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也“潮”,“95后”委員這么做
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鄉間房屋的空地上,一位身著哈尼族服裝的年輕姑娘正歡快地跳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作舞”。鏡頭慢慢拉遠,越來越多圍觀的孩子加入其中,與她共舞——這則短視頻在網絡平臺上收獲許多網友“點贊”,這位年輕姑娘,正是來自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的哈尼族“95后”全國政協委員楊鈺尼。如何傳承并發展壯大包括樂作舞等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一直是她掛念在心頭的問題。
說起和樂作舞緣分的起點,楊鈺尼提到了兩個對自己影響很深的人。一個是自己的母親——紅河縣的第一位民族舞老師。母親從小帶著她跳舞,正是樂作舞讓小小的她收獲了許多童年的快樂。另一個則是樂作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李阿胖,母親也曾是她的學生。在一次交流中,李阿胖憂心忡忡地對她們說:“年輕人會跳樂作舞的越來越少了?!痹诜乐狗沁z傳承“斷層”這一憂患意識的耳濡目染下,楊鈺尼逐漸從一個懵懂習舞的小女孩成長為自覺主動地扛起傳承和推廣責任的當代青年。
哈尼族和彝族聚居的紅河縣擁有久遠的歷史,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文化,除了樂作舞外,棕扇舞、铓鼓舞、哈尼族梯田農耕禮俗也是著名的非遺項目。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增多,而非遺傳承人又慢慢老去,梯田逐漸荒蕪,歌舞與手工技藝也面臨失傳的危險”,這讓年輕的楊鈺尼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加入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9年。早在2015年,楊鈺尼就開始籌備創辦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開展樂作舞、四季生產調、多聲部民歌等傳承教學。從2016年正式成立到現在,該中心九年來已累計培養3000多名小傳承人。2019年,在一次全國性的舞蹈編導班上,想要創新、讓非遺“潮”起來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楊鈺尼,和想要突破、在街舞中注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壯大舞團發展的云南民族街舞團團長、白族青年向東相識,兩人一拍即合,開始積極招募具有民族舞和街舞雙舞種能力的各民族大學生,為云南民族街舞團和云南多民族的非遺傳承培植了大量的新鮮力量。
解決了缺乏年輕人傳承的問題,楊鈺尼他們也在內容、形式的傳承創新上下功夫。以舞蹈創編為例,《非遺也“潮”》《云南舞蹈地圖》《幸?;ㄩ_》是他們具有代表性的三個作品。在短視頻流量時代,《非遺也“潮”》著重為古老的非遺增加新鮮元素,其編排側重線上傳播,這為非遺的“文化出海”打下了堅實基礎?!对颇衔璧傅貓D》則致力于將云南各民族的舞蹈納入其中,以帶動文旅發展。說到《幸福花開》,楊鈺尼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看到新時代各民族的生活處處幸?;ㄩ_,這讓我們產生了創作這個作品的沖動”。楊鈺尼他們還不定時邀請專家學者和非遺傳承的前輩們精心打磨舞蹈的細節,“我們一直在琢磨,創新之外,如何才能不丟了傳統的精髓”。當然,創新的時候也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困難,每當此時,家人都會給她最大的底氣,“我的父母總會說,沒關系,你只管大膽地去做”。
今年是楊鈺尼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第三年。這三年中,率領舞團下鄉演出,進行志愿服務,是她的日常之一?!霸谔镩g地頭,只要人們說想看我們跳舞,音響一放,我們立刻就可以跳起來?!边@種隨時唱跳的深入互動感,打破了慣常表演時“臺上”和“臺下”的區隔,自然而然吸引了眾多村民的圍觀和參與。慢慢地,楊鈺尼帶領的志愿者隊伍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人想和她們合影,有人則隨手拿起手機拍攝后放到網上,楊鈺尼通通歡迎?!霸谶@樣的流量時代,越多人參與、越多人關注,我們的非遺文化便越能深入人心,越能傳承下去?!焙迷u越來越多,楊鈺尼的非遺保護、傳承之路也越走越寬廣。
此外,她還輾轉奔波于新疆、四川、福建等多地調研走訪,積極學習其他地方的非遺保護、文化傳承的經驗。2024年“火”出圈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讓她產生強烈的共鳴,2025年上了蛇年央視春晚的英歌舞也讓她心生向往,“很希望‘哈尼梯田’這個IP未來也能迎來這樣的出鏡機會,讓我們當地的樂作舞在內的諸多國家級非遺能夠為更多的人所認識、所喜愛”。
基于扎根哈尼梯田的經歷與長期的調研實踐,去年兩會期間,楊鈺尼提交了《關于完善渠系配套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等提案,部分建議已被積極采納并轉化為實際政策。今年,她在提案中,繼續從傳統文化保護的角度出發,提議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加強對哈尼梯田的保護力度,通過靈活且與時代共鳴的舉措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非遺保護傳承的隊伍中,并在文化傳播交流、文旅融合方面創新創造,以精準解決非遺在傳承與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讓更多的人能領略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談到未來,楊鈺尼說她有好多想做的事情。她心心念念著能夠推進“非遺進校園”的活動,“我想推動哈尼文化的課堂實踐,希望能將其納入中小學的研學體系,以帶動非遺和美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