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老臺門”的新生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李建永  2025年03月11日08:15

蔣家村位于富春江南岸,距杭州富陽城區僅10余公里,有著鮮明的紅色元素和本土傳統文化基因。蔣家村的耕讀文化、宗祠文化在杭州遠近聞名。村子里完好保留著25座建于清末和民國初年的具有一定規模、封閉獨立的民居院落,這在江浙一帶被稱為“臺門”。

近年來,當地投入上千萬元資金,對這些“老臺門”進行了修繕。

4年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國內首個“紅色報刊史料研學中心”在蔣家村“老臺門”開啟了“紅色新生”。

收藏家南下遇“新家”

搞收藏30多年的作家、期刊史研究學者謝華,70后,比我小十來歲,故私下稱之為“小謝”。

謝華從黑龍江邊來到富春江畔,緣于編輯《趙樸初全集》。2015年,有關部門計劃編輯《趙樸初全集》,擬用宣紙印制,作為該書的執行主編,謝華受命南下安徽、浙江等地訪紙,雖然印書未用富陽紙,自己卻做了新富陽人。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幾次到富陽訪紙并尋找古籍印刷廠,謝華結識了許多富陽朋友,不僅愛上了富陽的秀美山水與深厚文化,更讓他開心的是,給自己積攢的紅色書報藏品,找到一處“新家”。

20世紀90年代,謝華因為創辦雜志,在收集資料時迷上了報刊收藏。30年來,謝華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各類老報刊兩萬余份,其中有很多是極為珍貴的報紙創刊號。許多藏品年代久遠,有些已達百年并難以尋覓,如《新青年》《覺悟》《每周評論》;還有一些老報刊如《新華日報》《新潮》《上海伙友》《消息》《中國青年》等,都是黨的早期珍品報刊。

謝華介紹,他收藏的這些紅色報刊史料價值高、時期早,幾乎是與馬克思主義、五四新思想同時在中國傳播的。“我收藏的最早報刊,是1904年出版的《安徽俗話報》,這是在《新青年》雜志之前,陳獨秀先生自己創辦的刊物,以淺顯的語言和漫畫提高民智,宣傳愛國愛鄉的思想。”謝華說,百年前革命先輩的覺悟,是傳播新文化、新思想,而他現在所想的,是不能只做一輩子的收藏匠,要讓這些紅色報刊發揮更大的作用。

2020年初冬,謝華做了一個“狠心”的決定,將自己30多年費心收藏的萬余份老報刊,捐獻給富陽區人民政府。165箱老報刊從冰天雪地的哈爾濱,運抵美麗的富春江畔,最終落戶富陽區大源鎮“老臺門”。

紅色報刊盤活“老臺門”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去年秋末,我與一眾文友,沿著富春江岸走進大源鎮蔣家村。

作為民進會員、富陽區政協委員、“紅色報刊史料研學中心”館長的謝華,永遠銘記著2021年6月17日這個日子——國內首個“紅色報刊史料研學中心”啟用儀式在蔣家村舉行。利用“老臺門”改造的研學中心,展出多種報刊藏品,是一個集展示、教育、研究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人文主題陳列館。

據介紹,研學中心將分多期建設,首次開放的是一期工程,設在三座“老臺門”里。其中一號展廳主題為“《新青年》與中國共產黨”,展品有《新青年》創刊號等實物,并圍繞《新青年》雜志創刊前后輻射的紅色報刊、紅色人物而展開;二號展廳主題為“紅色報刊從這里走來”,收錄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的黨報黨刊近百件;三號展廳主題為“名人與報刊”,收錄有《湘江評論》《新華日報》創刊號等,并講述其背后的故事,收錄實物40余件。

“自從研學中心啟用后,每日接待參觀人數都有500人左右。”謝華說,這里還成了杭州市黨史教育基地。

如何讓這些紅色資源為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和治理服務?

我們了解到,富陽區委把蔣家村黨建示范工程作為探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全新切入點,用紅色文化烘托紅色精神,以紅色精神激活紅色基因,通過一份份黨報黨刊,從中了解黨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前輩的感人事跡,從而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煥發新活力。當地黨委、村委、黨員的工作作風也因紅色文化得到熏陶浸染,干部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份紅色資源不僅是一種歷史傳承,更是一個發展機遇。“紅色報刊史料研學中心”建成后,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如何讓蔣家村打出名聲,促進本地的文化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如果僅僅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其實蔣家村可以算得上是富裕村。但研學中心的建成,卻讓這個一直沉寂的村子變得更有活力了。”謝華說,幾年前他剛到這里時,發現村子雖然經濟條件不錯,但村里年輕人少,老年人每天的娛樂活動無外乎打牌、聊天,也沒有什么外地人來。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研學中心吸引的游客越來越多,不少村民有了開民宿、辦農家樂的念頭,還有一些年輕人也打算回鄉創業。

如今的蔣家村依托“紅色報刊史料研學中心”,不僅盤活了“老臺門”文化資源,使得紅色精神得以傳承與弘揚,也盤活了當地的經濟,在旅游帶動、體驗聯動中促進美麗鄉村的旅游發展。紅火的鄉村旅游項目,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富陽區社科聯主席黃玉林說,研學中心落戶大源鎮蔣家村,使得“老臺門”與老報刊相得益彰,構成了極具歷史凝重感的鄉村博物館,有厚度,有溫度,豐富了富陽紅色文化資源,厚植了富春山居文化。

唯有奮斗不負青春韶華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在大源鎮蔣家村考察“老臺門”的那天下午,在光線最適宜拍照的時候,我看到有兩對穿著婚紗西服的“新人”,在“紅色報刊史料研學中心”門前留影。

這使我想到“青春”二字。我們的話題也自然轉向“青春”。

謝華說,在他的認知里,生命所在,奮斗不止,青春就常在。

黃玉林評價謝華說:“作為一名新富陽人,謝老師對富陽充滿了感情,一心想為富陽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他不遺余力向外推廣富陽,想方設法引進文化人士,在富有特色的陣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成效顯著。”

走訪中我們獲悉,下一步,當地計劃依托紅色博物館,再搞兩個重點工程:一個是打造“作家村”(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是當地人;并有其他省市知名作家,也把這里作為創作基地);另一個是打造紅色鄉村博物館群(如“百年記憶人文館”“中國共產黨與統一戰線史料館”“工人報刊史料館”“婦女兒童報刊史料館”“青年報刊史料館”等)。

這些場館的大力建設和發展,目的就是要留住歷史,守住根脈,啟迪來者,造福后人;并在助推新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富裕的征程上彰顯其獨特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狠狠激情五月综合婷婷俺|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