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卓牧閑《濱江警事》:警徽照耀下的人間煙火
來源:《網文新觀察》 | 馬季  2025年04月10日08:54

中國網絡文學在市場化與藝術審美之間摸索了近三十年,在這片浩瀚的賽博星空中,現實題材作品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反映時代風貌、傳遞社會價值的重要力量。卓牧閑的《濱江警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上世紀80年代為時間背景,圍繞長江水警韓渝的成長歷程展開,串聯起海事、航道、漁政、海關、邊檢等多個部門的基層工作,生動展現了長江水警的工作日常,以及長江航運治理、沿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等宏大主題,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這部作品不僅在網絡上收獲了超高的人氣與口碑,更獲得了中宣部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其成功背后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深入探究。

卓牧閑從《韓警官》《朝陽警事》一路走來,踏踏實實深耕自己熟悉的生活,作品以平實、樸實、有趣、有料見長,平實、樸實指的是敘事風格,有趣、有料指的是內容豐富、扎實,故事往往不是平地而起,而是從瑣碎的日常糾紛延伸到重大刑事案件,情節推進有條不紊,充滿懸念。《濱江警事》以長江臨海水警這一特殊且小眾的警種為創作題材,描繪了水警這一鮮為人知的執法群體的工作與生活現狀,視角新穎別具一格,作品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故事中各階層人物鮮活生動,故事情節曲折且合情合理,有效展現了作品現實主義色彩和網文可讀性的深度融合,為網絡作家在生存中寫作提供了一個范例。

一、市井長卷中的切片和人物成長維度

《濱江警事》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改革開放初期,以水警這一特殊行業為軸心,如漣漪一般層層向外擴展,通過對當時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描寫,真實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世情風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真實可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對生活細節的精心雕琢、字斟句酌。從人們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到社會的經濟發展、文化氛圍,都充滿了濃郁的時代氣息。小說中對當時流行的自帶“煤油爐”做飯、咬牙買了兩瓶“麥乳精”等物品和情景的細節描寫,以及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與追求的勾勒,如同在一幅市井長卷中截取了獨特的切片,時代氛圍濃烈而真切。

在人物塑造上,作品兼容了傳統文學講究“細節”和網絡文學突出“人設”的做法,我們可以從真實性、多元性和成長性三個維度來分析《濱江警事》人物塑造的特色。

其一,真實性:煙火氣與使命感的交織。主角韓渝從清晨起床后簡單的洗漱,到在單位食堂與同事們一起排隊打飯,這些瑣碎的生活場景在作者的筆下躍然紙上。工作之余,韓渝也會和普通人一樣,為生活中的小事煩惱,比如為了改善居住條件而努力攢錢,為了追求心儀的女孩而忐忑不安。這些細節的描寫,讓水警韓渝不再是一個被剔除了“毛邊”的英雄形象,而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除了生活細節的描繪,作者還敢于展現人物的性格缺陷,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韓渝在初入水警隊伍時,性格中存在著一些年輕人共有的浮躁和沖動。他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案件時,有時會因為急于求成而出現失誤。在一次調查走私案件時,他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充分收集證據,導致案件調查陷入困境。這種性格缺陷的展現,并沒有削弱韓渝的形象,反而讓他更加真實、立體。讀者可以看到他在經歷挫折后,如何反思自己的不足,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穩重的水警。

水警作為特殊警種,工作難度大技能要求高,但保一方平安的使命意識卻不能有半點馬虎。韓渝這一代水警很多人半路出家,甚至連游泳都不會,老一輩水警則用最簡陋的執法裝備去維護長江口航運的正常秩序,但在面對江上的盜竊、搶劫、走私、毒品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時,他們總是勇敢地沖在前面,積極參與案件的偵查和處理,堅決維護長江水域的治安秩序,不畏懼任何困難和危險。韓渝第一次駕駛“濱江公安001”艇去江上成功救援失控船等情節,真實而動人;徐三野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的情節,令人唏噓不已。作為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濱江警事》以人物的真實性推動故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其二,多元性:豐富群像展現水警世界。《濱江警事》中塑造了眾多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性格特點相互碰撞、交融,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水警世界。韓渝的師父徐三野,是一個性格豪爽、經驗豐富的老民警。他在工作中雷厲風行,面對犯罪分子毫不畏懼,但在生活中卻有著幽默風趣的一面。他經常用一些詼諧的話語來緩解工作中的壓力,給身邊的同事帶來歡樂。與徐三野不同,韓渝的同事李勇則是一個性格內向、心思細膩的人。他在工作中善于觀察細節,總能發現一些別人忽略的線索。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韓渝的沖動與李勇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許多艱巨的任務。同樣,作品中的其他配角也都有著各自不一的缺陷,有的老民警在工作中可能會因為經驗主義而忽略一些新的線索,有的年輕民警則可能因為缺乏耐心而與群眾產生矛盾,對這些缺陷的真實描述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警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英雄,而是在不斷成長和進步的普通人。

