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星·人物】許煥:既是局外人,也是行動力超人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許煥 鄧潔舲  2025年04月25日10:04

【第二期:我們在大學里寫作】

“本周之星”已經走入第五個年頭,幾年來,我們推出了200多位“本周之星”,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從“40后”到“00后”,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有越來越多的作者成為中國作家網原創平臺的忠實用戶,通過“本周之星”欄目起飛、遠航。

去年起,中國作家網新設“星·人物”欄目,開展對“本周之星”作者的專訪,第二期將推出4位大學生寫作者,他們或者目前還是大學生,或者是入選后才畢業的作者,他們為什么寫?他們的寫作和學業、未來職業有什么關系?畢業之后,他們會繼續寫作嗎?我們希望通過訪談能折射出這群年輕人對生活、科技、社會現象的思考,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寫作反映自己的獨特觀察。

許煥,男,漢族,2000年生,河南柘城人,云南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小說及詩歌發表于《青春》《羊城晚報》《微型小說選刊》等。曾獲河南省首屆南木文學獎,有作品入選《2023年河南文學作品選》。

點擊查看相關作品與個人空間:

1945年的羊群、驢和幸福的馬

許煥的作品集

許煥:既是局外人,也是行動力超人

許煥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我在第一次發去訪談提綱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復,并且回答十分豐富、認真。仔細觀察他的寫作經歷,再一次加強了我對他的這個印象。他想要寫小說,就立刻開始,沒有內耗沒有猶豫,沒有覺得需要準備好才開始的擔憂。他幾乎立刻就開始寫網文,雖然回過頭來他說那個時候自己完全不了解期刊投稿的方式和渠道,認知里只有網絡文學的平臺,才從網文開始。但是只要開始了,就有機會慢慢尋到自己想要的路線。大三下學期,也是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報紙會刊登微型小說,行動力超強的他又以微型小說敲開了報紙期刊投稿的大門,并最終尋到了中短篇小說的寫作路徑。距離他在研二給中國作家網投去第一篇小說《1945年的羊群、驢和幸福的馬》也不過短短兩三年時間。

他給自己的采訪起了一個名字《慢慢來,世紀初的幸福》,我問他為什么要用“世紀初”這個詞,就像“1945年”一樣,他很喜歡跳出時間之外,以一種俯瞰的視角去觀察。他說自己確實很喜歡做生活里的局外人,以“保持平靜,達到感性與理性的平衡,做出偏向正確的客觀判斷”,這也是我們對《1945年的羊群、驢和幸福的馬》的感受,雖然許煥年紀小,但是文筆、架構都很成熟,大概與他這樣的性格是相關的,大概也是他的朋友們吐槽他說話“官方感”的來源。

說到家鄉,他還是有著孩子一樣的依戀。大學時,許煥就離開河南,從中原出發,一路向北到吉林讀書,研究生又來到云南,他說云南是充滿詩意的,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對靜心創作很有幫助,來這里后,他的性情也溫和了許多。但他依然想念家鄉,“太想家了,我時常思念平原。平原上有麥子,有楊樹。”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思念里,他用筆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村莊、一個平原,將它攜帶在身邊。

【訪談】慢慢來,世紀初的幸福

鄧潔舲:你是怎么開始創作的呢?受到了什么啟發?

許煥:談起創作我總會想起十六歲那年的晚自習。2016年我考入柘城二高,那個時候和現在高考形式不同,還是單純的文理科。剛入學還沒有分班,大家文理課程都會學上一學期。也就是高一上半學期,我自認那是一段快樂的日子。我很清楚地記得一位叫董家昌的同學,名字應該是對的。他在班里講《紅樓夢》,滔滔不絕很有感染力。我那個時候想,有文才就是好,不但受歡迎,氣質也會變得不一樣。可是,我并沒有在大庭廣眾下滔滔不絕的勇氣,更喜歡一個人想或者與自己對話。我充滿擔心,擔心我講的東西因為質量不過關引發大家的嘲笑,還擔心一些想法誤導大家,總之我太膽小了。用一部作品比喻,我想余華老師的《我膽小如鼠》再恰當不過了。或許那段時間是我創作的萌發期,如幻如夢,文學大門矗立在距我頭頂的九萬里高空之上。秋季的豫東平原,晚上還是很涼的,甚至說有點冷。我記得,我坐在二樓靠在窗子的位置,聽著風吹葉子的聲音。你可以嗅到甘甜的玉米香味,成熟的季節總會孕育些不成熟的想法,我嘗試寫下幾行似是而非的短詩,類似唐詩或宋詞的格式,讀起來卻不甚通順。我很失落,將草稿紙揉成一團紙球,朝著彌漫星空的黑夜擲去,可它卻從二樓蹦到了某位老師頭上。那段難忘的晚自習,我聽到空氣泛著寧靜,浩瀚長河泛著漣漪,葉子從樹上飄了下來,我在懵懂中學會了成長。

