高的云天間,讓其代表恩慈的心念更親切一點。高高在上的應該是云天和高山,觸手可及的日常才會更容易讓人靠近。然而它又無實指,和山泉一樣是一種象征與虛指。它們都只存在于人的眼神之中,沒灌溉土地或避風避雨的實功,這并不阻礙它們成為一種明確存在的精神。

沒看到銅亭的金光閃閃,抬頭看見作為背景和主題的高山巍峨在目。一切才剛剛開始。

天上的街市

坐索道上山,并不是什么先進的辦法。鋼鐵和電力只是優化其外在的形式。索道依舊是一種古老的形式。這對于徒步者來說是另外一種樂趣。有些人覺得古意就是繁復或者緩慢,也并不十分正確。由索道上山,只幾步就見天街。牌坊上的題字高古又親切。親切的是南京人武中奇所寫的高古的字。天上的街市,在一座牌坊上拉開序幕。

人們往往有一種樸素而堅定的心態,他們愿意守著平靜甚至慵懶的日常。比如把山道變為街,變為和山腳下一樣無特殊意義可言的街。街上除了滾滾紅塵的人群與面色,一切陳設和內容也是通俗的。不客氣地講,大概是義烏的商品和流行的吃食,這恰是極好的狀態。我們更愿意過俗世溫暖的生活。腳板已登極天街,為何還要奢求空無一物的仙境?我們明明知道仙境并不存在,或者,我輩無能登臨,那深陷平俗的紅塵有什么罪過呢?我們的艱難常常不切實際。把肉身交給踏實的平地,讓庸常云端都是高妙的事情。能堅守的才是真神。

這讓人覺得天街過去的孔子廟太過于嚴肅,不過孔子廟道上有“望吳勝跡”??鬃优c顏回登臨泰山,看到千里之外的吳城。他問顏回看見了什么,顏回說看見城外有一條白絹。但孔子看到的不是虛無的白絹,而是一匹白馬。一匹馬比一條白絹更實在??鬃忧Ю锿麉?,并不在意神跡和虛空,在意的乃是實物、俗物,把遙遠的千里之外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現實。這是天街一路上的氛圍?;钤谒资篮冒?,琳瑯滿目、生龍活虎、念念不忘,這些都是好詞,況且又生長在天街之上——天上的人也眷念人間。我們從人間而來的事實,豈不是更美嗎?

神憩的賓館

本不想在意一處賓館,后來我發現這是自己無知。在汪曾祺的文字里見到過這家賓館。不僅僅是因鄉黨曾住過,也不是他四十年前就有過記錄,而是我體味到這處吃住之地的不同凡響。入房后推窗而不能。透明玻璃外的巨石與目光對峙,這也是一種奇妙的風景。和海景江景相比,面對一處沉默不言的石頭,好像更有哲學意味,似乎此行是為悟道而來。這其實也未嘗不可,哪里有苦尋即可得的道?只是遇見可能是有所思進的機緣。當然對一個平原上的人來說,平素連山都難遇見,想見到一塊石頭便有所開悟,那也是不可信的事情。

山上的菜味道不錯。聽說菜蔬吃食現在上山仍然艱難。有一條索道主要運下山的棄物。挑山工仍然不是一個遙遠而過時的詞語。有人竟然在桌上不安起來,說吃這樣的食物心中不忍。我覺得這多少有些矯情。我們同樣是勞動者,爬上山來,得些有趣的心思示人也是一種辛勤和善舉,這比一味的嗟嘆來得實際。那些自以為是的慈悲,其間實際上暗含著某種并不平等的觀念,非真正的大慈大悲。

飯后走出屋舍,被吞沒在無邊的黑暗中。山風裹著深秋的寒意,席卷而來,也并沒因為有遠客而客套。這般的風才真實。山上的燈零星地亮著,遠遠望去,我心中一驚:燈火通明的城市像一場燈會般呈現在眼前。雖然沒有一處屋舍是熟悉的,但那萬家燈火還是令人心醉的。那就是我們來自的人間,也是我們終將回到的地方。我們偶遇的屋子和它的名字一樣,只是神小憩的地方。

又聽說,當地人上得山來,多沒有空手的,總要帶十斤青菜或者土豆上來,萬不可空跑一趟。那也是一種修行。

尋光的清晨

天冷得有些嚴肅起來,沒隨波逐流去看星空,并不見得有何高明。不從眾的人會失去諸多的樂趣。且這種人還會生出許多高明的幻覺,轉身一看佛祖是在山頂等著的,并不在那自以為高明的古怪想法里。所以到人群里去尋找樂趣才有意思,不然旅行又能去向何方呢?

我第二天清晨和人們去尋光。帶著光去尋找光,看起來是一件頗費周折的事情。一群人在導游的帶領下,打著手電去登頂尋光。好像人們才出發,光就在人群中熱鬧起來了。不過東天的云海并不說破這些情景。它們自在天邊慈祥地望著人間,和噴薄欲出的日光商量好時刻。不管人群有多么迫切和躁動,日色總是有自己的規矩和節奏。這就像一幕大戲的伏筆,明明知道結局的喜怒哀樂,可是高潮到來之前的鋪陳和周折,其實更令人無端興奮。如果沒有這點心念,只能問自己:出太陽有什么好看的呢?