作品還通過展現不同年齡和閱歷的人物形象,進一步豐富了水警群體的形象內涵。老一代水警,如徐三野,他們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對水警工作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堅定的信念。他們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在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他們也將自己的經驗和精神傳承給年輕一代的水警。年輕一代的水警,韓渝和他的同事們,他們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他們在老一代水警的帶領下,不斷學習和成長,為水警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年齡與閱歷的差異體現,不僅讓讀者看到了水警隊伍的傳承與發展,也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影響。不同年齡和閱歷的水警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推動著水警事業的發展。此外,作品中還有一些性格鮮明的女性角色。韓渝的女朋友韓向檸是一個獨立、自信的女孩,在工作中有著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她與韓渝之間的感情線,不僅為作品增添了一抹溫情,也展現了女性在水警背后的支持與付出。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相互交織,使作品中的人物群像更加豐富多樣。

其三,成長性:挫折與奮斗中的蛻變。主角韓渝的成長歷程是作品人物塑造的核心內容之一。從初入水警隊伍時的懵懂少年,到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穩重的優秀警察,韓渝通過“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業務能力”的成長路徑,深刻展現了職業警察的養成過程,并以此為核心驅動了敘事節奏與情節發展的平衡。職業成長始于基層瑣碎案件,如調解糾紛、處理違規捕撈,逐步進階至重大刑事案件,如走私、販毒,以及連續處理船舶碰撞、溺水救助、走私小案后,突遇劫持油輪的特大案件,此時韓渝的綜合處置能力得到集中檢驗。這種“由小及大”的案例庫積累,既符合現實警察職業成長規律,又為讀者構建了清晰的成長坐標系。通過對師父徐三野“傳統經驗派”和老刑警嚴局“學院理論派”的雙向學習,韓渝形成“技術+經驗+理論”的三維能力體系,這種立體化成長模式使敘事兼具專業深度與人文溫度。這種“經驗-能力”螺旋上升的敘事設計,既避免了傳統職業文“開掛式成長”的失真感,又通過扎實的能力進階邏輯,將“慢熱”轉化為“厚積薄發”的閱讀期待,最終實現專業性、文學性與可讀性的三重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故事前期韓渝和徐三野是互為鏡像的對位人物,徐三野因身份問題在體制內被限制使用,但他依靠自己的主觀能量,在長江邊上一個小小的派出所中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他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韓渝,是韓渝成長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徐三野在派出所所長崗位上因積勞成疾而去世,作者用兩章的篇幅描寫葬禮,韓渝在情感上莊重地送別師傅,在精神上與鏡中像合而為一,完成了師徒之間代際傳承的自然過渡。小說借此情節,使警察形象的崇高感從長期以來文藝話語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轉變為代際傳承的集體使命。在人物成長的同時,作品中流動著的警察之間的師徒情、戰友情,以及對家人的親情、對愛情的憧憬等無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二、警民關系的祛魅與敘事單元設計

《濱江警事》通過兩百多個具體場景,構筑起警民關系的祛魅圖譜:警察不再是克里斯瑪型權威化身,而成為受技術、制度、資源多重約束的專業群體;民眾也不是簡單的被保護對象,而是擁有監督能力、專業儲備的平等主體。這種雙向祛魅的本質,是中國社會從傳統權威型治理向現代法理型治理轉型的文學鏡像。在講述警務故事的過程中,對法治、正義、人性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展現了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境和挑戰,以及他們對正義的堅守和對人性的關懷,呼喚人們對基層執法者的尊重與理解。小說中的警察們既要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又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既要堅守職業操守,又要適應社會變革,這為警民關系的祛魅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時代色彩和職業縱深。

為了寫好水警故事,作者卓牧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學習,采訪了近四十位水警,深入航校學習船舶駕駛和輪機技術等業務知識,去海事局了解海事系統的變遷和職能,深入港口碼頭和“貨代”“船代”等公司了解貨運知識。這些努力使得作品中融入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從工資、水警制度到各類船只構造,從水上執法程序到航運安全法規,這些知識的呈現不僅讓讀者對水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專業性。作者并沒有將這些專業知識生硬地塞給讀者,而是通過巧妙的敘事手法,將其融入到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中,通過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對傳統警民關系中的理想化敘事進行了系統性重構。