鄧潔舲:你曾經寫過網文,是寫什么類型的作品?和我們聊一聊你的網文寫作經歷。

許煥:網文寫作大概是在高三,主要是現實題材。因為那個時候我并沒有文學期刊這個概念,并不清楚作品可以投稿。但還是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創作,那就只好寫網文了。那個時候幾乎是熬夜更文,從我的經驗看,網文最重要的是題材、情節架構和更新速度。網文作品不僅僅題材多樣化、更符合絕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還要有不間斷的靈感涌現。網文寫作會很累,但收獲粉絲或讀者點贊,心里還是欣慰的。不僅僅是快樂,更有一種收獲的喜悅。這種寫作經歷一直延續到我上大三的時候。

鄧潔舲:周圍有朋友知道你寫網文嗎?讀過你作品的人給出了什么回應呢?還有別的朋友寫網文、看網文嗎?

許煥:周圍的朋友應該很少知道,嚴格意義上我的朋友中沒有人活躍在文學領域。部分朋友會看我的作品,大部分的回應就是訂閱量、月票、推薦有多少等數據表現,很少去關注作品本身吧。周邊的朋友看網文的是有的,更多讀的是言情、都市之類的。

鄧潔舲:是什么讓你轉變了創作方向?

許煥:2021年,大三下學期我偶然看到《羊城晚報》花地副刊會刊發微型小說,就將一篇《幻雪》(最終發表在《羊城晚報》2021年12月21日)投了過去,半個月左右就收到錄用。這篇微型小說是我真正在報刊發表的處女作,后來得知顧盛紅老師的《京磚》(發表在《羊城晚報》2021年3月3日)獲得了“中國小說學會2021年度好小說(小小說·微型小說)獎。”這讓我覺得小小說真是大舞臺,更點燃了我的創作熱情。期間,我也慢慢開始寫詩。2023年2月創作了詩歌《在的的喀喀湖上》,七個月后這首詩發表在《青春》(2023年第9期);緊接著我又創作了《驚喜語言》(微型小說)投稿,后來題目修改成了《我和麗莎的相識》,刊發在《微型小說選刊》(2023年第23期),這篇微型小說也有幸入選《2023年河南文學作品選·小小說卷》;包括在2024年5月份創作的《行滇東北記》(微型小說)刊發在《作品》(2025年第1期)。一個時期內我的主要創作方向在微型說領域,2024下半年,我閱讀純文學雜志的時間多了起來,包括《花城》《北京文學》《當代》《收獲》《十月》《長城》等,還偶然淘到上世紀80年代的《天涯》,讀到了顧城的詩,讓人驚喜。我開始喜歡上這種文學氛圍,“慢”成為我對自己文學創作的定義。只有慢下來,才能打磨好作品,成就創作意義上的幸福。2024年下半年,我決定嘗試中短篇小說寫作,在吸收微型小說表達特點基礎上,重點創作貼合現實生活的短篇小說。于是,2024年11月,我在中國作家網發表了《一九四五年的羊群、驢和幸福的馬》(短篇小說),并有幸獲得中國作家網2024年度文學之星一等獎,被推薦發表到《梵凈山》(2025年第1期),我深刻感受到以上刊物和平臺對文學新人創作熱情的守護,在文學創作路上,這種支持,將持續點燃我們基層寫作者的文學熱情。

鄧潔舲:閱讀你的本周之星作品《1945年的羊群、驢和幸福的馬》時,都沒想到你是一位“00后”的年輕作者,因為不論從語言、結構、題材上你都表現出了一種成熟感。小說是帶有厚重歷史感的鄉村題材,你為什么會對這樣的題材感興趣和有共鳴,是否受到了某種啟發呢?

許煥:我出生在豫東平原一處不知名的小村鎮,村莊孕育了我的生命。在小村莊里,有春天的榆錢、桃花;夏天的知了、甘甜井水;秋天的紅火柿子、黃澄麥子;冬天的冰琉璃、糖葫蘆……平原一望無際,你可以在這片千年土地上盡情奔跑。我想起祖父老房子旁的兩棵桃樹,每當冬天來臨的時候,它就靜靜地等待春暖花開。我的父親、伯伯叔叔們、姑姑們成長在這片平原上,如今我也一樣。我總能想起小時候和杜莊表哥表弟們放風箏的情景,想起外祖父給我和哥哥講述他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經歷,想起我的三舅,他雖坎坷卻充滿意義的一生。小時候,我常聽到母親和外祖母嘮家常到天亮,兩個出嫁的女人會聊些什么呢?我只顧著看月亮,彎彎的,倒映在河塘。

鄧潔舲:你覺得現在學習的專業對你的創作有幫助嗎?或者說有什么樣的影響嗎?

