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會批改古文寫教案 國內首款中學語文學習垂類AI大模型發布
同時批閱40個照片文本,并且給出每一個具體得分點;還能幫助教師生成教學的教案,提供教學的靈感;更能和學生一起創作詩歌和古文……4月24日,名叫“李白”、由復旦大學未來信息創新學院和交大附中共同研發的國內首款中學語文學習垂類AI大模型正式發布。
現場,交大附中的5名高一學生隨機做了一篇小古文翻譯,然后由大模型拍完照之后進行批閱,短短十幾秒后,5名學生的答案都有了不同的得分:4分、5分,為何能得滿分,4分的學生又是在哪里失了分,清晰呈現,一目了然。
“這樣一個大模型,可以大大提高老師批閱的效率,學生家長也可以直接在家里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批閱,然后‘李白’會給出正確答案,并且進一步提供學生更多類似的練習。”交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嘉定分校副校長張林介紹說。
此外,“李白”還能給教師教學提供靈感。現場,張林請“李白”“寫一份《項脊軒志》對高中學生文意理解有幫助的教案”,一會兒的工夫,一篇完整的教案就呈現在大家的面前。語文正高級教師、浦東新區育民中學校長吳嵐看完后點評:“作為垂類AI的大模型,‘李白’比通用類AI給出的建議更加貼近、符合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可以看到的是,在創建這個大模型時,交大附中的老師賦予了‘李白’非常多的‘料’。”
復旦大學未來信息創新學院陳濤教授介紹,經過和交大附中老師們線上線下一輪輪的討論和迭代,團隊鑒定出學生作業里的語料和知識點,讓大模型學習。此后再賦予大模型多模態的、圖文并茂的文字識別技術,從根本上減輕老師和學生的負擔。“未來,我們還在考慮給‘李白’設計聲音植入,讓使用變得更加便捷,真正為課堂增效減負。”
交大附中校長王健說,“李白”古文翻譯AI大模型,正在為中學語文的古文教學帶來新的變革。“在可見的未來,每個學生都將擁有自己的‘古文學習基因圖譜’,我們期待見證每個家庭、每個學生都將在AI的加持下,更好地學習古文。同時,當AI批量快速批閱古文,指出學生的缺點和失誤,當AI批量快速生成個性化教學方案提供選擇和靈感,技術將賦予教師古文教學的全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