在執行任務時詳細描述韓渝如何駕駛執法艇,如何根據不同的水情和氣象條件調整航行速度和方向;在處理案件時介紹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執法程序,這種知識敘事方式,既讓讀者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到了知識,又不會影響故事的流暢性和可讀性,使作品兼具文學性和知識性。在初期處理漁船違規案件時,韓渝需反復查閱《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后期偵破跨國走私案時,已能熟練運用國際海事法規協同海關辦案,通過“三案一突破”的敘事單元設計,每三個日常案件鋪墊后出現一個關鍵轉折案件,既保證經驗積累的真實性,又制造情節爆發點。歷史背景的巧妙融入也成為網絡文學單元設計的匠心之處,作品將上世紀80年代春運的一票難求、香港回歸舉國歡慶和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98洪水”等歷史大背景巧妙地植入故事,使故事更具時代感和厚重感,讓讀者在閱讀小說的同時,自然而然回憶起那個時代的重大事件。

三、公安文學與基層治理的文學啟示

傳統公安文學往往將警察形象塑造成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他們智勇雙全,在驚心動魄的破案過程中展現英雄本色。《濱江警事》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將敘事重心轉向基層民警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小說中的主人公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們的工作瑣碎而平凡:調解鄰里糾紛、處理交通事故、維護社區治安。正是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工作中,展現了基層民警的責任與擔當。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民警們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的心理活動和工作細節,他們面對的不是窮兇極惡的歹徒,而是普通百姓的家長里短;他們運用的不是高超的偵查技巧,而是耐心細致的溝通能力。小說通過一個個普通的工作場景,展現了基層民警對職業的堅守、對群眾的關懷、對正義的追求,這種敘事策略消解了傳統公安文學中的英雄主義光環,卻讓警察形象更加真實可信,更具人性溫度。

在審美體驗方面,《濱江警事》的寫實風格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從人物刻畫到環境描寫,都體現出一種質樸而又細膩的美感,雖然缺乏網絡文學快節奏的“爽點”“爆點”,但它以真實、細膩的筆法描繪了長江沿岸的生活畫卷,豐沛的年代氣息,引導讀者漫步在充滿情感的想象之中,讓讀者感受到一種不同于傳統“爽文”的審美情趣,為公安題材網絡文學創作開辟了新的路徑。

《濱江警事》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大量的基層治理書寫,小說以長江航運治理、沿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為主題,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深刻變革,通過水警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與海事、漁政等多部門的協作,展現基層水警在艱苦環境下的辛勤工作和付出,如面臨長江的惡劣天氣、復雜的執法環境等,讓讀者深入了解基層執法者的工作內容和意義。同時也通過基層治理實踐,揭示了社會變遷對基層治理的挑戰與機遇。這不僅深刻反映了基層治理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系,而且增進了大眾對基層執法者的尊重與理解,那些警情統計數字背后的悲歡離合,終將在歲月長河中沉淀為理解這個時代的珍貴注腳。

在敘事結構上《濱江警事》進行了創新嘗試,沒有采用傳統公安文學常用的線性敘事結構,而是通過多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故事單元,展現了基層民警的工作全景。這種結構既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又增強了敘事的靈活性,充分展示了故事內在肌理所試圖表達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突出體現了基層執法者在維護公共利益時所面臨的道德考驗,如法律與人情的沖突,在處理非法捕撈案件時,既要依法打擊違法行為,又要顧及漁民的生計;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在處理非法采砂案件時,既要維護法律的權威,又要面對來自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壓力;以及更深層次所涉及的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道德沖突等等。

不僅如此,小說還通過社會變遷對價值觀的沖擊,揭示了基層治理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法治與人情的沖突、社會協同治理的必要性、個體與集體的關系等主題,揭示了社會治理的多重維度。并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傳遞出作者的思考,呼吁加強基層治理的專業化建設,實現法治與人情的平衡,推動社會協同治理,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與人性化。總而言之,《濱江警事》這部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警務浮世繪,以其扎實的田野調查和克制的文學表達,為現實題材創作提供了新的美學范式,以獨特的敘事視角和藝術手法,在公安題材文學創作中開辟了一條新路。

四、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有機融合

在某種意義上,網絡文學是傳統文學的賡續和創新,如何還原和再造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意境,也是網絡文學的典型創作模式,成功的網絡小說均借鑒并發展了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經驗,《濱江警事》在現實題材領域的探索也不例外。