許煥:我是2023年8月考上云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在教育學院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習,有點偏計算機學科。現在我已經研二了,正在做的畢業設計是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學科教學模式的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種基于transformer神經網絡架構的生成模型。機器學習的生成模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比如隱馬爾可夫模型、高斯混合模型,現有這種預訓練模型擅長自然語言處理,它利用人的思維符號表征系統提示,通過概率模型對文本進行處理,創造新的內容。不過現在通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也迅速發展了,不僅僅是文本處理,也可以生成多模態資源并進行內部之間的轉換。

舉個簡單的例子:上個月我參加了《十月》雜志舉辦的“縣@智再出發征文大賽”,創作了《紫色蘋果樹》(短篇小說),很有幸也得到石一楓老師的點評(點擊閱讀作品和點評)。這部作品是我提前寫好,只是嘗試讓生成式人工智能從文學編輯的角度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我發現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我的想法有些是沖突的,沖突的關鍵在于部分情節設定,我根據這些沖突作了思考,決定還是大部分采用我自己的想法思路更穩妥些。從這次嘗試的經驗看,AI只是一個工具,創作者不能學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風格觀點和批判性思維。

鄧潔舲:你怎么平衡文學創作、閱讀和專業的學習,目前以什么為主?

許煥:從時間來看,目前是準備畢業,所以專業學習會多一點。不過最近還是忙里偷閑寫了《野草青青》《滇南舊事》《平原上的呼喚》3個短篇小說。我對于閱讀和文學創作,充滿熱情。閱讀和文學創作與創業學習一樣,既需要研究學習,更需要日常的點滴積累,不能松懈。

鄧潔舲: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是以專業為主嗎?周圍的朋友們呢?如果以專業方向為就業方向,以后還會繼續文學創作嗎?如果打算往文學方向考慮就業,你有什么想法和規劃?

許煥:對的,未來職業規劃應該還是文學類的,畢竟熱愛才會為成長提供更持久的空間。周圍的朋友,有的會選擇編制優先,比如考公,教師。我會一直繼續文學創作,因為這是我的精神動力。如果選擇文學方向就業,可能會考慮報刊雜志社,出版公司吧。總之,無論選擇哪種職業,堅持熱愛,做好手頭的事就對了。

鄧潔舲:你覺得文學創作對你來說是一種嚴肅藝術,還是一種日常表達、情感記錄和自我探索的方式呢?你覺得短視頻、社交平臺有改變你的寫作習慣和表達方式嗎?除了傳統的文學創作,你還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

許煥:在我看來更是一種嚴肅藝術吧,需要日常表達、情感記錄和自我探索的進一步凝練升華。短視頻、社交平臺并沒有改變我的寫作習慣和表達方式,我朋友日常就吐槽我說話“太官方了”。目前來看,傳統的文學創作是我的重心所在,其他的創新也可以嘗試,算是個慢慢發現的過程。

鄧潔舲:你怎么看待AI,用過哪些AI工具,主要是怎么用的呢?你的使用感受是什么?

許煥: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文學創作,固然是一種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僅是直接生成文本,以自然人為內在思考勞動的減少那么表面,深層次是讓計算機通過學習海量文本數據資源,統計字詞出現的概率規律,然后按照這些概率規則來組合生成新的文本。,內在動能是什么?我覺得人的創作不可能被算法所取代,也不會被算法所取代。文學創作既要堅定初心,又要守正創新,文學生態平衡并不排斥多樣性,關鍵在于多樣性是否具有人的原創思想和生活溫度。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個工具,學會正確使用能提升批判性思維,因為他說的也不一定對。那什么是對的呢?生活實踐出真知。它可以多模態整合大量信息源,這些信息源并不都是創作者需要的,創作者需要的一定是貼近現實生活、與生活相通和相近的信息,以形成獨創思維和故事創新的基礎。如果單單使用它進行潤色,進行結構解剖式的冰冷組裝,那可能是對文學精神的淡化和漠視。既然只是工具,學會正確使用,并賦能個體創作,是一種有益嘗試。但我覺得兩者結合還是存在界限,這種界限對有的人來說很曖昧,對有的人來說則很清晰,主要看怎么把控了,這個話題是很有趣的。

鄧潔舲:在獲得“本周之星”之后,你還沒有上傳新的作品,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呢?

許煥:有的作品草稿出來,需要進一步修改打磨,希望出來就是質量經得起推敲的。我覺得態度很重要。最后用王安憶老師的《成長初始革命年》其中的一段話結尾吧,“好吧,就期待著下一個周期,悲觀主義終會走到盡頭,快樂應運而起,那時節,就當是世紀初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人人婷婷色综合五月第四人色阁|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国产综合内射日韩久|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