太陽出來之后,除了光芒灑在地上之外,還有許多陌生的拐杖被丟棄。拐杖好像是一種登山的必備品,但下山時不需要了,所以它們被輕易地拋棄。在人群擁擠的時候,我見到了一根品相不錯的,在確認它不再被目光保護后,我取過來占為己有。只要它上了我的手,因與其他拐杖雷同,就不再有被追討的尷尬。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在一根木棍上表現自己貪心的私念。

在看完日出后,我又回來找它。它已經淹沒在眾多的拐杖中無以辨認。我突然看到了心里的光,是我們心里的雜念,是多余的苦痛,是應該丟棄才能看到的真正的陽光。

摩崖的題字

看完玉皇頂張銓題碑上“來補秦王無字碑”句,我就沒有再往前登頂。我想即使下次再來,也未必能搞明白無字碑是出于秦皇還是漢武。旅行其實并非來尋找答案的,在路途中就更應該把問題都拋棄掉。真相既不在山頂上,人也走不到道路的盡頭,所以追問或者糾纏不會有什么好心情。況且人登上了頂峰,究竟山有頂,還是人為峰?

那些寫在石頭上的字也似是而非。下山來一路看到許多字,有高古的,有莊嚴的,有才情的,也有笨拙的,像朵朵開放的花,讓石頭有了點文縐縐的表情。這是古代文人的樂事。我們的生活中,就是對文人有太多的崇拜和容忍,好像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高級的,是要用來頂禮膜拜的。可是什么是手可摘星辰,什么是登峰而造極,什么是置身霄漢,什么是呼吸宇宙,什么是天地同攸,什么又是昂首天外……這些都是文人給出的問題,而并不是答案。當然沒有答案對后人未必是壞事。對時光如何解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答案。所以韓復榘做得好,他主政山東時電令:嗣后除奉令準刊外,無論何人不準題字題詩,以免污損。

大山都一律無言,人要多說什么?就現在來看,沉默的山川已經十分容忍,應該說是足夠了。有些字足夠我們思索一生,甚至幾代人也找不到答案。更艱難的是,時光有時候不發一言,也夠我們思考良久而不得任何悟見。

人把字寫在云天高處的崖上,可是無崖才是最高聳和最深刻的。

路邊的海棠

在碧霞元君祠,見到一位老人在淚流滿面地禱祝。她不受任何人的干擾,也不覺得自己的舉動會影響任何人。我不知道她心里是感到委屈抑或是在自罪,那樣的淚水是我很久未見過的。我甚至覺得我們生活得太熟練和體面,失去了老淚縱橫的勇氣和能力。這位陌生老人的眼淚無任何的矯飾,從而顯得非??少F。旅行中的人也是一道風景,自己當然也是。

下山時,我仍有些驚心動魄的意味。不知她要哭到何時,也不知她哭完后她的那些哪怕是私心偏見的愿望能不能成真。人們都有一些具體的愿望,這些細致而俗套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一個人健康,離人的歸來,五谷豐登或一朵花開放,都是具體而美好的愿念。

由是我注意到一路兩側的紅色果子。因為少見,我以為是沙棘,一問才知道是海棠,且是外地的品種。它們的果子結得那么克制而卑微,沒有任何張揚的樣子,就連紅色都有些暗淡而謙遜。它們就結自己的果子,一切的話都是別人說的。別人說的話就像風或眼光,和生長沒有什么具體關系。

一個人像那位老婦一般,流好自己的眼淚就好了。作家尤其也要這個樣子,做一枚自私而獨立的果子。那就可以成為一種海棠,不一定會被記得,也不會覺得有任何惶恐。

一元和一塊

我在離開前的晚上專門去看了石頭。

泰山的石頭是天下聞名的。泰山的石頭又似乎不只是石頭,它是一種象征、一種信念、一種祥瑞。我說這話也是有些私心的,因為我藏有一塊與泰山有關的石頭。它未必來自泰山的肉身,但有“泰山石敢當”幾個字。這是父親傳給我唯一顯得有點光亮的物件。漢白玉的石身有幾個工整古雅的字。碑額又有一種威嚴的獸紋。連同這種石頭,一切都顯得不真實。所以我很早知道泰石,是從一塊未必來自泰山的石頭開始的。所以我來泰山,是來尋泰山。

我本想從窗戶逃跑一樣鉆出去,拾一兩塊石頭,做寫游記時的一種對象,然而寫不出《泰山片石》中的一句話來。有些話確實被前人說過了,可是山石與風景并沒有變化,文字依舊在時光里流淌,留給我們打撈的石頭依舊不可計數。所以登了泰山,因記著那塊石頭上的莊嚴和古雅,便一直想著尋找一塊泰山的真身。

天街上有許多這樣的鋪子,堆積著作為商品的石頭。一位老人戴著老花鏡,用紅筆認真地書寫“泰山石敢當”。我覺得他寫的字像泰山上每天的日出,是古老的也是全新的。不是因為那些鮮亮的紅漆,而是被凝聚在上面虔誠的目光。目光是比日色更生動的。

在下山途中,見到一堆石頭,看起來都是撿來的,未經打磨倒也自然粗糲得可喜。旁邊有一字條,歪歪扭扭地寫著:一元一塊。一塊石頭一塊錢。一塊就是一塊,這也是一個天然的說辭。泰山的豐贍,有些就流淌在這些動人的細處。

【周榮池,江蘇高郵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揚州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單厙》《李光榮當村官》《李光榮下鄉記》,散文集《一個人的平原》《村莊的真相》《村莊對我守口如瓶》《父恩》等十多部。曾獲茅盾新人獎、百花文學獎散文獎、紫金山文學獎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三毛散文獎,散文集《一個人的平原》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提名?!?/spa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综合|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