首先,這部作品具有鮮明的網絡文學特色,在網絡發布時采用章節短、更新快的連載模式,每章結尾設置強懸念維持讀者追更動力;通過多線并進,由案件偵破與民警生活日常交織形成復調敘事,暗合巴爾扎克式“社會百科全書”的寫作追求,在快節奏中構建社會全景圖,通過“派出所日常”揭示基層治理困境,延續傳統文學“文以載道”的社會批判功能。

其次,作品以刑偵案件為載體,包含網絡文學偏好的強沖突元素,滿足讀者對獵奇性的閱讀需求;同時既保留網絡文學“正義必勝”的爽感機制,又突破簡單善惡二元對立,在傳統文學的人性復雜性與網絡文學的類型化之間找到平衡點。

其三,在語言上采用大量以江淮官話為主的方言俚語增強現場感,符合網絡文學“接地氣”和傳統文學地域敘事的審美取向。

其四,對濱江碼頭文化的細致描摹,既滿足網絡文學“知識增量”的閱讀需求,以及地域文化的深度開掘與文旅開發,又延續了傳統文學“地域志”的寫作傳統。

其五,將警務改革等新時代元素自然融入探案過程,在網絡文學追求時效性與傳統文學記述歷史功能之間建立連接點,立體呈現時代精神在文學表達中的豐富形態。

以上所述融合實踐表明,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有機統一,本質上是在媒介特性與文學本質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既需要尊重不同載體的傳播規律,更要堅守文學反映現實、燭照人性的根本價值。《濱江警事》保留了網絡文學情節緊湊、吸引讀者的特點,以水警工作中的各類案件和事件推動故事發展,充滿懸念和沖突,讓讀者有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在情節推進中融入細膩的描寫和人物情感刻畫,借鑒了傳統文學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的技巧。

在主題表達上,《濱江警事》實現了文學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小說既展現了基層民警的工作狀態,又反映了社會現實問題;既謳歌了警察的職業精神,又探討了人性的復雜多面。這種多維度的主題表達,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內涵和社會價值。在情感描寫方面,小說摒棄了刻意煽情的套路,而是通過平實的敘述,展現了警察與群眾之間真摯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建立在英雄崇拜的基礎上,而是源于日常工作中的相互理解與支持。《濱江警事》在注重細節敘事的同時,作品也巧妙地設置了一系列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作品在敘事上巧妙地平衡了生活流與傳奇性。一方面,它真實地展現了水警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讓讀者感受到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另一方面,通過一些驚險刺激的執法行動和扣人心弦的案件偵破,為故事增添了傳奇色彩。韓渝在執行任務中,多次面臨生死考驗,與犯罪分子展開激烈搏斗,這些情節充滿了緊張感與刺激感,讓讀者熱血沸騰。生活流與傳奇性的有機結合,使作品既貼近生活又引人入勝,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作品的慢熱節奏也為作者提供了充裕的敘事空間,得以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細致描繪人物的性格特點、成長歷程和情感變化。語言風格上追求平實自然,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說教,而是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人物性格,通過對話推進情節發展。可以說《濱江警事》的寫作是嚴肅題材在網絡平臺上的一次探索和實踐,對拓寬文學創作邊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既然是一種探索,自然也會存在一些爭議。事實上網絡文學文本至今仍無法回避專業性與可讀性的矛盾、類型化與創新性的博弈,但是這種爭議對當代文學而言十分珍貴,甚至可以說對推動21世紀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意義重大。

《濱江警事》的故事發生在小城濱江,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城市,但長江使這座城市具有了旺盛的生命質感和人間煙火氣息。故事沿著基層水警韓渝的成長歷程,從一個小切口領略大時代的發展,串聯起海事、航道、漁政、海關、邊檢和水利等部門基層干群的群像,勾連起長江航運治理、沿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等時代棱面,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風尚的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肌理。作為一部具有鮮明特色的網絡文學作品,《濱江警事》摒棄了傳統警匪小說對案件偵破過程的過度渲染,轉而將目光投向基層民警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發掘人性的光輝,在瑣碎中展現生命的詩意,以普通人的成長取代“升級”模式,以細膩扎實的生活流取代“腦洞”和“爽感”,構建起一個真實可信、豐富多彩的警察世界,全方位地展現了警察工作的復雜性與重要性,以及警民關系的多樣性,使整個故事豐滿生動,具有深刻的社會內涵和藝術價值,為網絡文學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提供了開闊的視野。這種創作取向不僅豐富了公安文學的題材領域,開創“新現實主義網文”的亞類型,也為網絡文學主流化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丁香五月综合缴情综合|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看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