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謠》:以家族史視角書寫百年風云
個人史與家族史是構成小說中宏大歷史敘述的基本單元,可以有效彌補主題意旨的概念化或文學形象的空疏化,形塑一種更加真實的肉身狀態,建構可親可近、可信可感的歷史小說敘事。熊焱的長篇小說《白水謠》(花城出版社)正是一部力圖走進歷史深處、呈現人的精神境遇的作品。該書通過三位主人公的第一人稱口吻,講述了一個家族上溯清末、下訖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共七代人的家族史。
許多當代作家熱衷選擇歷史題材進行文學創作,因為在巨大的時空容器中,可以盡情發揮虛構的才華,建構一個有別于現實的文學世界?!栋姿{》分別以家族的第四代楊浩、第三代王秀蓮、第六代楊希望為主角,通過他們的講述,為這個家族串聯起一條綿延不絕的歷史脈絡。七代人的命運映襯著百余年來中國歷史的多個重要事件和轉折時刻,折射出大時代的滄桑巨變。小說線索復雜,人物眾多,個體的成長史如一朵朵細浪,消融于時代的波瀾壯闊中。但縝密而細致的敘事,讓人物的性格成長與命運流變有跡可循,在多個部分的互文敘事中形成完整閉環,體現了作家對小說復雜結構的把控能力。
歷史是一條永不停歇的河流,但歷史之中的人性,卻有其恒定不變的一面?!栋姿{》中的老太太是家族第一代,參與了家族財富的積累。她在青年時代便失去丈夫,數十年守寡,獨自拉扯兒子楊振華長大,內心如一口深不見底的古井,只有與童年的王秀蓮交流時才可見溫情與慈愛。楊振華的兩位夫人丁翠英和張蕾為了讓各自的兒子獲得家族產業繼承權,無所不用其極。小說以絲絲入扣的敘事,將舊社會的家族閨閣斗爭寫得驚心動魄,愛恨情仇的糾纏寫出人性的幽深與復雜。
小說體現了作家對極致敘事的追求,從兩個維度可看出這種努力。一方面是以死亡敘事凸顯人物在劫難中的忍受力,顯示出人生命運之無常。在這其中,王秀蓮是貫穿家族史的重要人物,見證了家族在歷史洪流中的沉浮與興衰,面對親人一個個離世,她以強大的隱忍、包容、寬厚,成為家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作家在她的身上寄寓了深厚感情。另一方面,作家寫出了愛情的力量,凸顯了愛情就是一種救贖的認識。小說中多組人物的愛情關系,如楊志強與王秀蓮,楊浩與羅小珠,楊希望與傅秋紅,楊雨與高小強,無一例外都經歷了生活的磨難與淬煉,愛情卻愈發堅韌與不屈。這份堅守被作家寫得一詠三嘆,蕩氣回腸。
百余年的家族史不僅是七代人的故事,也連接起他們所處的時代。小說在謀篇布局上體現出匠心與從容,枝蔓繁多的歷史線條通過倒敘、插敘等手法表現出清晰可循的邏輯鏈條,又充滿歲月人生的縱深感,呈現出復調結構。在歷史事件的選擇上,借由三位敘述者的視角,偏重于展示三個大的歷史時段。重要的歷史時刻往往以寥寥數筆勾勒清楚,以簡潔筆法交代其背景,在最需要展現人性復雜的地方則進行詳細敘述,鋪排人生行跡。作者利用典型場景寫歷史,盡可能隱去主觀性,以詳略得當和刪繁就簡的筆法展示歷史的面目。這樣的敘事既能挺立起小說的骨架,讓歷史之屋有了堅挺的四梁八柱,同時又有著豐盈的細節,讓讀者可觸可感。
熊焱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向往與追求彼岸那一抹微微閃爍的光亮?!薄栋姿{》的寫作,顯示出作家向著隱秘的人性世界進發的雄心,他力圖通過探尋百余年家族滄桑變化中生命個體的心靈境遇,呈現個人掙扎與社會現實、家族命運與時代潮流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小說結尾,到了這個家族的第六代、第七代人物,他們生活的環境已不再像祖上那么波詭云譎,而是充滿著祥和與安寧,溫暖的敘事色調,有一種歷盡滄桑的開闊與澄明。熊焱的寫作既是一次向著幽深歷史的回眸,也是一曲普通個體在時間長河中奔騰奮斗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